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的教研活動一直是教研活動中的核心內容,關于這項工作我們必須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落實教研工作,才能讓每一位教師不斷成長,不斷吸取教育經驗,才能夠使教師的備課能力和反思研討的能力得到提升,促使教師職業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研活動
我認為學校教研活動就是教學內容的核心,教學內容應當圍繞課堂中所遇見的問題進行研究,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為對象,老師是研究的主體,主要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操作的重要性,一方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注重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最終提升教師反思研討的能力和教學質量。
一、 創建“學習型”教研組
對于當代的教育活動,應該以創新理念、自我反思、升華自我為主要教育目的,建立教研組在學校的教學工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應當根據具體的工作要求落實每項教研活動的內容,我認為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應該注重“理論學習、課題研討、自我反思、深入研究”等方式來有效的展開教研活動。
(一) 理論學習
構建理論性學習,我認為學習數學不應該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應該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我們的教學必須是建立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創立的條件能夠使新的學習材料與學生原本所掌握的知識有著相互的作用,讓學生主動的參與知識的成長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比如說:學習圓錐體積公式計算這一課時時,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拿出圓錐體學具,得出V=13Sh,然后根據應用公式進行計算,根據新課標的創新教學要求,我們在學習這一課時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組成一個小組,根據實踐操作來得出圓錐體積并寫出實驗報告,在實驗中演示一個圓錐體沙堆,讓學生利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去測量計算該圓錐體沙堆的體積,整個實驗過程都由學生自主完成,最終的實踐證明了創新教學比傳統教學更具有教學效果,學生接受力更強,大大提升了教學質量。
(二) 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就是根據固定的時間、地點、學科、年段進行分組,一周舉行一次且每次的集體備課都要有一名主要負責人,其主要職責就是歸納單元訓練中的重難點、易錯題等,選教學當中的一課時作為重點講解案例,負責人在備課前一天必須把案例交到每個組員的手中,確保每個組的老師都能夠在活動上積極提問發言,及時的記錄活動中的內容,反思自身問題,最后把集體備課的方案和教育理念靈活的運用到課堂中,做到備教不脫離核心內容,每次活動結束后需要認真地總結反思,最后整理成材料上交教務處。集體備課的內容要與數學教研組內課題相結合,具體解決所提出的問題,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績的提升,備課時需要做到全面細致,特別提到重難點,需要準備教材,設計教學情節、課件和練習等。課后需要追蹤備課的效果,思考備課組所提出的教學手段是否被學生接受,是否讓學生的成績得到提升等問題。
二、 教研組內研討課
教研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促使教師專業化成長,我認為每次的教研組內研討課都需要明確確定一個研討主題,圍繞主題展開教研活動,最終確立方案,小組內各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單獨備課,通過比較的形式來記錄每個教師備課的情況,解析備課過程中的問題所在。各年級教師對本學期的內容進行分類,例如圓計算、統計與概率、應用題等,所教的年段研討課上要求每個教師都必須在教研活動中發表看法,及時解決所提問題,真正的做到“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明確開展教研組內研討課的目的是什么?能夠給學生帶來怎樣的幫助?是否能夠促使教師和學生的持續性發展?從學校的管理層出發,深入了解每個教師隊伍的心聲,找到最適合解決當前教研活動的有效途徑。
三、 加強小學數學課堂實踐
教師在課堂中的場景分為兩種,一種是生動有趣,學生能夠快速吸收受教知識,教與學相互作用,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提升教學質量;二是教師唾沫星子滿天飛,講得大汗淋漓,枯燥無味的講解授課知識,學生機械式學習,呆板的教學方式會使課堂的氣氛沉悶,老師“任務式教學”,學生“任務式受教”,這就達不到新課標所提出的創新式學習。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會盡全力完成,在遇到困難時會主動探究,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小學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創建各式各樣的有故事情景的實踐活動環節,比如說:在一年級學習分類時,可以教會學生通過收集自己喜歡的東西,嘗試當一名小小售貨員,把收集好的物品分類放好,開展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收集物品、思考進行分類擺放的方式,切身體會到數學知識是與我們實際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形成良好的主動學習的習慣。這個實踐活動籠統的說可以分為四個步驟,一、 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自己喜愛的物品;二、 假想成自己就是售貨員該如何分類放置物品;三、 嘗試著用不同的標準對物品進行擺放;四、 在實踐過程中與同學進行交流互動。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句話: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實踐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問題,數學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應用十分的廣泛,通過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實際的問題。
數學是抽象的,是具有邏輯思維和空間思維的結合體,與語文、英語等其他學科相比,顯得單調、乏味,數學知識自身隱藏的美很少被挖掘,數學實踐活動能夠使枯燥乏味的內容轉變成有趣的生活實例,體驗來自生活情境所帶來的數學魅力,比如說在超市買東西時,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對價格進行比較,選擇更適合的價位,這種來自生活情境的學習方式會使學生增加對知識學習的好感,會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會讓學生主動去挖掘現實生活中隱藏著的數學知識,開展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意義在于建立數學實踐活動,提倡學生積極的參與實踐,大膽的創新,切身感受數學知識所帶來的樂趣,讓學生快速接受新知識,為學生和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地基!
參考文獻:
[1]姚暉.數學教研組教研活動實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2).
[2]馬文博.小學數學的校本教研問題[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03).
作者簡介:高亞汗·阿木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州區三道嶺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