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宇
(山西壽陽潞陽昌泰煤業有限公司 山西晉中 030600)
近25年我國煤炭資源的大規模、高強度、大面積開采,以及礦區各類高耗能工業的迅速發展,使煤炭礦區環境狀況急劇惡化,出現“三廢”排放嚴重、生態環境失衡、生存環境惡化、人民生活質量下降等較嚴重的社會和生態環境問題,使我國本來就十分脆弱的生態系統承受著極為嚴峻的壓力,對全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極大威脅[1]。所以,實現采煤方式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成為了社會各界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由于傳統采煤方式缺乏對未來生態環境的預判,大量的煤炭開發導致地質構造、地表植被、地下水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使地表失去了原有的穩定性與持續性,抵御地下的地殼活動的能力變弱,進而對周圍環境,特別是礦區周邊的居民和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例如,山西省由于長期采煤形成5000多平方公里采空區,其中沉陷區面積3000平方公里,造成大量土地塌陷、房屋開裂、道路毀損等情況,給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威脅。為此,山西省2014年啟動農村地質災害搬遷治理工作,計劃用7年時間完成地質災害嚴重的656個村莊、27000戶、8萬人的治理搬遷工作[2]。
居民用地主要包括居民的耕地與建設用地。但正由于粗放式的采煤方式,導致大量居民的耕地與建設用地受到了極大的破壞。面對無節制的煤炭開采,我國東部和西部地區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采。其導致的地面塌陷讓東部地區出現大量低洼地帶,讓積水問題及土地鹽堿化問題變得更為嚴重,同時也加劇了西部地區的水土流失與荒漠化。例如,東勝煤田和寧夏靈武煤田,兩大煤田對煤炭資源的不合理開采,使得當地土地荒漠化的現象更加惡化,由當初荒漠化覆蓋率的60%上升到了83.5%,當地民眾的可利用土地變得更加少。
粗放式的采煤方式讓地下水資源也遭到了嚴重的損害。在地殼運動的不斷變化下,全球的地下水資源正處于持續下降的狀態,但由于煤炭資源的大量不合理開發,導致地下水下降了幾十米,對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用水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據調查,1980一2000年期間山西省河川徑流量平均值為72名9億立方米,較1956一1979年平均值減少了41.51億立方米,減幅為36.35%。其中采煤改變水文下墊面而影響流域的產流機制是造成徑流量減少的主要原因[3]。
目前,在礦山環境保護方面我國的法律法規大多僅限于“三廢”的污染與治理而關于礦山存在的地質環境問題缺少關注[4]。我國與煤炭開發的相關法律法規尚處于不完善的狀態,大多是以原則類的法律法規作為煤炭開發的基本法律依據,而且在民法、刑法、環境保護法、地方性法規等均有對煤炭開發的部分法條,但法條分布過于分散,法規內容缺乏一定的強制性與操作性,從而使得在我國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中,缺乏對煤炭開發方式的統一標準。
想要實現采煤方式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就必須建設一套關于采煤方式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收集多年來采煤方式與生態環境保護產生的問題,積極借鑒相關案例,讓處于煤炭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灰色地帶,全面歸于這套法律體系之中去,進而解決現如今煤炭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問題。
面對粗放式的采煤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種種破壞,切實加強采煤方式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迫在眉睫。但當前形勢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仍存在監督管理不力的問題。最為明顯的便是一些小型煤礦企業缺乏政府部門的相關證明卻依舊正常運營,由于技術設備較為落后,生產者保護意識極度缺乏,進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因此,堅持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要求對正在開采或礦建的礦山進行合理的資源開發,對其當前的技術水平、裝備、經濟能力進行檢查。檢查過程中對于浪費資源、污染嚴重、安全措施不高的礦山實行強制關閉。綜合治理影響生產生活明顯的、破換環境嚴重的廢棄礦山[5]。
想要實現由于粗放式采煤方式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的恢復,除了具有強制力的監督、執法與管理,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建立恢復、保護生態環境的資金激勵體系,對于提高相關區域保護生態環境的主動性具有積極意義。
在國家層面上,相關部門應當為煤炭開發的生態保護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具有全面化、多樣化性質的投資機制。進而加大破舊煤礦的整治力度,加快區域環境的改善步伐,同時,借助政策優惠調動其他政府及社會力量,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的資金投入工作。并且在法律規范的范圍內,從而實現全方位協作的科學化方式對生態環境保護、恢復做到資金上的保障。
實現生態環境的全方位保護,不僅在于法律法規、監督管理、資金投入方面的治理,還應當在煤礦企業發展初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實現科學合理的規劃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應當重視勘探煤炭能源的人員與技術,提高其勘探的相關技術水平,對之后的煤礦開發的科學化、綜合化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其次,煤炭企業在開采的過程中,要切忌不應該只考慮當前的生產效益問題,而應該在技術、設備、工藝等方面保證其處于先進水平,通過對技術、科技的有效革新,煤炭企業可以獲得更優異的經濟效益。最后要在開采開發上進行技術創新,學習并落實具有環保性質的潔煤技術,并加以進行推廣和應用,將生產出的廢品再進行開發利用,以此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與生態環境的保護。
煤礦開采給我們的生態環境造成的種種問題,是我們都能夠感受的到的問題。過度或部科學的開發對社會造成的潛在威脅,也是我們能夠預見的到的。平衡采煤方式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將影響著我們的子孫后代處于何種生存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必須加以實施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