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金連
[摘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與創新學習能力。要實現這個目標,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就應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與創新學習能力為重點,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教學實踐,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優化教學策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能力。可以通過以下途經實施教學:在值日報告中培養自主與創新能力;在創設情景中培養自主與創新能力;在綜合性學習中培養自主與創新能力。
[關鍵詞]學習方式;新課程;創新學習;探究
在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英語教學更側重于講解詳細的語法知識和詞匯記憶技巧,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被動學習,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多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結合學生現有生活經驗,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英語、體驗英語,不斷提高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自覺提升自身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形成熱愛英語的情感態度,并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實踐與思考,進一步增強自身的跨文化意識。
一﹑培養學生自主與創新學習能力的基本理念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落實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每個學生的情感都要受到關注。通過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自信;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增強人文素養與實踐能力。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是新課程一直提倡的教學觀。在這個教學觀的指導下,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體現靈活開放的原則,教學中不但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尊重個體差異。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給學生創造參與和體驗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評價方式,并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可知,創新既包括教學層面的創新,又包括學生個體價值的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結合已有知識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從而掌握新知識、發現新事物、學習新方法。
二﹑培養學生自主與創新學習能力的實踐與思考
以和諧師生關系為前提的教學過程是新課程一直提倡的理念,只有這樣的教學過程才是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在培養學生獨立性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善于質疑,通過調查、探究等途經學習知識,積累經驗。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是一種富有個性的活動。培養學生自主與創新能力,是人的個性發展的價值需求。換言之,自主創新有利于充分體現人的個性。不管是創新,還是自主,目的都是塑造學生人格,磨礪學生的意志,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開發、人文素養得到提升。
1.在Daily report (值日報告)中培養自主與創新能力
Daily report 指的是課前學生用英語輪流向老師匯報日期、天氣和班里情況的口頭報告。該活動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知識,掌握英語學習技巧,增強語言表達與實踐應用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在Daily report 的基礎上,向學生布置Report的主題和活動方式,不限制學生的活動形式和具體內容,但必須滿足多元化、趣味性的要求。因初一學生的模仿能力和表演欲望都很強,所以,這時的主題要側重于趣味性和模仿性。主題可以包括自我介紹、介紹家人(爸爸、媽媽和弟妹等)、介紹朋友或寵物等。實踐證明,學生對Report 所表現出來的熱情非常高,個個都積極準備,惟恐落后。到了初二,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可提高口語練習比重,鼓勵學生選擇交談對象、不限內容地進行口語練習和情景對話表演,如打電話、購物、問路、看病等。這些生動活潑的表演活動,在提升學生信息收集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到初三時,隨著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可以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可以Give a speech(小演講)或Give a story (講故事),也可以Sing an English song(唱英文歌)等,內容不限,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具體實踐中得到增強。
2.在創設情景中培養自主與創新能力
有英語教育家認為,情景與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理念在于為學生設計的活動要有意義,是為有目的地把一件事情做成功而開展的活動,而不是簡單、機械的語言操練。情景的創設,要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習潛能得到增強,并從中收獲樂趣。以雙邊或多邊形式進行交互式活動,是學習語言最重要的途經。教師首先要在備課階段對學習材料認真分析,明確適合學生自由發揮的教學內容,并在課堂上盡可能通過創設的情景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課程更貼近生活,更人性化,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利用好語言情景教學,將生活情景與教學情景相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問路、看病、購物、用餐、打電話、聚會、談論天氣等貼近生活的相關課文時,應讓學生立足模擬的場景進行學習,以便理解不同場合的語言應用特征,增強語言運用能力。例如,教學八年級上冊Go for it! Unit 2時,可以模擬醫院里的場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病人和醫生,并進行英語對話練習。也可以運用實物、電視、幻燈片等工具輔助教學。在親身體驗中,學生掌握了知識并學會運用知識,提高了英語交際學習能力。
3.在綜合性學習中培養自主與創新能力
掌握語言技能是英語課程教育的重要目標。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都是需要通過一定的語言活動獲得的技能。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就要給學生提供接觸英語的機會,在進行聽、讀、說、寫時多給學生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例如,教師選擇聲像材料進行示范教學時,所選用的讀物不但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還要與現實情境、時代需求相結合,以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讀物傳遞的英語知識,增強英語閱讀能力。英語新課標強調,要采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具體教學操作中,要帶領學生積極進行課前預習,如認真閱讀新單詞及新詞組的基本內涵,預習新句型,發現不明白的地方做好筆記。在課前預習時,教師應指導學生積極查閱詞典,或借助英語參考書先行理解新單詞的內涵,分析新句型的組成結構并記錄疑問,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帶著疑問學習。例如,在學習了八年級下冊Go for it! Unit 10的3a以后,3b和4要求學生采用雙人活動(pair work)或小組活動(group work)的形式對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和What can you and your classmates do to make the Olympics a success?這兩個問題進行搜索和回答。最后,讓學生進行會話表演,用英語復述課文大意。開展這些課堂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在作業布置上,應安排一些具有啟發性的作業,規避機械抄寫等簡易作業,有效減輕學生的負擔。設計作業時,要注重文本與非文本的相互結合,盡可能提高英語作業的趣味性與吸引力,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
從社會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我們的英語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能夠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整合教學資源,創設活躍的語言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融洽的情境中學習英語,吸收并掌握學習技巧,培養語感,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毛成奎.探究薄弱中學英語課堂自主性學習[J].中學課程輔導,2012,(06).
[2]闞曉艷.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學生英語,2013,(14).
[3]何安平.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程改革[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楊慶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體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3).
(責任編輯 趙永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