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丹
摘要:美育被列入國家教育方針以后,音樂教育事業獲得迅速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音樂成為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本文針對小學音樂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循序漸進的提升學小學生的審美情趣,不斷提升小學生的素養加以論述,希望為小學音樂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素質教育;美育;審美;創造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之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應。
一、音樂課是實施素質教育重要課程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音樂課要注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力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于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審美教育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例如:在唱歌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自己的范唱來感染學生,就是說教師的范唱必須規范,做得聲情并茂使學生感受到美。有的教師不注重這一方面修養,范唱這一環節只走過場。當然了,審美教育應貫穿教學全過程,教師應注重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美無處不在。
三、音樂課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加強音樂課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與輔助教具。如:在教學生音階時,我們運用的傳統方法是,在黑板上畫黑白相間的琴鍵,下面對應畫上五線譜,然后生硬的告訴學生,音階與五線譜對應的關系。以前我也是這樣教的,發現效果并不好,有的孩子學完了還是不會,這就是機械式的教學。最近我看了一本書,這里面介紹了日本的彩色音樂教學法,它是這樣的,把琴鍵用不干膠貼上赤、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然后讓學生用相同顏色的圓,貼到五線譜對應位置,孩子們非常踴躍地發言,這樣在游戲中學會了知識而且印象深刻。就這個教學法我也嘗試了一下,結果不同凡想。
我們有的老師認為,音樂是一門嚴肅的藝術,就應嚴肅的去教,不能馬虎。不錯,音樂是嚴肅的,但我們教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想要學的沖動。如,可以把音樂欣賞的的東西編成音樂劇,發展成小故事。為什么學生不愛上欣賞課,但卻愛聽《彼得與狼》。我想就是因為《彼得與狼》是交響童話,通過講故事配上適當的音響,給孩子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我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多動腦想一想,應怎樣做。不僅教師本身要創造且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四、音樂課要重視音樂實踐中的創造過程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征而充滿魅力。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對音樂創造活動的評價應著眼于創造性活動的過程。
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教師應將創造力的培養貫穿于各個教學領域,要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不要用“準答案”去約束學生。同一個練習可能有多種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種表現形式;同一首樂曲,可能有多種理解。應重視音樂實踐中的創造過程,培養和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上海有一個老師,有一天她給孩子們放一段音樂,讓孩子們設計出不同的動作,第二天上課表演。有一個孩子想出了103個動作,老師表揚這孩子說:“你在音樂上想出了103個主意,將來在其它領域上何止是103個發明”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要把音樂發展開來,以音樂和拍,以身體和樂,學生在模仿啟發下,自己獨立設想,以詩歌,以樂器形式來表現音樂。
結語:
總之,要重視小學音樂教育,認為音樂可以塑造人格,培養美育,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表達。以音樂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使之養成獨立思考及創造的精神。我們在音樂教學上,要開拓思路,創新方法,以音樂為本,以育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使我們的音樂教育獲得更迅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M].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版.
[2]王珊.淺談音樂教育對提高學生素質的作用[J].學周刊,2012.10.
[3]汪藝文.淺談音樂教育對學生素質的影響[J].通俗歌曲,201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