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摘 要: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學校課堂作為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它不但是傳授知識的殿堂,也是營造充滿樂趣,彰顯學生生命活力的教學環境。因此,教師要講求教學策略,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真正體驗教育的幸福,從而提升初中生課堂上學習的“幸福指數”。
關鍵詞:初中生;課堂學習;幸福指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7-002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11
埃德·拉賓諾威克茲的《思維·學習·教學》書中提到:“作為老師,在教導學生時,應當對學生思維進行了解,進而引導學生怎樣開展學習”[1]。的確如此,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認為很了解學生的想法,在課程內容教學設計時,也更加關注以怎樣的方式開展教學,很少考慮學生以怎樣的思維開展學習。因此,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并且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構建真正讓學生感到幸福的課堂。基于此,我對初中生課堂學習幸福指數展開研究。
一、初中生課堂學習幸福指數內涵及其現狀
初中生課堂學習幸福指數主要是衡量學生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不同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幸福感也不盡相同。怎樣判斷初中生課堂學習幸福指數,主要包含了充裕的學習體驗、心理健康、自信心建立、成長發展、人際交往等內容[2]。但是從當前初中生課堂學習情況來看,幸福指數較低,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包含主觀的因素和客觀的因素。
二、 影響初中生課堂學習幸福水平的原因
(一)主觀因素
初中生課堂學習幸福水平較低的主觀因素原因包含:(1)人際關系,包含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兩部分人際關系,同學之間關系越友好,得到支持就會越多,學生滿意度也會隨之升高。如果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獲得的幸福感也會越高,反之,幸福感也就越低。(2)人格特征。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階段,在與他人有效交往過程中,也更容易獲得更多的幸福感,但是也存在著消極、悲觀等特征的學生,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容易受挫,獲得的幸福感也就越低。(3)自信。較高自信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容易展示自己,并且不畏困難,他的主觀幸福感也就越高[2-3]。
(二)客觀因素
影響初中生課堂學習幸福水平的客觀因素包括:(1)學習成績和學業壓力。初中生面臨的課堂學習壓力主要來源于學業壓力,其中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幸福感相對中下成績學生的幸福感要高。(2)學校氛圍。學校教育對于學生人格、個體心理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輕松、愉悅的學校氛圍,學生開展學習獲得的幸福感也會越高,如果學校給予學生嚴肅、刻板的印象,則會影響學生學習幸福感[2-4]。
三、提高初中生課堂學習幸福感策略
(一)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
改善傳統教學中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生壓力過大的問題,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和學習的實踐,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促使書本中的重難點知識以更加形象、具體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進而實現課程內容優化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在這過程中學生輕松地掌握書本中的重難點知識,并且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不僅可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還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學生的課堂學習幸福感也會大幅度提升。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學生文化生活
在當前新課改和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開展教學,不僅需要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培養,也需要豐富學生文化生活,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余,也可以融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促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前提下,提高文化素養,也能夠打破常規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在豐富活動中掌握知識[3]。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文化活動,進而開闊學生眼界,釋放學習壓力,豐富學生文化生活。
(三)優化學校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校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在校園環境中注重學生創新思維,以“學生主動成才,立志成才”作為主題,進而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主作用,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校氛圍上,教師盡量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在推進學校育人目標上,則需要遵循循序漸進規律,注重學生層次性和發展性,結合不同年級特點和學生實際,制定不同目標和教育重點,在實際操作上也需要建立在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上。
(四)開設心理咨詢室,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初中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一旦出現心理問題會對學生成長和未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學校開設心理咨詢室,加強心理醫生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進而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解決學生心中疑問,進而讓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心理態度。學校也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心理講座的方式,由專業的教師讓學生列舉常見的心理問題,并且對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法,促使學生改善心理,推動學生健康快樂成長[4]。
(五)對學生開展成功教育,讓學生體驗成功
大多數初中生課堂學習幸福感不高的原因在于學習壓力大,成績不理想,進而形成畏縮、不信心學習心理。為提高初中生課堂學習幸福感,我們就可以通過對學生開展成功教育的方式實現,如教師在課堂上設置疑問,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最后得出準確的答案,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然而這一方法使用時,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合理進行設疑,準確拿捏難易程度,促使學生實現由易到難過渡,推動學生自信心建立[4-5]。
參考文獻:
[1] 吳棟業.提高初中生歷史學習“幸福指數”的辦法[J].中學教學參考,2015(13):114.
[2] 張均華,梁劍玲.初中生幸福感來源結構及問卷編制[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6,4(8):465.
[3] 謝晨.浙江省農村初中生學校幸福感現狀[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9).
[4] 秦剛.初中生主觀幸福感及學校管理支持策略研究——以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為例[D].北京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