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在的初中生,由于學習壓力大、學習內容及難度加大,再加上老師為了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傳授更多的知識,從而減少學生思考的時間,忽略了對學生思維習慣的培養。我認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思維習慣的培養。本文試通過閱讀的方式來強化學生語言技能,培養學生思維習慣。
關鍵詞:初中;言語;思維習慣;閱讀;能力
閱讀是一種特殊的心智活動,無論閱讀的速度、理解的深度、記憶的牢度,都與思維密切相關,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就意味著思維能力的提高。而閱讀又是培養言語技能的關鍵所在。因此,閱讀能力——言語技能——思維習慣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什么是閱讀能力呢?教育理論告訴我們,閱讀能力是閱讀者通過自己的知識、經驗順利而有效地完成閱讀活動的能力,它是以了解文字單位意義為中心的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閱讀能力是一個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作為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關鍵的問題是根據其相應的水平行之有效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將文字轉化成語言,以此來強化言語技能,這就需要強化閱讀,通過閱讀教學來實現。
第一,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認讀能力,培養初步的言語技能。在認字、識字、曉句和了解現代漢語的一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熟悉書面語言,增強語感,積累常用詞匯、精彩的文章段落和優美的句子,打好語言基礎關。并通過閱讀說話來了解語言的規律,掌握言語的技能。此外,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許多學生之所以會提起筆來言之無物,不僅僅在于自身閱歷不夠,還在于他們讀書看報太少。隨著學生閱讀面的擴大,信息量的增加,知識學養、審美愉悅、性靈陶冶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寫作上的“蓄勢”自然也準備就緒。并且,“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仍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隨著寫作興趣的激發,又會使這些學生加倍感受到知識儲備的不足,這又反過來促使他們在閱覽時高度專注厚積薄發的精神,這種雙向的努力,無疑形成了一個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良性循環。
第二,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打通語言的連貫關。理解能力的構成是多方面的,包括對文章字、詞、句、篇的準確把握,分析文章概括文意的能力,想象與聯想的能力,判斷推理的能力等。具體可引導學生閱讀把握文章的層次、段落、文章大意、寫作技法,使其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文章。然后由小到大,由點到面具體理解文章。這樣長期堅持,自然也就訓練了思維能力,有利于說話的準確性、縝密性,為言語技能打通關節。另外,閱讀的過程也是調動學生想象、聯想能力的過程。學生可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想象和聯想進行藝術加工,化為自己易于表達的語言形式。正如葉圣陶所說:“我們鑒賞藝術,最大的目的無非是接受美感的經驗,得到人生的受用。要達到這個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熟練的閱讀可發現文章遣詞、造句語言運用的特色,達到準確判斷文章正誤優劣的能力,為言語技能的提高,思維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
第三,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以此訓練語言與思維的定勢。要求學生對不同文章的內容、形式、網格做出準確具體的評價,識別真善美與假丑惡,形成正確的思想觀點,提高思維的敏銳性與藝術鑒賞能力。學生由于受自身生活和客觀環境的影響,對待事物的看法不一致,有個別同學有時難免言語表達不清,從而影響思維習慣的形成,這就需要老師正確引導,多方位強化言語技能,通過對名家名篇的深入分析,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
第四,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習慣的連續性。閱讀者通過閱讀、理解、評價已儲存正確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就能不斷運用智慧、能力、思維去理解,解決實際問題,從而能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出來,既強化言語技能,又培養了思維習慣。反過來說,閱讀作品的開放性給學生的審美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優秀的作品都不是一眼見底的淺薄之作,它就像“無底的深淵”,往往有多重意蘊可以探究,“其奧秘之處又常常是在可解與不可解、可喻與不可喻、似與不似之間”。閱讀的過程是文章意義的不斷闡釋、不斷創造的過程,在這樣一個不斷創造的過程中,不同的讀者以自己富于個性、時代性和創造性理解,不斷賦予文章以新的意義,從而使文章的意義得到不斷地開拓和建構。
要搞好閱讀教學,培養思維習慣就一定要強化言語技能。因為閱讀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響著學生表達是否清楚,思維是否清晰。語文就是精神食糧,它用鮮活的文字符號為人們構筑了一個又一個亦真亦幻的美麗殿堂。在這個殿堂里有美麗的風景,有可愛的生靈,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我們透過文字對這個殿堂中的事物或者人物所做的聯想和想象就是最好的發展形象思維的方式。而且,有的同學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把閱讀看成和吃飯穿衣一樣重要,這種強烈的學習欲望是一種動力,促使他們讀后去說,而說的過程就是強化言語的過程,而能否說得明白、易懂,這又是思維是否清晰的體現,因此,言語技能與思維習慣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強化言語技能的基礎是閱讀,而培養思維習慣的基礎則是對作品的提煉、升發,進而變成自己的東西。因此我們說,沒有閱讀的習慣就不會有較高的言語表達能力,沒有嚴密的思維習慣就不會有準確的言語體現。所以在中學階段,教師一定要強化學生言語技能,培養學生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胡天奇.淺談如何通過閱讀教學強化學生言語技能[J].教育科學,2016,11.
作者簡介:
胡勤華,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桂集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