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卡連柯說:“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是在創造奇跡,創造新的人,創造人類最偉大的珍貴的事物。”面對家庭教育缺失的學生,班主任要善于用愛點亮他們的心靈,給他們鼓勵、寬容和溫暖,用心靈教育幫助他們打造人生的柳暗花明。
關鍵詞:教育;愛;心靈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回眸十八年教書育人的點點滴滴,我總是難忘那些令我牽掛的學生,還有發生在我和他們之間的那些難忘的事。
小蘭曾是班級里最讓我牽掛的學生,一個來自離異家庭的女生,媽媽在國外打工,爸爸獨自經商,從小跟爸爸生活,平日住校,周末自己租房住。母愛的缺失,父親的嚴苛,家庭教育的匱乏和失衡,使她成了一個“問題學生”。
一、 教育的力量源于真誠的交流和持續的鼓勵
新生報到的第一天,一個女生走入我的視線——耳釘、美瞳、黃發、靚甲、闊大而無片的眼鏡,這就是小蘭的裝扮。這怎能與一名重點中學的學生身份相符?作為班主任,我根據校規校紀,運用教育的強制力讓她“洗心革面”。但一段時間后,效果并不好。孤僻的性格,冰冷的態度,偏執的行為,讓我對她的教育改造毫無成效。平日還好,每到周末或是假期過后,黑發又焗成黃發,美瞳、艷甲依舊。硬的不行,攻心為上。幾經觀察、談話,我了解了她的家庭,與眾不同的裝束只是出于愛美之心,只是為了引人關注。從此,我開始默默地關注她,關心她。她過生日,我給她買禮物送祝福;她生病了,我護送她去醫院;她遲到了,我說你家遠一個人住,老師不責怪你……我利用作業的評語和她交流,表揚她雖是朝鮮族,但語文基礎好。當我在作文課上讀她的文章時,我看到她甜美地笑了。我又順勢而為,鼓勵她專注學習,和她一起制訂學習計劃,規劃高中發展目標。就這樣,曾經叛逆、愛美的小蘭在一天天改變。終于,穿校服、留短發、不佩戴飾物,成為一種自覺,進而遵守校規校紀也成為一種習慣。
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我想,要做到心心相印,首先就是要著眼于學生的“行為”和“心靈”,學會傾聽,善于鼓勵。一種文明行為的養成,需要訓練,需要規則,需要強制,需要懲戒,更需要鼓勵,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高尚心靈的形成,需要引領,需要榜樣,需要感動,需要熏染,更需要傾聽,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教師的非權利影響力源自尊重和傾聽,對小蘭的教育案例證明,改變一個人,始于真誠的交流;改造一個人,緣于持續的鼓勵。
二、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愛和寬恕
問題學生的表現就像小孩子的臉,哭笑無常。沒過多久,小蘭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我發現她迷上了手機。當我把自習課玩手機的小蘭叫出教室,她失聲痛哭。這是一部蘋果手機,是她媽媽從韓國寄給她的。她哭著向我要手機,我說除非你媽媽親自來。
臨近期末,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小蘭說她媽媽來了。我永遠忘不了那個晚上,在學校昏暗的大門口,在冰冷的初冬的風雨中,一個女兒拉著一位只身在國外打工的朝鮮族媽媽,依偎在風雨和夜色中。小蘭媽媽用不流利的漢語告訴我,她在國內已沒有家,小蘭是她唯一的親人。她一個勁地向我表示歉意,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為母親不能陪伴孩子成長的愧疚和悲傷,淚水和著雨水,伴著微弱的路燈光,讓這次談話悲切又不失溫情。小蘭哭著說:“老師,十二年了,這是我上學以來媽媽第一次來學校,雖然是因為我犯錯誤了,但我感覺好幸福。”那晚,我被深深地打動,我想,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寬恕,就是愛。于是,我把手機還給了小蘭,看得出她特別高興,并保證不再把手機拿到學校。后來的事實證明,她做到了。
有人說:“父愛如山,母愛若水。”在我看來,對于缺失家庭教育的孩子而言,師生之愛則是二者合一,甚至是比山高,比水深。師愛,可以彌補親情的缺失,可以糾正親子關系的錯位。我想,這就是教育源自愛和寬恕的力量。
三、 教育的溫度就是讓心靈在集體中相互取暖
還記得高二的春游,全班同學都已按時到校,可是不見小蘭的身影,看著別的班級已經出發,有的學生著急了,甚至發起了牢騷。我也怒氣中生,想起了平日里她上學遲到,運動會裝病不來等等行為。但我又一想,這不正是一個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觀念教育的好契機么?于是,我平靜地說:“春游,是集體活動,少了小蘭我們的集體就不完整,我們的春游也就少了一份快樂,少了一份美好回憶,今天即便換成別的同學遲到,我們也應該等。”十幾分鐘后,當小蘭氣喘吁吁地跑上車時,我看到了她眼神中一閃而過的愧疚,這也是她以前上學遲到時從未有的。我只是安慰她,沒有批評,整個春游,她玩得很開心,后來她告訴我,正是在春游中增進了和同學的了解和友誼,也交下了幾個“閨蜜死黨”。我又趁熱打鐵,找她的“閨蜜死黨”談話,讓她們之間團結互助,多給小蘭“正能量”。我了解到她喜歡唱歌,便利用班會、藝術節等集體活動,為她提供展示才藝的機會,讓她在集體活動中被認同,被關注,她也從中體驗到了付出的幸福和集體的溫暖。此后,老師同學都說小蘭變了,不再遲到了,人更穩重了,學會了關心集體幫助同學,在高三校運會上她主動報名參賽,為班級最終奪冠貢獻了力量。
教育是有溫度的。教育的溫度取決于我們給學生多少微笑,多少賞識,多少鼓勵,多少寬容,多少理解,多少耐心的等待。在集體中讓心靈相互取暖,讓缺失愛的學生感受教育的溫度,可以撫慰學生孤獨的心靈,讓彼此的內心世界灑滿陽光。
春華秋實。高考發榜了,小蘭考上了211重點大學,我由衷地為她高興,我覺得三年來的心血沒有付諸東流。馬卡連柯說:“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是在創造奇跡,創造新的人,創造人類最偉大的珍貴的事物。”小蘭只是我的一名普通學生,她的轉變與成功體現著我教書育人的思想和理念,那就是:教育是點亮心靈的藝術,更是愛的藝術。班主任,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既要心懷仁愛,無私真誠,更要尊重科學,以人為本。
愛,是教育之本,能夠點亮學生的心靈。教書育人的天地之間,我只是一朵雪花,樂伴青春韶華飛舞;我只是一根蠟燭,甘為學生點亮心靈。因為熱愛,我選擇堅守;因為堅守,我風雨兼程。
作者簡介:
張任飛,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市第二十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