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真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1483)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印發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中明確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建設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對高校學生的節能教育、提高節能意識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所以,在高校開展節能教育、探索節能教育方式是極具實際意義的。
目前,國家設有國家節能源委員會、國家能源局以及各地區的發改委能源處負責能源管理和節能工作,但沒有明確把節能教育作為一項必備職能[1]。而對于高校,節能主要包含技術節能、管理節能、實證調研和節能教育四大類。目前高校的節能主要集中在前三類中,學者們對于節能教育的研究較少,節能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同時,各高校在節能經驗上的總結交流較少,節能成果難以形成較好的推廣效果。
新世紀的大學生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在日常的科學文化、專業課程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背后,節能教育通常在教師教授和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被忽視。教育理念的落后,使得學校師生對節能教育認識不夠,不屬于教育教學范疇。高校為學校師生提供了大量的免費資源,如水、電、網絡、空調等,導致師生節能意識淡薄,在校內經常看到龍頭漏水無人報修、課后教室空調忘記關等現象,造成了能源資源浪費,也是節能教育缺失的一個重要體現[2]。在當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形勢下,具有節能意識,懂得與應用節能知識更應該成為大學生的基本素質。
節能教育是指節能意識和理念通過高校教育使得學生接受、認識并付諸行動的過程。現今節能教育的實施還停留在在學生中宣傳如何節水節電的層面。然而,學生對于中國乃至世界的能源短缺程度并不了解;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做好節能沒有清晰的認識。因此,節能教育應從教師抓起,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國家能源戰略、國家的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我國pm2.5和霧霾污染等能源情況,分析我國的能源結構和節約能源資源的空間,使得學生有更全面的對能源的認知。另一方面在講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本專業的節能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機電、建筑一類的專業,大型實訓室、設備以及建筑節能潛力巨大[3]。在教學過程中開展節能教育使得學生認識到節能的重要性,并在自身的行業中指導實踐。
高校在自主科研、科技創新方面具有天然優勢。[4]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夠更好的促進節能教育的發展。一方面,鼓勵學生多參與科技創新的競賽活動,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競賽、大學生綠色能源科技創新大賽等。激發學生團體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調研和實踐,將所學到的節能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另一方面,積極鼓勵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項目[5],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與節能減排的結合點,在相關的實訓課程、實習、創業、“產、學、研”等過程中,提出創新性的想法并實踐,實現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環境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它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新形勢下高校的素質教育也在不斷的延伸,已不是停留在單純的專業理論知識教育,節能教育也成為高校培養素質人才的重中之重[6]。培養學生的自主節能意識是教育大學生認真的對待全球能源資源的短缺危機,傳達國家對于節約能源資源的政策和決心,使得學生在實踐中樹立能源的危機意識,能夠將節能的行為形成自身的習慣,同時達成高校節能的目標。
高校節能減排是國家節約能源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高校在節能教育方面要加大力度,高度重視,加強對學生的節能教育,倡導學生參與節能降耗,響應國家節能號召,實現全校師生共同節能,共同為高校的節能降耗貢獻一份力量。通過建立節能教育知識目標體系,使高校的學生能夠學習到節能知識,了解國家相關的節約能源資源法律和政策,提高學生自主的節能意識,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節能活動,參加社會實踐,擁有節能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實踐技能。高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都融入節約能源資源的內容,培養出各行業的專業人才。尋求適合高校節能教育的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加快建設節能教育體系的步伐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