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林??
摘要:新的課程理念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唯有這樣,才能激活課堂,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必須眼中有學生,唯有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凸顯學生的主體、激活學生內在潛能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如果通過優化策略,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將極大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組合作;方法
新課標明確規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手段、載體、模式上探究與創新,以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對于初中信息技術這一學科而言,由于其實踐性與操作性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與平臺,其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是較為有效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而且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下面,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有效開展初中信息技術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看法。
一、 科學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
在現實的教學中,我們也會發現不少教師采取了小組合作的模式,可實際的教學結果不盡如人意。有一部分學生依賴性很強,在學習小組中,不參與,不思考,樂于坐享其成。甚至一部分學生還會湊在一起開小差,講小話,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樂于參與其中,但不會深入思考,總是求助于他人。因此,這種表面熱鬧而無實質效果的小組合作,是有害的,甚至會阻礙學生的發展。那么,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于不科學、不合理的小組分配。現實教學中,經常會發現一些教師為省時間,讓學生自由組合,或者為防止學生講話,強制性地將某些人組合在一起。這樣都會導致學生內心產生抵觸情緒,不愿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時,一定要科學分配。
在教學《網絡改變生活》這一節內容時,這一節有信息瀏覽、電子郵件、網絡購物等七個知識點。因此,我采取先學后教的方式,利用導學案,讓各學習小組先自行學習。首先,我將所授班級的學生按照性別、個性、學習基礎等方面進行有機結合,達到組內成員優、中、差搭配,組與組之間實力相等。并且在組內選擇一名有組織能力的學生作組長組織學習,選一位有威信的學生作副組長管紀律。同時,在學習小組座位安排方面,將一些不自覺的小組放在離教師較近的位置,便于教師監督。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各小組都會利用導學案,進行問題突破,比如,信息瀏覽這一知識點,學生根據導學案的問題:找到學校官網,并將網址收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相互幫助,共同完成,了解了操作,交流了思想。因此,學生的科學分組對于合作學習至關重要,是提高學習效果、保證教學質量、形成競爭力的重要前提。
二、 學習任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要注意學習任務的布置。只有適合的學習任務,才能夠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開展學習。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處理教材,設置學習任務?首要,要從學生角度出發,難易適中。其次,要緊扣教材,不能離題萬里。再者,要有一定的合作性與探究性。
下面以《應用文檔的設計》這一章的“制作作文選”這一節的內容為例。這一節內容的授課對象是初中生,而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word等軟件,能夠進行一定的文字處理,編輯和排版等。鑒于初中生好奇心重、自覺性差等特點,我采取教學情境導入的方式。首先,利用多媒體大屏幕將已經制好的作文選封面呈現出來,吸引學生興趣。然后,再通過教學視頻,詳細講解了作文選封面的分步制作過程。然后,要求學生照著視頻走一遍,強化記憶。然后,布置了一個學習任務,要求各學習小組根據“奮斗”的主題,制作一本作文選封面。雖然,各小組內會有一部分學生對于圖片、藝術字等進行綜合處理的能力不強,但是有了前期的視頻指導,加之目標明確的學習任務,可以讓小組成員動起來,在短時間內根據主題確定作文選封面的內容,從而形成分工合作、共同進步的學習狀態,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三、 教師引領,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教師這樣一種聲音: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只需要布置學習任務,檢查結果,管理紀律就可以了。其實不然,教師在整個小組合作過程中,不僅要參與到學生學習活動中去,而且要起到“組織者”“引導者”“監管者”的作用。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避免冷場、掉鏈子的現象發生。其次,學習的思維還是有局限性的,教師要在關鍵的時候給予點撥。再者,對于一些溜號、不作為的學習小組或學生,還是要給予一定的管理。也只有這樣,整個小組學習才能夠和諧、有效地開展起來。
在教學《健康上網》這一課時,考慮到這一課內容較為簡單。因此,要求各學習小組,根據導學案的問題自行自學,然后,要求各學習小組派代表談學習體會。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習小組開展得挺好,能夠在小組長的指導下,相互討論。而有些學習小組的成員缺少交流,甚至個別學習小組開起小差,講起小話。在這種情況之下,我走下講堂,走進各學習小組當中,與各學習小組成員溝通,并且根據每一小組的具體情況,進行巡堂指導或具體的學習要求。比如,對于開展較好的小組,重點是聽小組成員討論的內容是否偏離問題。對于不交流的小組,則提出具體要求,或具體學習問題,比如,上網的危害有哪些。要求他們思考總結,告訴他們三分鐘后,將再次巡視他們,要求派出代表回答。而對于開小差、講小話的小組則給予一定批評。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上,教師不是編外人員,而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紐帶”,將學生與文本知識聯結在一起,并且融入教學活動之中,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高效課堂。
總之,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較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一定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完善,從而讓這種模式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作者簡介:
郇林,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