劉元園
內容摘要:本文以SWOT分析理論為基礎,通過對雄安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與威脅進行具體分析,為雄安新區經濟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SWOT分析 雄安新區 經濟發展
雄安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分析
政策扶持力度大的制度優勢。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可以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黨的十八大以來,從謀劃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到提出選擇一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再到部署雄安新區建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宏闊的戰略格局、強烈的使命擔當,籌劃部署、把脈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京津冀三省市考察調研,主持召開會議研究和部署實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調研時指出,要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同年8月,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發展問題時,強調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問題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降低北京人口密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適應。2015年2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9次會議審議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201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有關情況的匯報并作了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從國際經驗看,解決“大城市病”問題基本都用“跳出去”建新城的辦法。201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于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有關情況的匯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現代化建設和城鎮化加快推進階段,北京又面臨著一次歷史性的空間格局調整。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2017年4月15日國資委已經對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將指導推動中央企業超前謀劃項目布局,并積極推動符合雄安新區定位和戰略發展需要的央企在京單位有序遷入。
人力資源優勢明顯。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發源地,京津冀地區科技資源豐富,人才優勢明顯。北京、天津、河北地區高校眾多,既有教育部和其他部委所屬高校,又有市屬和民辦高校。211工程的大學北京有26所,天津4所,河北保定1所;985工程的高校北京有8所,天津2所。京津冀地區教育資源是雄安新區發展的根本。
區位優勢。雄安新區地處京津保腹地,與北京、天津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距離北京、天津、石家莊和保定市分別約105公里、105公里、155公里、30公里,相對來說地理位置適宜。
交通便捷。雄安新區東至大廣高速、京九鐵路,南至保滄高速,西至京港澳高速、京廣客專,北至榮烏高速、津保鐵路等軌道交通干線。基本形成與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的半小時通勤圈。同時具備空港優勢,與北京新機場聯通便捷,距離北京新機場約55公里,對外交通通達性非常好,完全可以滿足高端高新產業的發展需要。
生態環境良好。擁有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河湖水系比較發達,漕河、南瀑河、萍河、南拒馬河等多條河流在區域內交匯。森林、植被、濕地等生態系統較為完備;資源承載能力較強,地質條件整體穩定,水、地熱等資源非常豐富,適宜開展城市的規劃建設。
開發強度較低。雄安新區范圍內人口密度低,建筑少,只有雄縣、容城、安新縣城所在地有一定的城鎮建設,其他區域基本為鄉鎮、村莊和農用地,拆遷量不大;發展空間充裕,起步區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可開發建設的土地較充裕且可塑性強,具備一定的城市基礎條件,使雄安新區具備了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最基本條件。
雄安新區經濟發展的劣勢分析
缺少區域性中心城市。京津冀區域目前以北京和天津為核心,加上河北省的石家莊、保定等城市。雄安新區還只是在規劃初期,京津冀區域缺少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沒有形成一個起到經濟龍頭地位的城市。北京與天津兩者之間的關系定位比較模糊,沒有形成緊密的分工協作關系,促成了在京津冀區域內形成雙核心城市,從而使得要素集聚和輻射帶動功能較弱,相互依靠,對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不能統一方向,對區域內的雄安新區帶動力不強。
產業趨同現象嚴重。京津冀區域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各自為戰,導致重復建設、產業結構趨同、資源浪費。如京津冀區域的港口,有秦皇島港、京唐港、天津港、黃驊港四大港口,但各港口獨立經營、重復建設,造成整個區域內的資源無效配置。又如京津冀區域有首都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和石家莊機場等大型機場,但由于交通、經濟發展等方面差異,造成天津機場、石家莊機場運量不足,而首都機場超負荷,北京正在建設第二機場,而沒有高效率的利用天津和石家莊機場。京津冀區域在產業、資源、設施項目上存在盲目競爭、重復建設,難以形成區域整體競爭的合力。
經濟發展不平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河北省的人均GDP低于北京和天津。雄安新區2016年生產總值才200多億元,不到北京的1%。京津冀區域經濟各有強弱,導致居民的工資、消費、社會福利、企業投資等經濟發展潛力指標方面差距不等,嚴重制約著京津冀協同發展。
雄安新區經濟發展的機會
國家戰略布局和高定位。按照中央部署,未來的雄安新區既要著力打造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還將與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錯位發展,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在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進程中,雄安新區有望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雄安新區將高標準、高起點起步,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成為創新驅動發展、改革開放的高地。創新驅動將是雄安新區發展基點,進行制度、科技、創業環境的改革創新,吸引高端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建設集技術研發和轉移交易、成果孵化轉化、產城融合的創新發展示范區。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中國樣本;高起點,新夢想。雄安新區將堅持生態優先,建設一座綠色生態之城;高標準,新理念。雄安新區將堅持規劃先行,筑造一座標桿之城;高水平,新家園。雄安新區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成為一座現代宜居之城。雄安新區要開創國家新區和城市發展的全新模式。新區的建設,將緊緊圍繞“人”這個核心謀篇布局,充分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發展社會事業,配套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提高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高要求,新機制。雄安新區將堅持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座創新發展之城。endprint
經濟發展的背景。21世紀城市群已經成為區域空間組織的重要載體,它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建設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有力推動了珠三角、長三角的發展,說明我國的國土面積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劃分為不同的區域經濟地帶,今后雄安新區經濟將越來越起到舉足輕重的主導作用,將為京津冀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產業轉移和協調發展帶來的新契機。雄安新區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重點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從首都區位看,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作為兩翼分列北京中心城區的東側和西南,定位清晰、錯位發展,拱衛首都實現新騰躍。從河北區位看,雄安新區和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推進建設的張北地區,呈現一南一北,同樣是帶動燕趙大地騰飛的兩翼。雄安新區與北京、天津構成三角形,離北京、天津是個半小時的交通圈,且它離石家莊也不遠,它會形成一個非常大的集群效應,能夠形成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有效協同發展。
雄安新區經濟發展的挑戰
與北京的競爭。京津冀區域多年來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一面是京津兩極“肥胖”,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突出,一面是周邊地區過于“瘦弱”,呈現顯著差距。雄安新區如何處理好和北京的關系成為重要課題。北京的首都功能定位中有一個是科教創新中心,雄安新區也要發展高新產業,高新技術等,雄安新區和首都功能之間以后如何融合、如何互補需要進一步規劃。
產業轉移和培育。雄安新區既要強調產業的轉移,也要強調產業的培育,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雄安新區不能只靠轉移來的產業支撐起整個一個新區的發展,還需要通過各種辦法,來培育它內生的生命力。如創新機制,構建載體,把環境營造好,這樣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個地方創業,特別是一些領軍人才、科技前沿的人才,來建設這樣一個科技城。雄安新區建設和發展,如何避免新區尚在規劃“房價先行”,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保障各種主體機會平等、公平競爭,均非易事。
參考文獻:
1.吳殿倬.京津冀一體化都市圈建設發展的SWOT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4)
2.萬長松,劉甜.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SWOT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