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瑾
(江蘇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 江蘇南京 210036)
從資源環境承載力角度來分析,通過在城市規劃區構建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幫助相關研究人員更好的了解城市規劃區資源結構特點,針對該地區資源利用情況,環境保護情況,制定妥善的環境保護方案,進一步提升城市規劃區環境質量。為了保證城市規劃區資源與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相關研究人員要明確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要點,并結合城市管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管理部門制定的標準,不斷優化城市規劃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流程,從而保證城市規劃區的資源得到高效利用,環境得到更好的改善。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可利用資源不斷減少,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突出,通過構建合理的城市規劃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有效提升各項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的浪費。近些年來,我國部分城市建立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城市中的水土資源與環境容量進行合理的監測,并結合各項資源的利用情況,制定更加合理的保護方案。
除此之外,通過構建科學的城市規劃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能夠保證城市中的各項資源得到更好利用,提升城市生態承載力,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結合國土資源部門提供的各項數據能夠得知,通過對城市規劃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進行合理的改進,能夠有效提升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保證生態系統的各項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資源環境承載力能夠有效反應一個地區生態資源的利用情況,包括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所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指的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城市規劃區中的各項環境資源數據進行有效匯總,經過系統分析之后,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準確的分析數據,保證城市規劃區的環境承載力得到更好的提升,真正實現節能的目的。
現階段,超強度的資源開發,使得城市人口數量逐年增加,工業生活污染越來越嚴重,大氣環境質量與地質環境質量逐年下降,影響城市區域經濟的穩定發展。為了保證城市區域經濟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合理的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至關重要。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能夠有效減少大氣環境與水環境污染,減少水土流失現象的出現。
城市規劃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準確反映出該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更好的體現出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現狀。從資源環境承載力角度來分析,城市規劃區資源環境承載力指標體系的構建,能夠幫助相關研究人員更加全面的了解該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包括各項資源的消耗情況、人口密度與森林覆蓋率等。資源環境承載力還能夠反映出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包括生態環境的治理效果等,工業污水處理率、固體廢物的利用情況[2]。
3.1.1 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
所謂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主要指的是在特定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時間段,在滿足生態用水的基礎之上,綜合反映出該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證水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在構建城市規劃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時,相關研究人員要明確社會經濟發展主題,并結合城市規劃區單位面積水資源的利用情況,進行相應的統計,準確計算地下水資源的開發率,并結合工業用水,構建城市規劃區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保證城市規劃區中的各項水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減少工業污水的排放。
3.1.2 土地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
與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不同,土地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更加復雜,在保證城市規劃區土地資源科學利用的基礎之上,明確人類活動規模與限度,并對土地資源承載力進行綜合評價。土地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主要分為兩個,分別是城市規劃區建設用地承載力評價指標與農用地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其中,建設用地承載力評價指標主要從城市規劃區的發展角度出發,結合城市規劃區土地資源利用情況,合理判斷土地資源的承載力,包括土地資源的承載狀態等,保證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構建農用地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時,相關研究人員要結合農業活動角度,對土地資源的承載力與承載狀態進行合理的判斷,并明確農業生產空間的承載主體,保證城市規劃區的農業土地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在農用地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當中,承載壓力主要是人口數量,包括工業企業發展帶來的壓力。
3.2.1 土壤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
在構建土壤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當中,相關研究人員需要在一定的土壤單元內,準確計算土壤的污染物負荷,并結合土壤環境承載力指標,準確計算土壤環境承載能力,針對城市規劃區中土壤資源的利用情況,制定合理的土壤保護措施,在提升土壤防污能力的同時,保證城市規劃區的土壤環境質量符合相關規定。另外,相關研究人員還要根據土壤污染情況,合理確定廢水與廢氣排放強度,結合人口密度,選擇合理的工業化率指標,保證土壤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得到更好的構建。
3.2.2 地質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
地質環境承載力主要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時期內,通過對區域地質環境體系進行綜合評價,確定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所能夠提供的人口與社會活動的最大承載力。在構建地質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時,相關研究人員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結合城市規劃區的經濟發展現狀,選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第二,根據城市規劃區資源環境承載狀態,包括地質災害的發生概率,對原有的地質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完善。
通過合理構建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更好的反映城市規劃區中各種因素對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影響,保證城市規劃區中的各項資源得到有效提升,不斷減少生態環境污染。在構建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時,相關研究人員要結合城市規劃區土地資源、水資源、土壤環境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并選取合理的資源環境評價指標,保證城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更加可靠。
綜上,通過詳細介紹城市規劃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要點,如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要點、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要點、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要點等等,能夠幫助相關研究人員更好的了解城市規劃區資源環境承載力,保證該地區的環境資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