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友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東莞供電局,廣東 東莞 523000)
一體化是電網發展的一種趨勢和方向。在南方電網,一體化計劃在各個供電局正得到逐步落實,東莞供電局與其他供電局一樣也在推進一體化工作。東莞供電局以往調度和控制是獨立的業務,有必要施行一體化建設,還要根據調度和控制業務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建立多專業技術人才融合的培養機制,以增強專業技術人才的業務能力和提高工作效能[1~2]。
東莞供電局大多數變電站均為無人值守型,在全局建立調控中心,在相應區域建立集控中心,形成一個調控中心、多個集控中心的格局。近年來,南方電網大力推行調控一體化運行管理模式,探索實施兩種模式:“調控中心+監視中心+巡維中心”模式、“調度監控+巡維中心”模式。“調控中心+監視中心+巡維中心”模式強調調度、控制、監視和巡維融合并一體化,是一種中間過渡模式。“調度監控+巡維中心”模式強調調度監控、巡維融合并一體化,是一種終極追求目標模式。調控模式的轉變,將會引起省地調控中心與變電部門在設備監視、控制(操作)方面的業務變化。合理劃分監視、控制(操作)兩個環節的工作與職責界面,是調控一體化建設實現安全與效率并重的關鍵基礎。無論是哪種管理模式,對技術人員都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技術人員具有更高的行業素質和能力[3~5]。
在調控一體化環境下,電網調度和監控等業務由原來的調控運行部門負責。調控一體化業務管理的目的是在融合原來分離的運行、監控、變電運維等業務基礎上實現人員、設備和信息的優化組合,提高專業人才效能。在傳統電網管理模式下,專業技術人員有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等四類,傳統運行人員不會熟悉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調控一體化則要求運行人要同時熟悉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經歷和經驗。傳統監控人員缺乏運行、調度和維護業務的經驗,無法適應運行、調度和維護業務;而調控一體化管理則要求調控技術人員要有運行、調度和維護業務經歷和經驗。傳統調度人員只熟悉調度業務而不熟悉運行、監控和維護業務,往往造成運行方式、調度方案和控制策略可行性低;調控一體化管理模式下如果技術人員同時熟悉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會極大提高運行方式、調度方案和控制策略可行性。維護人員主要從事變電設備維護維修業務,沒有運行、調度和監控業務的經驗,在調控一體化環境下參與多業務融合管理工作,會嚴重降低運行方式、調度方案和控制策略可行性,也造成技術人員工作效能低下。因此,在調控一體化環境下,需要對傳統調度員、集控人員、維護人員、運行人員以及新就業的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專業融合、培訓和再教育,著力提高參與調控一體化業務管理技術人員的工作效能。
調控一體化業務人才來源復雜,需要進行針對性再教育或培訓,這就必須通過健全的人才培養及引進機制來實現。要充分利用傳統技術人員,通過再教育或培訓的方式,提升傳統技術人員的綜合專業素質和多業務能力,實現調度和控制等多專業技術人才的業務融合、能力增強和效能提升。
調控人才的培訓質量決定了東莞供電局調控一體化體系內人才梯隊的建設,實現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對實施調控一體化多業務融合有積極的作用[1]。為此,加強培訓管理,是培訓效果優劣的關鍵。其基本要求如下:一是考勤。加強參加創新培訓人員的紀律教育和考勤考核,增加不同專業人員的培訓內容。二是培訓方式。按照技術人員來自于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等單一業務的特點,圍繞調控一體化多業務融合的目標要求,編排不同班級,設置不同培訓內容,采用不同培訓方式和方法,開展差異化培訓。三是考核。采用事中和事后考核方式對培訓人員進行考核。事中考核主要針對培訓過程中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旨在考核培訓人員對培訓知識的掌握程度。事后考核主要針對培訓人員返回工作崗位后學習應用效果進行考核,旨在考核培訓人員在調控一體化多業務崗位上培訓知識的應用效果。四是監督。在培訓過程中及培訓以后,保持與培訓人員的持續溝通和密切聯系。通過持續溝通和密切聯系,動態了解培訓人員對培訓方式和內容的反映和意見,并根據培訓人員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培訓內容和方式,以提升培訓效果。
調控一體化多業務融合技術人員培訓需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層次人員、不同專業人員、不同業務人員等。不同層次人員,可能因專業背景和業務經歷不同而需要學習技術領域和更新知識基礎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需要對培訓進行科學的策劃,掌握目前技術人員專業背景和業務經歷,確定不同層次人員的培訓需求,制訂可行的培訓計劃,設置針對不同層次和不同業務人員的培訓方式和內容。
