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進教學改革,實施中職《機械基礎》有效課堂教學,通過創設多元化教學情境,并運用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導我們的《機械基礎》的教學,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出適應當前工業生產需要的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中職;《機械基礎》;有效課堂;教學
《機械基礎》課程作為中職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為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技能操作提供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該課程具有涵蓋面廣、與生產實際結合緊密、理解和記憶的內容多等特點,另外自2016年起,《機械基礎》是中職機械類專業學業考試的專業基礎必考科目。我校共有4個班級參加了《機械基礎》專業基礎課的學業考試,考試結果不是太理想,究其原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強,對知識點容易產生混淆,加之復習迎考的時間有限。筆者積極探尋有效的中職《機械基礎》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注重技能訓練、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中職《機械基礎》有效課堂,培養學生掌握機械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業測試的成績。
一、 創設多元化教學情境促進《機械基礎》課堂有效教學
1. 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發揮學生主體性
為激發學生學習《機械基礎》的情感體驗,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機械基礎》里介紹制動器時,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利用自行車的例子引導學生思考制動器依靠什么來實現制動的。講解螺紋的相關知識點時,提問學生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螺紋?它們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層層問題的遞進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在介紹鉸鏈四桿機構之前,讓學生利用周末可以觀察縫紉機、汽車前窗刮雨器、公交車門的啟閉、拖拉機自卸料等運動特點,以學生的認知入手來講解平面四桿機構,通過將《機械基礎》的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輕松地進入學習當中去。
2. 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化資源創設虛擬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機械基礎》課程實踐性強,內容涉及到大量的機械傳動、機構工作原理等不易描述清楚的內容。學習“液壓泵”的知識點時,可以通過播放泵在工業現場的實際應用錄像,結合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將這幾種泵的結構做成三維實體模型,使學生對泵的結構一目了然,可以用flash動畫演示泵的工作原理。通過多媒體資源,讓同學們對陌生的“泵”有了直觀的印象。另外,可用CAI的動態圖形畫面再現漸開線的形成、齒輪的加工過程、機構的仿真演示給學生呈現一個直觀的、形象的感性認識。虛擬化教學情境能夠很好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動畫的觀看讓學生不斷形成創造性的思維。
二、 基于“教學做合一”理念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機械基礎》有效教學
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注重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全面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關注每一位學生,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在《機械基礎》教學過程中滲透“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統一到“做”上,才能培養一流的創造型人才。基于“教學中合一”思想,根據教學內容擬定工作任務,學生帶著任務探究體驗,以任務為載體,以實訓為手段,實施“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做中學”,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實驗、任務驅動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交流學習,引導學生對枯燥無味的機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機械基礎》中學習鉸鏈四桿機構對生產實踐起著重要指導意義。在學習《機械基礎》鉸鏈四桿機構的類型時,可以先通過動畫及視頻引導學生觀察鉸鏈四桿機構的類型及應用。為了讓學生對鉸鏈四桿機構進一步了解,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每組利用預先分發的兩端有孔的木片、螺栓、螺母一套,讓學生用螺栓、螺母將木片連接,并在連接點標好A、B、C、D。然后以不同的長度桿作為機架,其他桿作什么運動,觀察其運動特點,并作好相應的記錄,最后歸納總結。學生通過分組探究體驗輕易地掌握了鉸鏈四桿機構的知識。通過“做中學”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學生、老師之間的討論又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為今后實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多元化評價方式促進《機械基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機械基礎》教學中的評價要全面反映學習者的學習經驗,幫助學習者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重視學習過程評價,強化綜合實踐能力考核,日常教學過程中根據相應的任務設計量化的評價表,注重過程性評價;另外在學期結束后衡量學生的成績,方式可以多樣化,如筆試、現場操作、作品評價、第三者評價等,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要評價學生的自信,產生激勵效應,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例如:學習了鉸鏈四桿機構新知識后,讓學生設計“翻箱機構”,促使學生升華所學知識。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教師引導,組內討論、交流、探究、總結。最后每組組長展示本組成果并總結本組完成情況。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組間互相點評,教師進行點評,著重指出在巡視中發現的問題,引導同學們思考如何改進。以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以此來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及時而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
實施中職《機械基礎》有效課堂教學,在課程改革與實施過程中,作為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創設多元化教學情境促進《機械基礎》課堂有效教學,用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導我們的《機械基礎》的教學工作,以任務引領學生自主及合作學習的能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出適應當前工業生產需要的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并結合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評出學生的自信,產生激勵效應,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陶行知主編.陶行知全集[M].湖南出版社,1984年.
[2]李沛全.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基礎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學園,2015,(14).
作者簡介:
王瑋,江蘇省啟東市,江蘇省啟東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