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政治作為一門重要的理論型、思想型學科,一直都在貫徹教師硬性灌輸、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考慮到初中生身體心理成長的特征和學習的現實情況,教師必須采用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以能更好培養學生的政治敏感度、政治思維和政治覺悟,為此,不斷探索和創新初中政治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切實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學案導學的涵義,并針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有效踐行進行了詳細說明。
關鍵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初中政治教學;踐行
一、 引言
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根本要求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要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根本上就是完全憑借自身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這也是學習的制高點;同時,當學生遇到自己獨立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提出、發現更多的問題,并分析和研究這些問題,此過程便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設疑提問、勇于創新能力的過程。
時代的發展對于人才的訴求也越來越嚴格,新時代人才不僅要具備自己獨當一面的能力,還需具備團隊協作能力、融進團隊提升團隊戰斗力的雙重品質。為適應新新課改的多重需要,“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為學生綜合品質的培養構建了一個穩定、寬廣的平臺。
二、 “學案導學”的涵義分析
學案導學,主要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將課本中的知識點重新編排整理擬定出全新的學習方案,它不同于教材、輔導書,是為學生量身定做的學習計劃方案。“學案導學”是依賴于導學案為教學載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注重學生主體化地位的充分發揮,引導學生自發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政治學科教學中的優勢
(一) 政治學科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政治學科與其他科目不同,它需要學生具備政治敏感度、辯證思維的能力,然而,傳統政治教學一直以教師單向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為主,教學過程以教案為載體,而學案導學則是以導學案為載體,這種教學模式則是將學生的地位轉換為主體,教師轉變為引導者,教師將有效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發思考,這完全符合政治學科啟發了解政治時事的訴求,是政治學科教育改革的必然選擇。
(二) 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
學案導學改變了過去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學生依據導學案的形式預習、學習,認清了學習的主方向,學習步驟更為清晰明朗,學生潛移默化中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
(三) 減輕了課業壓力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采用,學生們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掌握了新授的知識內容,一些練習題和思維訓練都能在課上完成,課后習題和作業量就會減少很多,大大減輕了課業壓力。
(四) 加強了學習效率
通過提前的預習,教學未開始前學生便了解了新授的知識內容,這樣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習方向明確、整體思路清晰,學習起來更為輕松容易,大大加強了學習效率。
四、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踐行的方案
(一) 為學生制造自學的機會
學案導學完全是依據學生的身心成長特征和學習情況進行編排設計,以新課標、學生學習需求為原則,注重強化學生自學的針對性。學案導學是以學生自學為核心展開的,教師編排設計好導學案之后,學生依據導學案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這個過程離不開教師的動態觀察和巡回指導。
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哪種閱讀的方式,指出重點內容和須詳細閱讀,細到每一句話、每個詞組都要理解其中的含義,一些次要內容需要粗讀、略讀,只需了解就可以,教師要來回巡視指導,掌握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和動態變化,并對重點、難點、疑點問題,進行針對性強化指導,實現學生思維的層次化突破和進展。
例如,在學習《學會拒絕不良誘惑》一課教學中,教師提前設計好的導學案“小強的快樂成長”引入到學習內容中,并引導學生說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什么誘惑,學生們踴躍發言說出了“吸煙、喝酒、網游、泡吧、KTV”等等,接下來,教師要求學生上臺發言,說出一段以“我如何抵制第一次誘惑”為主題的小故事,學生們共同分享彼此之間的故事,但一段時間過后,很多學生都覺得故事極為類似產生了不想傾聽的念頭。
于是,教師引入一個新話題“我是如何幫助咱班的王亮拒絕誘惑,并學會以后如何遠離誘惑”,引導學生紛紛議論和探討,教師在學生議論的過程中,指導學生了解和掌握哪些誘惑是影響我們身心成長的,哪些誘惑是必須要抵制和遠離的,哪些不良行為是一定要糾正的,很多學生逐漸掌握了這些內容,得到了情感上的認同。
(二) 構建問題式的教學情境
“問題才能激發思維的創新和發展”,學案導學的課堂教學中,需要這些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思想。雖然學生在自學和探究學習之后,憑借自己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了解和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內容,但是由于缺乏一些完整的知識結構系統,他們無法解決一些難點、疑點問題,這時教師就需要利用自己專業化的知識基礎來進行針對性地講解和分析,認真分析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并將那些易混淆、易出錯的問題也都詳細解說,時間不超過五分鐘。
在講授《權利義務伴我行》一課過程中,關于“權利”“義務”兩者的關系,學生們在自學、討論后也無法真正理解,不能掌握本課關鍵的知識點和重要內容,教師將案例引出進行詳細提煉,引導學生逐漸掌握權利、義務兩者關系的注解,同時,教師制作了一個格式化的表格,引導學生將公民的一些基本權利、義務進行總結,逐漸強化他們對本課內容知識的深刻認識和理解。
(三) 加強小組合作與交流
初中生雖然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有限的生活經驗,但在自學中不足以解決各種難點問題,以及對重點知識內容、難點問題無法達到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這些無法理解、理解不透的知識內容進行整理提煉,將學生分為若干合作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彼此之間交換意見,抓住知識的契合點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和成長。
例如,在學習《善用法律保護自己》一課過程中,文中以小芳的案例作為導學案的案例,學生們分析和了解到父母不能虐待子女,保障適齡兒童的合法權利,教師引入《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一些內容,哪條符合本文中小芳的實際情況,她該采用哪種辦法如何維護自身權益,法律的哪個部門分管不同的職責等。
教師根據小芳的案例作為討論的核心內容,引導小組成員進行討論,要求說出小芳該向什么部門求助,基本流程是什么?不同小組針對“是否采取直接訴訟手段”展開了對決,各小組都說出了各自的理由和觀點,繼而強化了對于知識點的深刻理解。
五、 結語
總體來說,“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學改革中的實踐是極為有益和有效的,它使學生的主體化地位得到了提升,穩固了教師的主導性地位,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實現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我堅信,在未來的日常教學中,我們一定用心思考、不斷實踐,在不斷探索中實現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逐漸完善,保障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永遠生意盎然。
參考文獻:
[1]高菲菲.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導學案的運用與反思[J].甘肅教育,2014,(18):73-73.
[2]黃文璇.讓學生走向自主學習之路——淺談高中政治學案導學的構建和運用[J].教學研究,2016,(7):34-35.
[3]莊朝暉.導學案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人生十六七(中旬刊),2017,(2):14-14.
作者簡介:
鄭錦琴,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市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