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教育方式也發生一定的變化,以適應這種狀況,更好地教育學生。
關鍵詞:冷處理;師生關系;教育
【案例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不論是思想認識還是行為習慣,都與以往的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就要求我們教育方式也發生一定的變化,以適應這種狀況,更好地教育學生。
【案例描述】
2009年,我教畢業班時,班上有一個姓胡的學生,他的成績比較好,任課教師都比較看好他,這使他有很強的優越感,開始飄飄然,甚至發展到后來,上課時,竟看別的科目的書,更談不上認真聽講了。
與他交談,談到最后,話不投機,他說,你們老師關注我,不就是想讓我考取本科,然后你們多拿獎金嗎?我當時非常生氣,老師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且不談感恩,到頭來卻被你全盤否定,并說成是為一己私利,真的讓人不能忍受。這下,我徹底火了,說,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的內心是陰暗的,回去好好反省反省。
這次談話,最終不歡而散,我心中窩火,他心中也憤憤不平。后來,我便不再找他,有意采用“不理睬”“不關注”的方法,對其進行冷處理,有時喊他同座位回答問題而不找他。他有時故意搞些小動作或趴在那兒,想用犯些小錯的做法以引起我的注意,而我就當沒看見,沒有找他。
過了段時間,他忍不住了,主動跑來找我,說近階段他感覺很不自在,覺得老師同學都在疏遠自己,這使他靜下心來,認真思考自己的行為,覺得很多地方做得不好。說得非常誠懇,并且要老師原諒他過去的種種不是。這次我又與他進行了耐心的交談,幫他找出問題的根源,鼓勵他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他是最棒的。最終在那年高考,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本科,并且后來特地到學校來對我表示感謝。
【案例反思】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教學中會時有發生,但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教師有時不要和學生爭一時之氣,不要只顧念教師的尊嚴,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因而教師要審慎地思考問題,冷靜地處理問題,對有些事情要進行冷處理。
一、 “冷處理”的作用和影響:
1. 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
可以讓學生冷靜一下,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思考和自省的機會。在這種情境下,他們可以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為,檢查自己的是非得失,這比教師單純空洞的說教效果好。卡耐基曾經說過:“不論意見多么中肯,被別人強迫接受的意見,總不如自己想出的精辟。”因而,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強調的是學生自覺、獨立意識的形成,讓學生在內心自主的意識下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
2. 有利于鈍化矛盾,和諧師生關系
在師生發生沖突時,他們都會處于一個比較沖動的狀態,繼續發展下去會激化矛盾,甚至產生一些不良的結果。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是個體對自己身體、能力、社會地位與角色等感到滿意的一種心理狀態。我們的學生有著很強的自尊心,他們渴望表現自己,渴望被別人認可。
此時,如果教師不能做到寬容大度,為了師道尊嚴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感受,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那么一定會使師生間的隔閡越來越深。進行冷處理,讓雙方都冷靜一下,可以有效地避免矛盾的升級。但作為老師來講,這并不意味著對學生的放棄,“冷處理”不等同于“聽之任之”,它不是冷淡、漠視的個人態度,而是一種策略,一種精妙的處事技巧。“外冷內熱”是教師在采取“冷處理”時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而不要給學生帶來“老師不愿意管我”的心理。在“冷卻”之后,要有理性、冷靜的交流,應因勢利導,在認真談話后,使學生在思想認識上有一個飛躍。最終,學生會更加感激老師,師生間的情誼也更加深厚。
3. 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升耐挫能力。
有些學生由于成績較好,長期受表揚,他們很容易驕傲自滿、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狂妄自大,他們已習慣了家長的呵護,老師的熱捧和同學艷羨的目光,聽不得中肯的建議和合理的批評,長此以往,對學生的成長極為不利。這時不妨設置一點小小的障礙,施以“挫折教育”,幾經鍛煉,其心理會更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會更強,能培養出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對他今后正確面對坎坷、挫折是大有裨益的。
4. 有利于彰顯教師的素養
教師與學生發生沖突時,無論是誰的責任,最終教師都是失敗者。所以,最好是不要與學生產生正面的沖突。即使無法避免,也要能寬容學生,大度地謙讓,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以彰顯教師的素養。如果教師不顧及自己身份地發脾氣、歇斯底里地吼叫、臉紅脖子粗地訓斥、悲觀失望地扔課本等一系列的過激行為,只能降低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是一種沒有涵養的表現。教師的言行應是學生的榜樣,應能從中反映出教師的個人修養。因而,教師要內外兼修,體現出寬闊的胸懷和海納百川的思想境界。而這也會對學生的為人處世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 注意適用情境,不可生搬硬套
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恰當,就會使問題迎刃而解。而“冷處理”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如果采用不當,也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對自身行為的價值產生懷疑和否定。一般來說,在以下情況下,可采用“冷處理”的方式。其一,在一些復雜的突發情況中,教師在沒有弄清具體情況時可采用“冷處理”的方式;其二,一些比較有個性的學生,對老師的嚴厲批評,根本就不放在眼里,見老師就吹胡子瞪眼、盛氣凌人,老師嗓門越大,他的拳頭就握得越緊;或是嬉皮笑臉、充耳不聞、心不在焉,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達不到教育的效果。這時,教師要采取“冷處理”;其三,對多次犯錯的學生,批評不奏效時,實行“冷處理”。因為教師的冷落與疏遠對內心渴望被關愛、認同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懲罰了。時間一長,學生會盼望老師的愛護,期待老師的批評,甚至開始自行改正以前的錯誤行為。
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教師需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要注意把握好“冷處理”的尺度,與其他教育方法一起應用,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只有當教師十分了解學生,并經過慎思后才可使“冷處理”這一方法具有教育意義。否則,此法一旦運用不當,將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帶著智慧和愛心、帶著責任感來靈活使用“冷處理”的這一好辦法,做好本職工作。我想,今后還需不斷地探索,多學育人之道,在塑造學生的同時也修煉自己,以自己的謙謙之舉,讓學生獲得內心的約束力。
作者簡介:錢麗萍,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區實驗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