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職學前教育中,幼兒心理學是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是培養優秀幼兒教師的必要課程。幼兒心理學課程包含的知識極為豐富,且課程知識相對復雜、抽象,因而在知識教授和掌握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從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課程教學現狀來看,其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制約該課程教學的有效成果。為此,文章圍繞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課程展開研究,在分析其教學現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優化該課程教學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中職教育;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有效性;策略
幼兒心理學課程是學前教育工作者所必須學習和掌握的重要課程之一,該課程不僅蘊含學前教育所需運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而且對提升幼兒教師教學綜合能力和水平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性作用。通過學習和掌握幼兒心理學課程知識,有助于幼兒教師認識和了解幼兒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進而指導其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及目標。毫不諱言,對幼兒教師而言,幼兒心理學課程必不可少,且極為重要。中職學前教育是培養幼兒教師的重要場所之一,其課程教學效果直接影響所培養的幼教的能力和水平,為此應當把好“教育關”,從中職學前教育入手,不斷優化各門課程教學效果,尤其是幼兒心理學這門課程,使其所培養的幼兒教師能夠具有扎實的業務知識和嫻熟的業務技能,進而更好地從事和勝任幼教職業,更好地為我國教育事業服務。
一、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課程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
幼兒心理學課程的重要性,上文已有闡述,在此不再贅述。從現階段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課程教學現狀上看,該課程教學效果仍不理想,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教學模式落后
我國提倡并實施素質教育多年,但在部分地區的教育中,卻仍然存在以應試思維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中職教育中,此情況更為普遍。以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課程教學為例,部分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為傳統“我教你背”的刻板模式,師生間的溝通與互動也極為稀少,在該模式主導下的課程教學,不僅無法有效激起幼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也無法保障課程教學成效。此外,教師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過度依賴,未能有效將課程知識發散和拓展,也是制約幼兒心理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另一個影響因素。
(二) 中職幼教學生基礎薄弱
當前,普通高校持續“擴招”的熱度仍未減退,不斷擠壓中職學校生存空間,造成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每況愈下。結合近些年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生源綜合質量情況來看,學生學習基礎、能力、素質、水平等發生一定程度的下降,加之不少學生學習底子薄弱、學習習慣不良、積極性與主動性缺乏,更加劇幼兒心理學課程知識有效傳授的難度。
二、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策略
結合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課程教學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作者特提出以下幾點優化策略和措施,以期進一步實現該課程有效教學和高效教學目標。
(一) 及時革新教育觀念
教學觀念是教學行為的先導,在現代教育理論框架下,課堂教學主體為學生而非教師,對此,教師要及時革新自身教育觀念,適應現代教育理論需求,以學生為本,從學生角度出發,通過探尋學生學習基本興趣點,來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具體而言,則可以遵循以下幾個步驟:一是轉換教學思維,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二是加強互動,積極與學生進行知識和情感交流,進而消除師生身份“壁壘”,促進各項教學任務的開展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三是合理使用教材,做到依據教材但不依賴教材,將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發散和拓展,使學生在學習課程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掌握實際應用的方法。
(二) 采取多樣化教育方式
1. 案例教學法
幼兒心理學主要是以分析幼兒心理、行為、思維等方面特點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因而課程知識和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針對該門課程教學,應當結合中職學前教學學生實際情況,采取直觀具體且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并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則恰好符合課程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需求,將抽象的心理學概念和復雜的兒童心理學知識通過直接具體的案例進行展示,使學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時,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相關概念和知識,再通過教師有效引導,實現知識的學習、鞏固與內化。
2. 游戲教學和實驗教學
中職學生普遍學習基礎較為薄弱,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面對這一群體,采取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和方法,顯然不能收到好的教學成效。這時,則應當轉變思維,從中職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利用中職學生愛玩、腦子靈活等特點,開展游戲教學或實驗教學,將幼兒心理學知識寓于游戲或實驗當中,既增強課程知識的趣味性,又提高學生學習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該門課程知識。
(三) 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好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好的教學氛圍,在優化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課程教學效果時,應當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通過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課堂教學的良性互動,進而為高效課堂打下基礎。具體而言,教師應當主動關懷和愛護學生,采取情感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對自身教學的認同感,使其尊重和信任教師,最終達到“信其師而重其道”的效果,為課堂效果優化提升打下基礎。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學前教師而言,幼兒心理學是一門不得不學、不可不修的重要課程,因而對該課程的教學,應當引起中職學校充分的重視?,F階段,雖然該課程教育教學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但只要找準癥結,切實優化,則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其更好地發揮對幼教工作的理論與實踐指導作用。
作者簡介:
田淑英,講師,河北省黃驊市,河北省黃驊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