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是指創作占有一定平面或者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包含了雕塑、繪畫、設計、建筑四種類型。美術課堂,主要是培養學生美術創作能力,教學內容主要是油畫、版畫、雕塑、內畫、手繪、抽象畫、水粉畫等等,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美感,必須嘗試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美術課堂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等藝術活動,豐富自身藝術體驗。本文,先分析了初中美術課程教學尚存在的問題,再闡述了課堂效率提升策略。
關鍵詞:初中;美術;高效課堂
一、 前言
“美術”一詞來源于17世紀的歐洲。美術,作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乎著學生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美感等的養成。但從現階段來看,初中美術課程教學仍然存在著對美術教學認識存在偏差、教學方法有待創新等問題,在這一背景下,應圍繞“美”來探索提升美術教學效率的方法,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綜合能力有所提高。以下就是對提升美術教學效率難點問題的詳細闡述。
二、 初中美術課程教學尚存在的問題
從現階段來看,初中美術課程教學尚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美術教學認識存在偏差。因美術課程不是中考必考科目,很多學生在美術課堂上表現出不認真、不重視、“無所謂”的態度,使得美術教學始終達不到預期效果,且限制了學生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新能力、文化理解、圖像識讀等核心素養的養成,無法準確表現美術中的風格、技巧、構圖等等。
第二,教學方法有待創新。很多教師在初中美術課堂上始終貫徹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且僅依靠課本和教學大綱備課。如此,禁錮了美術思想的宣傳,很難調動學生美術知識學習熱情,無法真正實現對學生美感的教育。
即美術課程教學仍然存在著某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必須消除這些問題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創造高效率美術課堂教學環境。
三、 如何提升初中美術教學課堂效率
(一) 創造教學情境
美術,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理解所要講述的內容,應善于創造一些教學情境。以《蒙娜麗莎》解析為例,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這幅作品的藝術成就,透過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體會肖像畫杰作的神韻之處,可先在作品解析之前為學生介紹一些關于蒙娜麗莎的趣聞趣事。比如,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在《蒙娜麗莎》作品研究時指出,經過“情感識別軟件”的科學驗證,畫中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再如,1993年,加拿大美術史家蘇珊·吉魯提出了一個蒙娜麗莎口唇是一個男子裸露后背的怪誕想法,他表示:“假如你把這幅畫旋轉90°,你就能從蒙娜麗莎口唇中看出男性脊背一角。”這些趣聞趣事比較有吸引力,可讓學生在故事感染下認真賞析《蒙娜麗莎》這幅作品,真切體會作品中蘊含的藝術特色。包括構圖、顏色等等,學會一些油畫藝術特色表現技法,達到高效性的美術知識學習效果。
同時,初中美術教師應主動與學生拉近關系,讓學生喜歡上美術課,現代教育提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學生作為主體,這時就需要教師轉變自己在課堂中的位置,成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將課堂讓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放松身心,還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再者,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學生了解美術知識的學習意義所在,如在美術知識學習中,為保證教學效果,教師通常會讓學生做簡單且重復的事,這時不少學生會產生厭煩感,教師就需要運用幽默的語言讓無聊的課堂變得有趣,隨著時間的延長,學生可以認識到教師對自己的用心良苦,也會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 創新教學方法
在初中美術課堂上,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創新傳統教學方法。例如,某教師在美術課程教學活動組織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雕塑小品、藝術壁畫等的制作,便采取了欣賞法、演示法、引導法、實踐探索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先是帶領學生欣賞校園里的雕塑小品和壁畫作品,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了相關課件,演示了雕塑小品制作技法和成品。如下:
圖1 雕塑小品
讓學生通過雕塑小品的欣賞掌握到了一些制作技巧,緊接著教師給學生提供了泥、卡紙、竹、木、金屬、塑形、切割工具等學具,讓學生按照視頻中的演示過程模仿制作雕塑小品,教師負責指導學生一步步完成雕塑小品制作步驟,最終通過實踐體驗,讓學生真正掌握課堂所學內容。但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意識到自身不足之處,需在美術作品創作完成后,增設一個講評環節,由師生共同評述每個學生的創作成果,不斷改進每個學生的美術創作,強化學生鑒賞能力、藝術表現力等等。
此外,初中美術教師也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法、探究法等應用到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差異的不同,他們的學習興趣點也會不同,為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將對美術知識學習有興趣與沒有興趣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讓他們通過合作一同學習美術知識。為保證每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美術知識學習中,教師可以為每名學生劃分學習任務,每次任務過后小組成員的任務都要發生改變,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便會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樣,在探究法應用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到學習中,這也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如在美術鑒賞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梵高的自畫像,但在看畫像時,教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他的自畫像是側面,而不是正面?”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課本或網絡上尋找答案,然后教師再問:“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這也是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總之,隨著教師教學手段的豐富,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強烈,進而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三) 創建和諧氛圍
創建和諧氛圍也是提升美術教學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以七年級上冊“你,我,他”一課教學為例,可與學生展開互動。endprint
師:同學們,你們哭過、笑過、樂過嗎?
生:有過。
師:那有誰愿意上臺表現一下這幾種表情?
生:我愿意。
在某一位學生表演時,其他學生開始認真觀察這名學生哭、笑、樂等表情。
師:同學們,你們可以用筆畫形式把這名同學剛才的表情畫下來嘛?
學生開始進入人物表情的創作。
這種教學方式,注重強調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課堂氛圍比較輕松、活躍,有助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認真描繪每個表情中眉毛、眼睛、嘴巴等的變化,掌握人體結構繪畫技巧。但在和諧氛圍創建過程中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不再受到限制,積極、主動地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達到高效性的學習效果,并通過與教師的及時互動,了解自身美術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對問題進行改正。
(四) 注意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美術并不是一門完全獨立的學科,它在很多方面都與其他學科有著一定的聯系,在初中知識學習中有一些問題無法用語言或文字表達,這時就需要應用到美術知識,這樣也就將美術與其他學科聯系在一起,通過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展現,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式。如在美術知識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畫一些語文課本上的人物,或者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對風景的描述,結合學生自己的理解畫下來,這時教師會發現學生所畫內容千差萬別,但每個畫作都各有各的特色,這樣教師便可以看到學生的想象能力與繪畫能力,也可以了解哪些學生比較有繪畫天賦,哪些學生想象能力較好。隨著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學生可以認識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在實際學習中也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
四、 結論
綜上可知,美術教學在初中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活動實際開展過程中,必須先分析現階段美術教學所遇困境。然后,從創造教學情境、創新教學方法、創建和諧氛圍三個方面入手,提升美術教學課堂效率,并立足于教學提綱,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表現能力等等,并將工藝美術應用到衣、食、用等工藝品中,獲得良好的美術實踐體驗,產生濃厚的美術知識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宋海波.分析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02):156-157.
[2]殷琳.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途徑分析與闡述[J].現代裝飾(理論),2016,20(10):240.
[3]洪曉婷.關于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15,13(03):122.
作者簡介:
曹麗寧,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藍山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