為了實現確定的培訓目標,不僅需要針對性,還需要系統性和實用性。在專業知識方面,需要電力系統、自動化、通信、新能源等綜合培訓。在管理方面,需要增強人員、設備等方面知識培訓和更新。在安全方面,需要加強安全制度教育、工作態度、工作表現等方面教育,它是調控一體化人才培訓效果的檢驗依據。從應用性和實用性看,培訓應以多業務融合及人員工作效能提升為目標,精細篩選培訓對象,精心編定培訓內容,精準選擇培訓形式,優化利用培訓資源,科學確定培訓方案。
新進人員有從電網內部各個部門調轉過來的傳統技術人員、從院校新進入職院校學生等。因此,調控一體化技術人員包括在崗人員、新進人員等,需要實施針對性培訓。
1.新聘職工的創新培訓。從院校新進入職院校學生大都經過院校系統性專業知識的學習,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較為豐富,但缺乏工作經驗和業務作業經歷。新進入職院校學生還因專業背景不同而需要進行電力系統專題培訓。對于具有電力系統專業背景的新進入職學生,需要在崗位職責和安全、技術規程規范、業務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針對性培訓,旨在通過培訓使新進入職人員盡快適應工作和熟悉業務;對于沒有電力系統專業背景的學生,電力系統運行和控制、電力系統計算和分析、電壓調整、頻率調整、負荷預測、變壓器運行和監控、繼電保護系統等內容加強培專題訓。調控新員工應開展系統的培訓。對于新進人員有從電網內部各個部門調轉過來的傳統技術人員,采用講授、研討、互動、案例和仿真等的培訓方法為主。對于從院校新進入職院校學生等新員工,采用演示、動手、實例的培訓方法為主,以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等業務老技術人員為核心,新進入職學生依次進入這些核心業務內容做進行主題培訓,以全面掌握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等業務職責、規程規范和業務流程,掌握多業務融合技術。
2.在崗人員的培訓。調控一體化多業務融合管理模式對技術人員有更高要求和需求,在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等業務對人員素質和業務水平也有更高要求和需求。肯定地說,在調控一體化環境下,傳統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等業務技術人員不可能適應多業務融合技術要求,也需要培訓,需要更新知識,進行新技術再教育。一般而言,采用新技術講授、主題研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和仿真計算等培訓方式,使在崗調控人員在原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融合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等業務知識和技術,增強在崗調控人員對調控一體化管理的適應力,提升其工作效率。在實際工作中,采用集中式全員培訓方式,恐怕會對工作造成很大影響。所以,針對在崗調控技術人員或多或少都會掌握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等業務中至少一種的實際,采用輪訓方式更為合適。在輪訓中,在崗技術人員可以視自己業務的實際情況,參加針對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等業務的主題或專題培輪訓,比如安排傳統調控技術人員到運維業務班、線路和變電運維班進行半年或一年的輪訓,增強技術人員多業務融合能力。
3.定制性人員培訓。調度和控制業務的融合,伴隨多種技術專業人員會的融合。如何最大限度發揮各個專業技術人才能力和效能,實施定制性培訓是一種創新性人才培訓的嘗試。(1)定制性培訓的創新方式。在調控中心內部,電力系統運行和調度、繼電保護、自動化、通信等專業需要一體化要求,參與多種形式定制性的專業培訓,增強專業的融合、能力增強和效能提高。在調控中心外部,首先安排各種專業人員到別的供電局調控中心進行定制性的專業培訓,還要參加南方電網、廣東電網有關一體化方面的定制性專業現場培訓以及其他專項培訓。各種專業人員還必須要求在一年中有多次機會參加全國性的技術會議、學術會議以及各種術交流會,擴展知識層面,開闊專業視野。(2)定制性培訓的創新流程。需要好的培訓策劃,根據電網內部各個部門調轉過來的傳統技術人員以及新進入職人員對調控一體化多業務技術的要求和需求情況,建立合適可行的定制培訓機制。首先,制定可行的培訓方案。針對傳統技術人員和新進入職人員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業務經歷,制定合適可行的定制培訓方案。其次,實行嚴格的培訓管理。制定嚴格培訓管理制度,對不同專業、不同人員確定不同的培訓和內容和時間,還要組織精干的培訓團隊和教師隊伍。
4.技術人員培訓效果的評估。在調控一體化環境下,對傳統技術人員和新進入職人員業務培訓,需要通過評估的方式來評價受訓人員知識更新、能力提升和工作效率提高的效果。利用評估調整培訓方式,優化培訓方案。
