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要]在查閱文獻和走訪福建省內幾所獨立學院的過程中,發現獨立學院在教學管理上存在著通病,隨著辦學規模的逐年擴大,教學管理改革的日漸深入,教學管理中的各種問題也日益凸顯。為了得到第一手的獨立學院教學管理現狀和問題的資料,筆者試圖以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座談以及個案分析等方式方法,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獨立學院;教學管理;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近些年來,協和學院緊緊圍繞教學工作,在多個方面穩步推進,教學質量和效果穩步提高。能夠及時調整專業結構,結合專業特色,把全院27個專業整合成文化創意、信息技術和經濟管理等三大實訓實驗教學模塊,擴大實驗室建設,啟用八棟實訓樓;推進校企合作,與數十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將實習實訓全面納入教學體系,不斷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實施科學管理,加強督導力度,教學秩序平穩有序,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協和學院還開放實驗室、設立大學生創新基金、組織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競賽等活動,不斷加大對學生學術科技文化活動的支持。但隨著辦學規模的逐年擴大,教學管理改革的日漸深入,各種教學管理中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一、教學計劃管理
1.部分課程教學計劃不合理
一些專業在進行課程設置和安排時,沒有考慮到前后知識層次的遞進關系和前后依存關系,或者沒有考慮到某些課程的復雜性,導致課程斷層和不能有效銜接,部分課程課時太少,不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2.課時安排不合理
由于教室、外聘教師的時間等主客觀條件的制約,部分課程只能集中在晚上上課(如軍事理論),影響了學習效果;計算機上機課時間有限,課后機房空擋的時間又少,而理論和上機連上又容易導致大腦疲勞,間隔時間太長又不利于學生及時理解掌握。
3.課程安排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對于畢業生來說,由于畢業在即,論文、考研、考公務員、跑招聘會分散了學生大部分精力,使學生上課不積極、遲到、曠課的現象也常有發生。但是,課業負擔也確實較重,一周有近30節專業課,使學生認為課程設置不合理,任課老師也認為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二、教學運行管理
1.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都比較差
協和學院存在諸如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逃課等學風不正現象。對于學生學習氛圍的評價,見下圖。學生選擇學習氛圍“很好”和“還可以”的合計占據63.4%,其中選擇“很好”的為26.10%,選擇“還可以”的為37.30%,選擇“一般”的為23.40%,選擇“很差”的為13.20%。可見獨立學院學生整體學習氛圍還是比較好的。但同時,調查數據也顯示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學生對于自己所在班級同學課堂聽課情況的評價,選擇“一般”和“不好”的合計占據33.4%,比重比較大,說明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情況不容樂觀。學生的逃課現象也比較嚴重,選擇“比較多”和“經常”的合計占28.9%,選擇視老師上課水平而定的占22.1%,選擇“很少”和“沒有”的合計僅占49%。
學生在課外的時間也沒有用在復習、預習功課及到圖書館看書上(二者合計僅占34.5%),而是用在了休閑娛樂或者在宿舍睡覺上(二者合計為57.3%)。筆者對教師的調查結果也印證了上述結果。在對所授課班級學生課堂秩序和學習氛圍的評價時,選擇“很好”的僅占23.2%,選擇“好”和“一般”的合計占據了51.3%,選擇“差”和“很差”的合計占據25.5%。對于學生的文化基礎,大部分老師的評價比較低,選擇“很好”和“好”的僅占35.3%,選擇“一般”的占44.3%,選擇“差”和“很差”的合計占據20.4%。具體見圖2。
與文化基礎和學習情況相反的是,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大部分老師給予了肯定和贊賞,65.3%的老師選擇了“很高”和“不錯”。在訪談中,很多老師認為學生多才多藝,充滿自信和活力,對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綜合素質確實比較高。
2.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缺乏制度化
協和學院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如每個學期期中和期末都會舉行教學檢查座談會,主要由學生代表、各院系領導和輔導員參加,座談會的主要內容是聽取學生對于前一階段教學管理的評價、意見和建議。通過這種形式的座談會,可以收集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有利于教學的改進和提高。
但同時,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和個別訪談發現,學院尚未建立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制度體系和保障機制,也就未能在體制和機制上確立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內容和范圍,不能保證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權利完全得到實現。
3.教師教學手段存在的問題
課堂氣氛沉悶、內容枯燥、師生缺少交流互動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最主要問題。有的老師照本宣科、課件照搬教材內容,用課件代替板書;有的老師對知識的擴展和延伸不夠,沒有將理論和實際充分結合;還有的老師課外補充較多,但與書本內容結合不夠緊密,讓學生有聽課內容和課本脫節的感覺。
4. 學風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大一新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自學能力和主動性,仍習慣于高中的學習方式,依賴老師檢查背誦、提醒預習等監督手段,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等公共課程學習缺少興趣,對本專業的認識也很模糊。在對待課后作業和練習時,態度敷衍,同學之間的抄襲現象比較普遍,無法讓任課老師及時掌握學生的真實問題。
5.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不足
師資隊伍上缺乏能夠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實踐的老師,主要為多數老師畢業之后直接進入高校教學,只掌握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而不具備實踐能力。另外,實踐教學基地相對較少,對于實踐教學環節的監督難以實現,存在學生蓋章走過場的現象。
三、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
