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作為國家、地區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是展示與傳承區域文化的平臺和載體,其本身亦是核心文化形式之一。尤其是對漢語成語教學來說,跨文化交際學的應用不僅是提升教學成效的策略,也是通過教學更好展示中華文化的途徑,需要不斷優化創新教學形式與內容實現成語教學的超越和突破。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學;對外漢語;成語;教學
隨著中國逐漸躍升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的國家,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對漢語學習投入極大的熱忱。成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濃縮的精華,不僅極富表現色彩,而且往往蘊含著豐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故而成為眾多外國學習者格外關注的學習元素。
一、 跨文化交際學對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的積極意義
有一個真實的案例可以從側面說明跨文化交際對成語教學的意義。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后不久,某次與前蘇聯一支代表團展開外交談判時,中方人員提醒對方遵循國際基本原則,不要企圖超越中方底線攫取不當之利。而當前蘇聯方面聽完中方的要求后卻當場提出了抗議,聲稱蘇聯從未對中國的甘肅與四川兩省提出過領土要求。中方一時莫名其妙,因為之前的談判中根本沒有涉及領土主權的內容,于是趕忙從談判稿和翻譯方面進行核查。一查之下卻發現原來是翻譯未能準確理解中方所用比喻“得隴望蜀”的真實含義,于是出現了一場外交“烏龍事件”。
由此可見,倘若不能基于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對外國人開展有的放矢的成語教學,讓外國人掌握成語背后的歷史、經濟、社會等文化元素,輕則是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人的觀點看法,嚴重的時候,或者可能存在曲解和誤解的危險。
二、 在對外漢語成語教學中應用跨文化交際學的策略
(一) 重視全面、系統的歷史文化背景介紹
要讓外國學習者切實掌握漢語成語的字面含義和背后的深意,重視全面、系統的歷史文化背景介紹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舉措之一。比如中國教育界的“老祖宗”孔子曾有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倘若僅僅從字面理解,無非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給別人”。而在西方歷史、宗教等文化中,素來鼓勵對他人的幫助,故而有“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之說。
若從這一文化視角看孔子的言論,則顯然有太過消極、退縮之嫌,與西方傳統文化格格不入。但是,如果結合孔子此言的出處就可發現其與字面意思的簡單解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前是學生子貢向老師詢問是否有能指導人一生安身立命、行君子之道的一句話箴言(“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于是孔子回答:“應當是‘恕吧?”(子曰:“其恕乎?”)之后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此,孔子原本的意思是人生在世當寬厚為本,忠恕而已,自己不希望別人加諸己身之事,自己就不要率先嘗試或行為,也就是凡事要學習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寬以待人。而這一思想其實已經和基督教教義中善待他人的論點產生了交集,堪稱是不同文化本質上相通之處。倘若教師能夠將這番歷史背景透徹地予以說明,那么外國學生就能從中領悟中華文明之寬厚溫潤以及中外傳統文明的契合點。
(二) 在教學中融入更多故事性、趣味性教學手法
很多時候,單純地依賴書本教材機械闡釋不僅不易讓外國學生理解成語的文化內蘊,甚至可能由于產生審美疲勞而喪失學習成語的興趣,此時,在教學中融入更多故事性、趣味性教學手法就顯得十分必要。
比如在學習“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類成語時,中國的水墨動畫電影就可以是極佳的輔助教學資源。這部動畫片的內容不僅和成語絲絲入扣,而且全片盡數通過傳統水墨山水畫展示出鷸的狡黠、蚌的忍耐以及漁翁的意外之喜,讓觀者在欣賞傳統中國畫的悠遠意境和淡雅風格之時也能更加深刻地領悟成語背后含蓄的哲理與勸誡之情。
(三) 關注文化心理教育并利用現代科技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美國研究人員就注意到了語言教育和應用中存在的文化心理問題,也就是相同或類似的詞語可能在字面上顯示為近似的含義,然而具體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使用者心理層面,卻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理解。因此美國研究者采取了一種名為AGA的方法分析語言對不同文化環境中使用者的心理想象情況,通過研究詞匯在使用人主觀上形成的圖景分析不同文化體系之間的差異。比如與“狗”相關的英文與漢語在使用者心理的褒貶指向就存在不小的差異。英文中有“dog”的詞匯可褒可貶,比如“幸運兒”和“老狗學不會新把戲”在西方人心里一般是前褒后貶。但成語中與“狗”相關的幾乎都是貶義詞,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急跳墻”等。因此對外漢語一定要關注成語的文化心理教育,并利用一切手段和渠道加以強化和鞏固,尤其是在信息時代環境下,越來越多先進的前沿技術正在成為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的良師益友。因此利用現代科技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也成為當下成語教學的又一良策。比如時下一些翻譯或詞典類軟件中不僅會針對成語的語義、內容進行詳盡闡釋,而且會順帶介紹其出現的歷史背景或傳統典故。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諸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形式開展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線上講解,針對學生認知和理解上的難點問題開展更加有的放矢的教學。
三、 結束語
在傳統對外漢語教學中,現代漢語、語法教學占據了相當比重,而成語則處于相對次要的位置。但作為漢語詞匯組成中結構緊湊、內涵豐富、數量眾多的一類語言元素,成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如同漢語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體現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育者不僅需要給予成語教學足夠的重視,而且需要根據外國學習者不同文化背景采取更加豐富的教學手段。這不僅是對外漢語成語教學提升成效性的有效舉措,也是遵循語言教育本質的文化屬性提升教學品質的策略。更重要的是,這是借助跨文化交際學的先進理念和技巧優化創新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的途徑,是未來對外教育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成寧.探討漢語成語習得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J].語文學刊,2015,(06):07.
[2]孫丹.淺析對外漢語中的成語教學[J].現代交際,2015,(12):10.
[3]楊倩.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及其意義[J].劍南文學,2015,(10):17.
[4]潘先軍.簡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問題[J].漢字文化,2014,(06):10.
作者簡介:韓夢婕,廣東省珠海市,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