培訓評估一般采用調問卷調查、現場咨詢、信息反饋等方式,也可以深入調控中心等生產一線現場評估。
根據效益測量理論,如果系統輸出為y,與輸出相對應的效益為p,實現這一輸出需要的人力資源為x,與人力資源相對應的成本為c,那么人才工作效能為:
在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獨立分離的傳統管理模式下,如果系統中第i個運行業務量為WOi,與第i個運行業務量相對應的效益為kOEi,實現第i個運行業務量需要的人力資源為FOi,與人力資源相對應的成本為COi;如果系統中第i個監控業務量為WCi,與第i個監控業務量相對應的效益為kCEi,實現第i個監控業務量需要的人力資源為FCi,與人力資源相對應的成本為CCi;如果系統中第i個調度業務量為WDi,與第i個調度業務量相對應的效益為kDEi,實現第i個調度業務量需要的人力資源為FDi,與人力資源相對應的成本為CDi;如果系統中第i個維護業務量為WPi,與第i個維護業務量相對應的效益為kPEi,實現第i個維護業務量需要的人力資源為FPi,與人力資源相對應的成本為CPi,那么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人才工作效能以及整個系統總的人才工作效能分別為:
其中,e1O、e1C、e1D、e1P分別為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人才工作效能;NO、NC、ND、NP分別為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的業務量。
在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多業務一體化融合的管理模式下,如果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量不變,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技術人員在傳統模式基礎上的減少量分別為 ΔF1O、ΔF1C、ΔF1D、ΔF1P,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人員成本在傳統管理模式基礎上的減少量分別為ΔC1O、ΔC1C、ΔC1D、ΔC1P,那么整個系統總的人才工作效能為:
其中,C1、F1分別為在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獨立分離的傳統管理模式下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對技術人員的總需求量及其成本值,ΔC、ΔF分別為在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多業務一體化融合管理模式下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對技術人員總需求量的減小量及人才成本的減小量。
以東莞電網為例,說明實行調控一體化管理模式后人才工作效能的變化情況。表1為調控一體化管理前后業務數據。調控一體化管理前,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人才工作效能以及整個系統總的人才工作效能分別為25、39.06、50、28.88、31.78。調控一體化管理后,整個系統總的人才工作效能為46.27。可見,實現調控一體化管理模式后,整個系統總的人才工作效能大大提高了(見表1)。
表1 調控一體化管理前后業務數據
調控一體化管理對技術人員工作效能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東莞供電局在東莞電網實行調控一體化建設過程中,注重技術人員的培養和引進,結合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采用多維度人才選拔機制,從管理、技術、合作、學習和創新五個維度對調控一體化環境下技術人員進行考核和選拔。實踐證明,多維度選拔調控一體化人才,能夠滿足調控一體化建設對人才選拔的需要。從運行、監控、調度和維護業務量、業務效益、人才需求量和人才成本等方面評價調控一體化技術人員的工作效能,考核和評估調控一體化人才培養和引進的效果,對提高調控一體化環境下技術人員多業務融合能力和工作效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羅華.調控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農電管理,2012,(11):34-35.
[2]劉成君,茹偉.縣調調控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4,(3):17-21.
[3]李效和,陶紅鑫.服務“大運行”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2,(36):20-23.
[4]王立新.圍繞“大運行”創新員工培訓方法[N].國家電網報,2012-07-16.
[5]楊靖,呂守國,曹衛兵,等.基于需求導向的電力企業培訓機制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27):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