協和學院從成立之初就把教學質量建設作為教學工作的重心,通過教學工作實施效果評價和教學質量檢查等手段,確保教學質量。學院還制定頒布了一系列有關教學質量管理和控制的相關規定,在制度上建立保障教學質量和效果的保障機制。但同時,學院教學質量的管理和評價方面存在如下問題:endprint
1. 缺乏全過程質量管理
協和學院教學質量評估和監控的參與主體范圍和教學質量客體范圍均比較狹窄,客體上僅僅限制于對授課老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和反饋,主體上只能由學生和教學督導人員進行評價。
2. 教學質量管理和評價中學生參與的程度比較低
協和學院主要通過教師在課堂收集教學評價信息、期中教學座談會以及組織相關部門人員現場聽課、老師相互聽課等,來實現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和管理。實現教學質量信息收集和反饋,但學生發揮的作用依然較小,僅作為補充手段,而且渠道相對單一。學生只能通過期中的教學座談會以及課程結束之后老師對課程教學效果的反饋收集來實現,缺乏多樣化的途徑和渠道來實現學生意見的表達和對教學管理實務的參與。另外,學院沒有建立相應的保障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和質量保障的相關規定,僅停留在表面和無序的狀態。
四、教學基本建設管理
1.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仍需進一步優化和提高
協和學院非常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近幾年來,通過招聘應屆研究生和引進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等級的技術人才及有經驗的教師,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整體教學質量和水平,通過加大考核和獎懲力度,促進教師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如對招聘的研究生和引進的人才,在一年的試用期內,如果考核不合格,將不予正式聘用。另外,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專業教育和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在被問及對學院老師的各方面評價時,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總體反饋是比較滿意。對于學院教師知識水平的評價,見圖3。
63.4%的學生認為,大多數老師知識廣博,授課內容豐富,能夠讓他們滿意,23.6%的學生認為一部分老師的知識水平比較滿意。對于“講課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的老師”的評價,68.7%的同學選擇了“大多數”,選擇“沒有”或“較少”的只有15.3%。對于“授課方式令你感到枯燥的老師有多少”的問題,65.8%同學選擇了“較少”。授課老師課堂互動方面也做得比較不錯,71%的同學認為不同的老師在授課方式上有所差異,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59.5%的同學認為大多數老師都能認真布置作業,認真修改和評點同學們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如此,教師隊伍仍需進一步優化。首先,學院存在一定數量的兼課老師,而兼課老師綜合教學效果相對來說較差。與學院專任老師相比,兼課老師不能得到有效的監督和考核,教學效果相對較差。64.3%的學生認為,兼課老師跟學院專職老師相比,不如專職老師負責認真。其次,學院專職老師大多為年輕教師,缺乏實際教學授課經驗。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老師從事教學的時間在5年以下,占教師人數的64.7%,5年以上的老教師僅為35.3%。
2.教學管理人員流動性較大
獨立學院面臨著教學管理人員較少,教學管理事務繁忙,而且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的問題。一方面,獨立學院出于節省開支等原因,教師、教學輔助以及教學管理人員都比較精簡,通常按事設職,按職設人,每一個崗位的事物都比較繁忙,尤其是隨著獨立學院學生數量的增加和辦學規模的逐漸膨大,教學管理人員與學生的比例越來越高,越發不協調,難以滿足教學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獨立學院包括教學管理人員在內的教職工隊伍相對缺乏穩定,流動性比較大,有的教職工只是把獨立學院作為跳板,有了更好的職業發展時,再另謀高就。故此,協和學院教學管理工作面臨更為艱巨的挑戰。
五、對教學管理中存在問題原因的分析
協和學院在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可以說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在其它獨立學院中基本都存在,對產生此類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可以有助于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
1.學院成立時間短,缺乏教學管理經驗
協和學院成立于2003年,創立時間比較短,學院的建設和管理都在逐步規范和完善中。因為經驗不足,所以,教學計劃管理不夠合理,出現了課程設置不合理、前后脫節、課時安排不合理等問題,而且所設置的一些專業屬于出現時間比較晚,還有待不斷改進和發展,出現一些問題也就在所難免。
2.師資隊伍的結構需完善
協和學院師資隊伍相對不合理,年輕教師和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占了絕大多數,因此,存在教學經驗不足的問題,實際教學過程中就易于出現諸如照本宣科、課堂紀律差、授課單調枯燥、缺乏激情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又屬于學生特別關注和在意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學管理人員的缺乏又導致教學服務工作的不及時和不到位,易于引發學生的不滿。
3.教學管理方式的沿襲性
協和學院依然沿襲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師授課方式和單向的教學管理方式。學生在教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未能得到根本上的提高和重視,使學生不能真正參與進來,發揮中心作用,教師和教學行政管理者依然在操控和決定著教學管理。如果建立學生參與學院教學管理的制度體系和保障機制,設置多種多樣的途徑和手段來幫助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實現,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建言獻策,切身參與到教學管理中去,真正發揮他們的主體參與作用,則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都可以很大程度上克服和解決。
參考文獻:
[1]童文勝,張君生.獨立學院學生事務管理與指導工作的調查分析 [J].高等教育研究,2007,(05).
[2]何琳.獨立學院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江西省的獨立學院為例[D].南昌大學,2007.
[3]姜代武.我國獨立學院的十年“獨立”之路[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 2009,(04).
(責任編輯 陳始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