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紅
摘 要:教師的真心、愛心及關心是幼兒良好情感培養的潤滑劑和調解劑,教師的言行舉止對于幼兒的成長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為此,幼兒教師應該積極地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與物質教育環境,在日常的生活與教育活動中,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幼兒活動,讓幼兒在愉悅的體驗中保持良好的情感。
關鍵詞:幼兒;社會情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7-01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120
現代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幼兒的學習,不僅是一個單純的認知過程,學習的本身就包括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在幼兒的認知過程中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這就告訴我們,情感因素對智力因素起著積極的定位、維持、調節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師應重視情感體驗教學。幼兒的情感極為豐富,并且具有不穩定性,容易外露,所有的真實情感都會直接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為此,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加以正確地引導,積極利用各種資源和條件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和教學氛圍,讓幼兒能夠在愉快的環境中獲得良好情感的體驗,并且促進認知能力和個性特征的發展。
一、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教師注重自身的行為、言語的榜樣作用,從教師做起,讓愛感染幼兒,全園營造和諧融洽的情感氛圍。我們常聽幼兒在同伴面前炫耀:“老師對我笑了”“老師摸了我的頭”“老師抱了我呢”等,由此可見,教師積極的表情和身體動作可以拉近與幼兒的距離,融洽師幼關系。教師的關心、信任、支持讓幼兒有被接納、被承認的快樂體驗,這是激發幼兒自信心的動力。幼兒有了自信心,就會主動與成人與同伴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幼兒語言的豐富性、連貫性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二、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與物質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3-6歲孩子的情感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和情境性,積極愉悅的情感產生于輕松快速的環境中。創造一個自由歡樂、舒適放松的心理環境和具有探索性、趣味性和科學性的物質環境將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良好情感,使得幼兒更加活潑聰慧。
教室是幼兒每天進行學習、活動、休息的集中場所,其環境布置的好壞,對于幼兒情感和情緒的培養具有極大的影響和作用。例如,春天來了,可以讓幼兒開展主題為“春天的小禮物”的手工活動,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出許多的柳條、花草等張貼在教室的每個區域內,讓幼兒在充滿著春天氣息的環境中獲得成就感,自然就能保持著愉悅的心情進行日常的各種活動。同時,在教室的植物角區域內,讓幼兒帶來自己最喜歡的植物,每天給植物澆水和曬太陽,并且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這樣不僅能夠綠化教室內的環境,而且能讓幼兒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加強幼兒與自然環境的聯系,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
三、活動中以積極的情感和情緒感染幼兒
幼兒的情感極為容易受到身邊的人及周圍環境的影響,他們易哭、易鬧、易興奮,而且情緒變化得極為快速,在幼兒園的教育中,幼兒教師的言行舉止時刻影響著幼兒的情緒。因此,幼兒教師應該時刻保持積極健康的情感和情緒開展每天的教學活動。例如,在每天早上幼兒入園的時候,教師微笑著和小朋友打招呼,讓幼兒能夠正面回應教師,并且對教師產生好感,同時以愉悅的心情走入班級中。這種方式對于小班的幼兒而言,效果尤其顯著,通過多渠道的教育幼兒使用禮貌用語,有效地緩解了幼兒不愿意上幼兒園的恐懼和哭鬧的情緒,讓他們能夠一進入幼兒園,就能置身于愉快的集體環境中,并且產生快樂的情緒。
同時,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他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例如覺得教師忽視他、被其他小朋友欺負、沒有按照他的想法來做等等方面,都可能會讓幼兒產生消極的情緒,所以教師應該時刻關注班級中每個幼兒的情緒變化,要用愛心、真心、耐心去疼愛與呵護他們,在他們被欺負時,要給予他們及時的調解和安慰,不能一味地批評誰對誰錯,要善于運用技巧來避免幼兒產生消極的情感,如“豆豆的本事真大,能夠用積木拼出這么多漂亮的模型,但是你把瑤瑤的積木搶走當做是自己的玩具,這樣做有沒有禮貌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這樣,不僅避免了傷害幼兒的自尊心,還能讓他們都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恢復良好的同伴關系。
如每天的晨間談話是很好的教育時間。幼兒園的孩子小,講大道理他們是聽不懂的,我們就利用他們喜歡聽故事這個特點,給他們講感恩父母、關愛他人的故事。講到感動之處,我與孩子一起眼含淚花。慢慢地,孩子明白了父母生養他們的不易,行為上發生了變化:知道在父親節和母親節的時候,向他們祝賀;回家的時候,會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如爸媽下班回家,給爸媽拿拖鞋、倒水、捶背等。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關心父母,培養了孩子的愛心,增進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四、在活動中促進幼兒情感的交流和體驗
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幼兒之間的同伴關系在幼兒的性格特征形成及情感體驗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幼兒之間有著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他們就能毫無拘束地交流與玩耍。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積極地采用幼兒合作的形式來開展教學,選擇兒歌、故事、繪本等對幼兒進行正面的引導,還能通過開展各項幼兒活動,如讓幼兒將自己喜歡的玩具一起分享,共同完成歌舞的表演、手工的制作、角色的扮演等等,不僅讓幼兒能夠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與快樂,而且也有效地培養幼兒與他人和諧相處的積極情感。
例如,在“娃娃家”的活動中,讓幼兒分角色扮演,并且啟發“爸爸媽媽”要如何關心與呵護自己的孩子,如何有禮貌地接待客人,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體驗到相互關心的美妙情感,學會要有禮貌待人的態度。如在大班開展“民間藝術手工”主題活動時,幼兒們都在手忙腳亂中完成自己的作品,可欣怡小朋友卻望著別人,不知道該干些什么,旁邊的天宇小朋友已經完成了制作,于是就對欣怡說:“我們一起來做,好不好?”于是,教師對于他們的這種互相幫助的行為進行大力表揚,要鼓勵全班的小朋友們都向他們學習,使得幼兒們學會了團結合作、主動分享的良好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建偉.淺談幼兒情感教育[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
[2] 畢曉玲.談幼兒情感教育與培養[J].才智,201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