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年齡較低、生活意識較差、缺乏自理能力,在進入農村寄宿制小學校園后,由于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往往會變得孤僻、懦弱。因此,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個人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班主任管理工作,提高寄宿制小學管理效果。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管理模式;班主任
一、 引言
寄宿制小學的學生長時間生活在校園里,班主任就成為了和學生接觸時間最長、最親密的人。所以,班主任要針對小學生約束力差、主動性低、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等特點進行管理,發揮班主任的積極影響作用。
二、 針對學生管理模式的分析
所謂學生管理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對學生使用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經過分析,管理模式可分為三種。首先是目標—關系型管理模式,這是一種以預設目標實施管理的模式,強調學生和學校彼此目標的關聯。其次是系統—過程型模式,它利用思政教育、行為培養等對學生進行引導、考察,構建了教管導育評五位一體管理機制,并通過學校為軸心實現對學生的培養。最后,是契約—參與型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人們更加注重合同和參與,學生管理要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倡導自主、自覺、自為、自律,培養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知識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施行“參與型”管理。第四,“中心型”模式。此模式重視“服務點”的建設,具備學生干部直接管理的特點,實現了“以生制生”的管理目的,改善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 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管理模式下的班主任工作內容
1. 積極開展入學新生教育,使其實現生活自理
新入學的學生年齡低、心智發展不完全,對待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并且活潑好動、喜歡打鬧、不容易管教。而且,新生進入寄宿學校好,需要自己料理生活,這都給班主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家庭的影響下,很多學生缺乏基本自理能力,不懂得遵守規章制度。所以,班主任要合理利用班會、活動課等實踐,為學生普及寄宿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知識,積極開展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為學生培養洗臉、刷牙、穿衣等基本技能。同時,幫助要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工作,要為學生樹立“服從團體、服務團體”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力,為其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學生出現生活不能自理現象。同時,班主任要密切監督學生的日常行為及習慣,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為學生糾正。
2. 分析學生個人狀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
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學生具有年齡低、來源廣、家庭情況差異大等特點,所以,班主任要做好學生個人狀況調查工作。首先,班主任要對所有入學報到的學生進行家庭、身體健康、監護人信息、是不是留守兒童、生活習慣等信息進行調查,然后基于學生的實際狀況,有針對性地設計管理方案,加強管理、指導、教育的有效性。其次,班主任要定期翻閱學生入學的登記記錄、體檢報告、家校聯系信息等材料分析學生。最后,在日常教學與生活管理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交流情況、情緒變化等,若發現問題,要及時約談學生,避免學生從小養成不良嗜好。
3. 主動聯系家長,加大教育管理力度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是孩子人生成長中的陪伴者。所以,在管理學生的時候,班主任要主動和家長溝通。鑒于農村寄宿制學生的父母多數都是農民或農民工的狀況,由于生活繁忙、壓力較大,所以父母很少會管教學生,加上小學生年紀小、活潑好動,基本就處于“散養”狀態,最終就使得教育管理工作全部落在班主任身上。因此,教師在教學管理中,不僅要做好學生管教工作,還要積極與家長溝通,成為父母與孩子溝通橋梁。所以,班主任要定時召開家長會、組織家庭走訪等行動,掌握學生狀況、為家長普及管理方法等,通過家校合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4. 班主任在學生管理中要確保學生安全
寄宿制小學屬于封閉式管理學校,學生除節假日外需要全天候在校內學習、生活,因此安全事故發生率高。由于校內學生人數眾多,而且年齡較低、安全防護意識較差,所以容易發生群體安全事故。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學與生活管理中,要密切關注學生動向,確保學生在校人身生命安全。所以,班主任要為自己樹立“安全第一,生命第一、責任第一”的意識,應積極使用合適的時間與方式對學生普及安全知識,比如班會課、課外活動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與安全技能運用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發生概率。
5. 通過心理疏導,使學生安心留在校園
小學生進入寄宿學校后,就失去了父母的關愛。另外,沒有入校前,小學生都有父母照顧,入校后由于年齡低、自理能力差,所以就會喪失安全感,極易變得性格孤僻、膽小懦弱,若不加疏導與管理,學生的成績還會快速下滑。在實踐管理中發現,很多寄宿小學生會半夜偷哭或者吵鬧,這主要就是因為孩子年齡太低、適應性差等造成的。因此,班主任要將學生視為己出,給予學生情感上的溫暖與關愛,充當孩子父母的角色,通過給予生活幫助、學習指導等方式,為學生重建安全感。同時,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盡量避免苛責、批評學生,同時要使用和藹的語氣管教學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融入課堂、宿舍、學校大家庭的氛圍當中,從而消除學生的孤獨感,溫暖學生的心。
四、 結束語
農村小學班主任在對寄宿制學生的教育與管理中,一定要付出真心去呵護孩子、指導孩子,通過正確的引導與愛護,讓學生得到足夠的關心與溫暖,從而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馬德錄.淺議農村寄宿制小學生活教師的新職能[J].學周刊,2016(07):68.
[2]于寶興.簡析農村寄宿制小學管理的措施[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3):74.
[3]陸宇.淺析農村寄宿制小學管理的有效措施[J].亞太教育,2015(32):107.
作者簡介:
徐忠生,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哈溪鎮雙龍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