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 袁丹
(江蘇龍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常州 213032)
污染源強分析是環境評估工作的基礎組成部分,與整個評估結果的精確性息息相關。基層環境評估人員要加大對污染源強分析的重視,全方位動態把控污染源強分析的關鍵步驟,并根據相關產污系數,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水平,確定合理的產排污系數。在污染源強分析的過程中,首要前提是明確整個化工生產作業流程,了解化工反應的根本原理,且根據清潔生產的基本要求,采取恰當的措施優化工藝流程,完善生產模式,進而為提高生產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另外,要進一步平衡物料關系,將主原料及元素等作為平衡重點,并確定復合污染物的產出量。之后再采取類比法分析同類企業的產出比,提出行之有效的優化策略,讓物料的循環利用,以降低污染排泄,節約資本。
也就是說污染源強分析可以將工業生產對區域性生態環境造成的各類型污染及嚴重程度作為依據,排查制約化工生產的關鍵因素,進而推動工程的有序運轉。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工業水平的提高,化工項目日趨復雜化,所涉及的毒害物料種類也隨之增多,為此,推行物料衡算工作至關重要。從專業角度來說,物料衡算主要包括物料平衡和水平衡兩方面重點內容。
物料平衡是分析項目污染物排放量和強度標準的參考依據。應用頻率較高的幾類方式主要包括類比分析、文獻查閱、化學實驗及物料衡算法。
(1)類比法的核心在于以同類型項目設計基本資料或監測數據為參考依據,其可信度較高,但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對專業水平要求較高,這些因素也成為限制類比法的關鍵。
(2)物料衡算法是最基礎且最常見的方式,也是衡量化工項目環境評估編寫人員基本技能的重要指標。在項目資料較為詳盡的前提下,應當優先考慮物料衡算法,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的準確性。一旦項目需要應用有毒有害物質,需要對其進行全面且準確的估算。物料衡算法的核心在于質量守恒定律,具體來說就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物料投入總量與損失總量相均衡。物料平衡需要綜合考量主輔料的消耗、基礎配套設備、生產加工工藝,產品轉化效率等多方面因素。針對此,環境評估人員要全面掌握整個工段的基本化工原理和化學反應規律。
(3)資料文獻查閱法,此種方法較為通俗易懂,就是分析同類工程的環境評估資料和科研數據,流程簡便,但數據的準確性無法保證。
化工項目多為涉水項目,故而維系單元內水平衡關系至關重要。通過類比分析或物料衡算,細致分解工藝流程,確定各環節用水量,然后通過項目水平衡圖給出各環節的廢水產生量、損失量、循環量及排放量。再結合項目物料平衡,分析廢水排放量和水質條件,并優化污水中轉處理站各環節設計,完善處理工藝。
化工項目的污染源產排需要綜合考量項目工藝流程,分析物料平衡及水平衡關系,按照施工期和運行期分別給出污染源產排數據,其中,分析的重點應當側重于化工項目運行期。
另外,項目運行期的污染源產排分析,應以物料平衡或工程化的實驗數據為參考。將污染源產排進行統計,分單元、分類別將各類污染物按照排放量、濃度及頻率等進行排列。針對擴建項目來說,需要制定新老污染源明細,也就是擴建前排放量、擴建項目排放量及擴建完成后的排放量。
從本質上來說,三者的內在聯系如下所述:擴建前排放量與擴建項目排放量的總合是擴建完成后的排放量總合。針對有毒害物質參與的化工項目,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同時,要在非正常運作條件下分析污染源產排情況,且最終確定的污染源排放數據,不僅要滿足國家及區域機構所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條例,還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綜合考量區域性環境特征對數據進行判別。
對于現階段的化工項目來說,清潔生產至關重要,需貫穿整個生產加工工藝。主要包括能源物質消耗、物質資源消耗及水資源消耗等,在化工清潔生產標準體系中,對各類型原材料的利用率有明確規定。在清潔生產分析中,污染物的產排比不僅與機械設備的運行效率息息相關,還與基層作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項目管理人員的職業素質也存在緊密關聯。依據國家現行的清潔生產標準,化工工程必須達到要求才能投入生產。為此,企業應當積極引入國際尖端生產設備,定期更新換代,淘汰低能耗重污染設備,并結合實際需求和經濟條件,采取機械化運作模式,以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率,控制物資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進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在化工項目評估過程中,要加大對污染源強分析的重視和投入力度,控制能源與物資消耗,進而節約成本,穩定收益,最終促進企業的快速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