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
摘要:生物概念是生物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基礎,是構建生物知識體系的重要環節,因而初中生物教師在進行生物概念教學時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以培養學生生物學習能力。本文旨在對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生物;概念教學;有效策略
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概念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學生只有通過對生物概念進行學習,才能夠了解和認識生物學習的本質與規律,進而更高效、更系統地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形成完整的生物基礎知識系統與網絡。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習是培養學生生物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環節,因而教師要有效地進行概念教學,運用多樣的教學策略提高概念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問題。生物概念并不只是枯燥無味的理論與定義,更是學好生物的基礎,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地培養學生學習與掌握生物概念的能力,鞏固生物知識學習的基礎。
一、創設教學問題情境,巧妙引出生物概念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教學手段,能夠使課堂氛圍活潑生動,使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而初中生物概念教學中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進行概念學習的激情與動力,其求知欲望也將被極大地刺激,思維也將處在非常活躍的狀態。通過對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的感受與對具體生物問題的思考,學生能夠在疑問與好奇中聆聽教師對生物概念的闡述與解釋,進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聽課質量,同時也使教師的概念教學有很好的教學成效。因而在生物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選取知識點進行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利用與教材相關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輔助材料,創設出不同的問題情境,使用較為新穎與具有疑問性的課堂語言提出問題,進而巧妙地引出有關的生物概念。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并且尋求解決的方法,在疑問與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對生物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進行《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概念教學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提出“為什么夏天的食物較易腐敗而放置在冰箱中的食物不易腐敗?”以及“酒為什么越陳越香?”此類的問題,這樣的教學問題情境會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在討論的過程中產生“細菌的繁殖與生存需要適宜的溫度”這一概念,進而對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進行解答,得出問題的答案與結論。學生在不斷思考與探討中,對問題的本質會有深刻的理解,探索答案的過程會促進學生學習的印象加深,進而促進生物學習的進步。
二、明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深化概念理解
每一個具體的生物概念都有其確定的內涵與外延,只有充分地理解內涵與外延的具體含義及范圍,才能夠更好地對生物概念進行掌握、學習。對于概念學習來說,不僅僅是了解與明確概念的定義中所表達的含義,還要深入地學習生物概念所指的內涵與其外延。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反映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本質屬性,而外延則是指概念的內涵適用的范圍以及條件。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從不同角度闡釋了概念的本質,是學生進行相似概念區分、避免概念混淆的重要依據。教師可以通過運用正例與反例來進行概念內涵與外延的解釋與說明,在提出一個生物概念時,舉出與此概念相符合的正面例子以及與之相對的反面例子,讓學生能夠對概念的本質有充分的認識。
此外,初中生物教師還可以通過求異與辨析的方法進行概念內涵與外延的教學,將相似的問題與概念進行對比,同時要求學生從思辨的角度進行思考,進而使生物概念的本質能夠得以呈現。
例如,在進行《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概念教學時,教師在講授有關植物根莖的生物知識后可以提出“植物埋藏在土地中的部分是否都是根?”“植物的根是否都生長在地下?”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最終得出問題的答案,即植物地下的部分并非都是根、植物的根也并非都生長在地下,反例為竹子的地下部分會有節,而榕樹的地上部分也會有根。這樣深入地思考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將更加深刻,對“根”這一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都會有深刻的認識,進而構建正確的生物概念認知模式,提高生物概念的學習與掌握能力。
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進行概念探索
現今社會對創新自主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教師講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育教學方式也早就被摒棄,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被廣泛地關注與應用。在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自身的主體性作用,自主進行生物概念的探索與理解。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的有效發揮,能夠使學生充分地進行知識概念的主動學習與積極探索,在概念的學習過程中以主動的學習行為獲得深刻的理解與概念的掌握。初中生物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條件,讓學生進行多次的實驗研究探索,發現生物知識的本質與規律。
此外,教師還可以使學生自由地進行互相間的學習,基礎較差與基礎較好的學生共同進行生物概念的討論學習,發揮學生學習生物概念的能動性與自主性,加深對生物概念的理解與探索能力。
例如在進行《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節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學時,教師可以提供塑料瓶、水草、塑料吸管、水槽等實驗器具,要求學生自主進行光合作用的模擬實驗。學生利用實驗器材,以水草為光合作用的研究對象并進行氧氣的收集,在教師的適度指導下,經過多次的重復實驗與對失敗實驗的經驗吸取,學生將對光合作用的原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對光合作用這一概念的建立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自主性的探究實驗與概念探索,都對學生的概念學習能力有很大的促進與提高。
四、結語
總之,生物概念包含了對基本的生命現象、概念、規律等的解釋和闡述,是生物知識的核心內容,初中生物概念教學是生物教學活動與過程中起著奠基作用的部分。因而,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情境的合理創設與教學內容的精心選取,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方式,實現概念教學課堂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生物概念的認知構建與理解運用,養成良好的生物學習與思考習慣,培養生物學習能力與創新思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