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辦學質量是職業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證。以質量管理為主線,闡述推進專業建設實踐的舉措,提升學校專業建設水平,實現提高辦學質量的目標。
關鍵詞:質量;管理;專業建設
專業建設既是職業學校促進內涵發展、提升辦學質量的載體,更是提升辦學質量的重要抓手。推進專業建設,促進職業教育的內涵發展是職業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永恒的命題,也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
通過推進專業建設,提升辦學質量,打造高品質專業,應當加強專業基礎能力建設,大力推進內涵發展,注重創新驅動,建立專業建設的質量標準體系,彰顯出專業特色。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實訓基地建設是基礎;教師團隊建設是關鍵;專業課程開發是核心;人才培養模式是重點;專業文化建設、專業特色建設是突破口。
一、 強化基礎建設,夯實辦學底蘊
首先,專業基礎能力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根基,是推進專業建設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做好專業基礎能力建設,首要是專業設置調研。開展充分細致的調研是專業設置調整的前提。學校依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原則,每年都開展人才培養的市場需求調研,通過調研行業企業和已畢業工作一段時間的畢業生調研,及時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和行業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認真剖析原有專業設置與培養成效,查找原有培養方案中設置和具體實施過程中不足之處和需要調整的地方。
其次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及時修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要根據對人才培養的理念轉變,正確定位人才培養的規格與標高,依照專業能力與核心能力并重,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人才培養的標準,細化達成的基礎能力目標,以及適合達成目標的培養模式。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及時有效地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我校每年在暑假初期都會組織校內專業教師、外聘專業教師、行業專家、課程專家一起進行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研討,根據調研情況,針對性地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實施計劃,對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研討,拿出解決方案。堅持幾年運作,培養的學生能很快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不斷提升,成效明顯提高。
第三是加強現代化課程體系建設。現代化課程體系的建立,是落實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學校依據職業能力與職業精神融合的要求,努力構建融職業素養、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為一體的多維度課程體系,注重教學內容與過程方法并舉,通過課堂、技能訓練、社團、項目實踐等多平臺進行培養。在現代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還注重教材、培養方案、教學標準、專業教學資源(庫)等配套資源的建設。
第四是加強現代化的實訓基地建設。現代化的實訓基地建設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職業習慣、職業精神等職業素養的重要條件。加強現代化的實訓基地建設要以行業企業的質量與管理標準為依據,建立質量體系,做好建設規劃。在建設過程中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行業企業為支撐、學校為主體的理念,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適度適時地添加設備、建立規范、開放的管理和使用制度,構建方便學生學習的運行機制。
二、 注重內涵發展,提升辦學績效
專業建設的內涵是提升辦學質量的軟實力,主要體現在師資水平、培養模式、管理運行制度、教學管理水平、評價與激勵機制、診斷與改進能力、教科研水平等諸多方面。
一是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專業建設的實施者,是內涵發展的關鍵。學校可通過引培并舉的方式推進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通過為教師的發展搭建平臺,給教師創造學習、提高的機會,讓教師看到發展的希望,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教育的幸福。支持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培訓,邀請專家講座等進行理念引領和水平提升,引導老師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更要通過教學、技能競賽等提高教師的實操能力。要做好文化課、專業課、實訓管理等師資配備,做到結構合理、符合標準、滿足教育教學要求,要加強外聘教師聘請和管理,更要做好專業負責人確立培養,通過名師工作室的建設推動專業負責人的培養和作用發揮。在師資培養、名師工作室建設過程中要關注績效,明確質量標準和評價標準。
二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學生能否達到預設的培養目標,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學校要確立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避免隨心所欲,無標準、無底線地開展教育活動。要劃定培養底線、避免培養標準、人才規格低下,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企業、行業和社會的需要。更要創新培養方式,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推行理實結合、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的形式與管理,避免流于形式主義、勞而少功。
三是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多元化考核評價機制,沒有評價就不會有目標激勵,沒有目標激勵就沒有質量與責任意識。要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加強實習、實訓成績在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比重,同時要關注職業素養的評價,注重教育的長效性與短期效應的有機結合,避免急功近利。我校在學生評價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不斷完善評價體系,以學分測評和學分成績考核為主線,在強化課程學分的同時,還將綜合實訓學分、德育學分、公益學分等納入整體評價之中,特別是加強職業素養學分的測算,試行各課程中能力測試和項目實訓中各單項技能測試和累積評分,同時關注對實訓設備的使用、管理,實習紀律是否符合行業企業要求納入測評,與行業企業要求零距離對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職業操守。
三、 開展創新驅動,彰顯辦學特色
現代化示范性職業學校和優質特色職業學校的創建本質是品牌職業教育的創建與發展。打造職業教育品牌,不僅要夯實辦學基礎能力和內涵建設,更要創新驅動,彰顯特色。在創新驅動的過程中,要堅持質量核心、目標導向、標準引領、平臺支撐、多維培養、多樣發展的原則。要把握培養模式是變革核心、教科研引領是創新關鍵,保障機制是發展前提。endprint
要創新育人理念,構建多維立體人才觀和多元評價質量觀。建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特別是五年制高職教育,要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與順序性特點,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養成性與以展性有機融合為定位,推動學生的多元發展。
要創新專業建設。通過現代化專業群的建設,充分發揮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在資源共享、專業多向發展、人才多元培養方面的功能,提高專業資源的利用率。要努力構建示范專業與特色專業并重,示范專業與特色專業互補的專業發展體系,形成現代化專業群。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應以示范專業為引領,落實專業建設的標準,強化專業的規范建設,強調同質化專業建設的共性發展、示范引領;以特色專業建設為補充,注重不同區域經濟發展中對人才培養個性化、差異化的異質需求。
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這是專業建設創新驅動的核心。要以多元智能、發展需求等理論為依據,建立多元發展人才觀、質量觀的育人理念、研究探索職業素養、人文素養和社會素養多維融合發展的育人舉措,積極開展產教融合、現代學徒制、工作過程導向、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要強化過程管理、多元評價與激勵、質量診斷與改進和成效修正,形成質量管控的閉環體系,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要創新育人平臺,搭建多平臺服務體系。既要做好實踐教學設施為代表的硬件平臺建設,也要做好信息化教學、教學資源庫、教學創新機制等為代表的教學的軟件平臺建設。要在抓好課堂教學為育人主平臺的基礎上,積極建設社團、項目實踐、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就業、創業實踐和大賽等輔助平臺。在運行機制上不斷創新,在制度、組織、經費等方面切實做好保障工作。
要創新學校治理機制。積極推動學?,F代管理制度的建設與改革,通過成立教職工代表大會、校務委員會等創新學校現代民主治理的機制;強化二級管理機制,切實做到“放管服”,將學校層面的統籌功能和各系部的執行、創新功能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一線教師與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及時有效地改進各項工作。
專業建設是一項長期的、遞進的、艱巨的綜合性工程,涉及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各個層面,既要重視頂層設計,更要注重落地實施。這就需要我們抓住質量核心引領地位,強化管理,不斷地學習與研究,為學生建設綜合發展的平臺與環境,努力實現職業學校辦學目標。
作者簡介:
潘昌義,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江蘇廣播電視學校書記、主持工作副校長,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學管理、應用電子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