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萌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成都 610000)
在當前現狀下,各地都在大力建設多層次、有組織的信息化管理機制,同時也致力于建設符合當地具體情況的污染源管理系統。管理系統設有規章制度管理、污染源管理、群眾舉報管理、負責人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系統在環境污染管理過程中體現出了良好的適用性,主要在于其有助于保證污染源數據的準確性,污染源信息實時更新和處理,在此基礎上降低環境監管的人工成本與管理成本等。
從現在社會發展來看,各個機構在開展日常管理時都需要配備計算機為其提供支撐與保證。因此污染源監控中心在推行信息化管理的舉措來優化污染源管理流程時,可以使成本降低。與此同時,信息化管理系統可以針對各個地區不同之處,有針對性的進行優化管理,從而使管理系統更適用當地的現狀。詳細來說,污染源監控中心引進信息化管理有如下的必要性:
在當前,大多數污染源監控中心在收集數據時,主要通過實地考察、采集等方式進行,費時費力。因此從當前現狀來看,污染源信息化管理模式更能縮減成本并且提升數據采集的效率,還能夠實時更新數據信息,這是由于環保數據采集傳輸儀可以將數據傳輸到計算機上,同時計算機系統可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工作,使得數據能夠及時更新。在此前提下,污染源監控中心能夠有效的節省人力資源與交通費用,確保能夠高效率、低成本的完成數據采集工作,提高污染源監測效率。
對于傳統模式的環境監測而言,多數污染源監控中心都是憑借人工手段來采集、收集、分析、處理數據信息的。不可忽視的是人工管理模式需要耗費較多人力與資金,同時也不利于優化數據管理流程,工作效率低。與之相比,監控中心如果能夠將人工管理模式改為計算機管理,能夠通過計算機來分析污染源數據,用時短,準確性高,在根源上簡化數據管理操作。作為管理部門而言,其可以實現各項權限的更改與訪問限制,以此來保證各部門各司其職,分工明確。
為了及時了解國家及各省市最新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府文件,監控中心必須要落實于法律文件管理。從法律文件管理的角度來看,信息化管理系統必須覆蓋全部科室,使全部工作人員都可以閱讀查看。在此前提下,工作人員才能更加了解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度,才能將國家政策徹底落實到行動上。從當前現狀來看,大多數監控中心對于政策學習主要是采用集體學習的方式,該方式雖然方便了交流,但是不利于個人學習。
在信息化管理系統中,對于法律文件管理模塊,按國家及省、直轄市進行分類管理,按時間進行排序,可以查詢各種文件。對于經常要查看的文件,可以添加到書架,對于文件中需要注意的部分,可以進行標注,同時如果書架上的文件過后不再看了,可以從書架上刪除。
監控中心如果要順利完成污染源的管理工作,那么就不能欠缺橫向性的科室配合。作為環境污染管理的有關部門而言,各個部門科室應當密切配合,從而共同創建適用于科室自身的全新管理體系。對于現階段的監控中心而言,監控中心設計到的關鍵事項就是污染源管理。在計算機的輔助下,監控中心能夠憑借簡便性的方式來查詢、修改、存儲、或刪除現有的污染源信息,因而明顯縮短了查詢各項信息耗費的總時間。
除此以外,信息化管理系統對于工作人員輸入的污染源能夠自動的在地理信息系統上生成。同時,工作人員可以使用自動化手段對污染源數據進行分析,形成折線圖,直觀的了解污染源管理效果。
各個地區的污染源不可能是固定不變的,這就需要人民群眾的密切配合,共同創建良好生活環境。如果群眾發現某處存在污染,如廢氣排放、污水排放、垃圾堆積等,都可以通過通訊設備進行舉報。對當前的監控中心來說,群眾舉報是中心的另一關鍵事宜。在計算機的輔助下,監控中心能夠憑借定位系統準確定位污染源的地址,核實舉報信息是否真實,以便后續進行管理。
監控中心管理污染源的根本目標在于清除污染保護環境,因此,每個污染源都需要負責人進行管理。然而實質上,多數監控中心對污染源沒有明確指定負責人,同一個污染源可能有多個負責人進行管理,容易造成管理混亂,責任推卸等問題。
信息化管理系統在負責人管理這一方面,需要做到每個污染源都要有負責人進行管理,同時一個負責人可以同時管理多個污染源。監控中心能夠通過查詢的方式了解每個污染源的負責人信息,如聯系方式,方便溝通交流。
經過綜合分析,可以得知信息化管理對當前的監控中心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與意義。面對全球信息化的趨勢,很多監控中心已經開始引進計算機系統,來輔助實現監控中心的日常事務管理。然而不可忽視,監控中心現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依然存在弊端。因此在該方向的未來發展中,監控中心及有關部門還需歸納總結寶貴經驗,通過引進或自主研發信息化產品來輔助監控中心的管理,確保監控中心的管理模式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