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學旨在激發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文章從情境創設的趣味性、實效性、生活性等方面,論述創設情境,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增值提效的問題,以期與同仁們一起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可行途徑,以構建有效閱讀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策略;有效課堂
情境法,是模擬或創設真實、現實的情境氛圍,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的教學方法。情境法構建閱讀的氛圍和場景,激發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如何讓情境,為閱讀課堂增值,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 力避情境的完美性,注重教學的目的性
情境教學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如果情境教學法在運用時,為了追求情境的完美而忽視了教學的目的性、情境的目的性,就無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會降低課堂的有效性。
如四年級上冊第九課《泉城》的教學,一位執教教師在課堂之初,就用多媒體呈現一幅山水畫,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哪兒嗎?雖然山水畫面優美,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畢竟這個地方,令學生陌生,問是什么地方,學生當然搖頭,此時,教師告訴學生,這就是著名的“泉城”——濟南。再繼續用多媒體呈現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趵突泉等。如果教師簡單呈現這些畫面,讓學生明確為什么濟南被稱為“泉城”也就夠了,而這位執教老師每呈現一幅畫面,讓學生想象,這個畫面的主體特點,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再給出這些“泉水”的名稱,讓學生明確這些“泉”的名副其實,雖然也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似乎也無可厚非,筆者認為支教者過于追求情境的完美性、完整性,有喧賓奪主之嫌,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如果執教者只是呈現這些情境,讓學生知道濟南的著名的幾大“泉”,有助于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助于閱讀的理解就足夠了。如呈現這些“泉”之后,就提出問題:濟南為什么被稱為“泉城”?課文中哪個詞語能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然后,再讓學生到課文中找到描寫珍珠泉、趵突泉等的句子和段落,分析這些描寫采用了什么方法和手法等,這樣的情境為了閱讀而呈現,為了閱讀教學的目的性而設計,實現情境服務于閱讀之效。
二、 力避情境的限制性,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廣義上的閱讀教學,就是文字教育也是陶冶情操的教育。閱讀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閱讀技能,還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為此,情境教學時,不能束縛和限制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應用現代多媒體設備而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拓寬想象力,發展思維力。
如《桂花雨》的教學,在課之初,筆者讓學生打開課文,看課文中的插圖,說說圖中的老爺爺和小女孩在做什么?然后用多媒體呈現“媽媽”和“我”搖桂花樹的視頻情境,讓學生仔細觀察搖動桂花樹時的情境,并用語言描述一下搖動桂花樹落下的桂花像什么,再以問題“你們知道文章的題目為什么是桂花雨了嗎?”這樣的情境創設,不僅有效地析題,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激發學生快速融進文本中。
再如《九色鹿》的教學時,筆者呈現給學生“九色鹿”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說說這個鹿有什么特點?筆者為了讓學生回答更準確,以問題引導學生:這只小鹿的毛色有幾種?這樣,引發學生思維,回答出“九種顏色”,于是告訴學生這就是“九色鹿”。繼而繼續呈現故事的發生背景——九色鹿救調達,九色鹿不圖報答,只要求落水人不把它的住處告訴其他人,此時,教師提出問題:九色鹿為什么不想讓調達泄露它的住處?這樣的情境創設、文本的“留白”,給學生留下想象的余地,給學生思維的平臺。
三、 注重情境的生活性,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語文與生活密不可分,閱讀也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為此,情境的創設應注重生活化。
如《九色鹿》的教學時,筆者創設了文章故事發生的背景情境:一人不小心掉進了水里,大聲喊救命……如果你在現場,目睹了這個人掉進水里,你會怎么做?繼續呈現情境:九色鹿在河邊散步,聽到有人呼救……看到此情此景,九色鹿會怎么做?可以看出九色鹿具有什么樣的優秀品質?
如此的情境,在生活中司空見慣,容易引發學生心靈的體驗,也提高課文的理解度。
四、 注重情境的實效性,提高閱讀效率
情境的實效性,是指所創設的情境為閱讀教學、閱讀理解服務,如上文的“桂花雨”的情境的創設,通過搖晃桂花樹,飄落下來的桂花的情境,讓學生聯想到桂花的飄落像下的雨,有助于學生對《桂花雨》文題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的理解以及“搖花樂”的理解。為此,情境的創設,應注重實效性,以提高閱讀效率。
如《珍珠鳥》的教學,筆者運用配樂朗讀的形式創造優美情境,引發學生欣賞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蘋果里的五角星》的閱讀時,筆者首先在課之初,創設一個猜謎語的情境,以創設輕松的氛圍,再讓學生讀文題《蘋果里的五角星》,根據這個題目而設計情境問題:蘋果里怎么會有五角星?蘋果里的五角星可以拿出來嗎?……這樣的情境問題,容易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對文章的探究的熱情,也為閱讀的有效性做了鋪墊。
五、 注重情境的趣味性,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情境的趣味性,主要體現在情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興趣和欲望。
如《蘋果里的五角星》的閱讀前,筆者拿兩個蘋果、一把水果刀進教室,然后問學生,想把這個蘋果分為兩半,有幾種切法?我能用這把水果刀切這個蘋果,能切出五角星來,你們相信嗎?對于這些情境的創設,毋庸置疑,具有趣味性、新穎性。學生們對蘋果里切出五角星感到好奇,會急切地等待教師的“演技”。筆者不切蘋果,故意留下懸念: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蘋果里的五角星》,到底蘋果里的五角星是怎么回事,閱讀之后,請同學們上來切一切,并說說自己閱讀后的體會。這樣的情境,不僅具有趣味性,也具有新穎性,容易激發閱讀的興趣。
創設良好的情境,可以讓學生因境而思,因境而啟,促其主動閱讀,快樂閱讀,學生閱讀時參與度高、興趣濃,為有效閱讀奠定了基礎,為課堂的有效性推波助瀾。
參考文獻:
[1]趙平,趙淑麗.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實效性[J].中文信息,2015,(12).
[2]郭孝蓉.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景創設的實效性[J].小作家選刊,2015,(36).
[3]劉好菊.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J].課外語文(下),2014,(12).
作者簡介:
周曉軍,江蘇省邳州市,碾莊鎮泗莊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