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與信息化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面對的現實。高校是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地方,大學生在接觸信息的同時,也接觸到了信息來源者對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與判斷,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與認知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一定程度上網絡輿論熱點的觀點成了他們價值觀和思想行為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今天在網絡輿論熱點沖擊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課,應該以更積極的態度和更靈活多變的方法來應對當前的情況。提高大學生對于外界輿論的甄別能力;理性的使用網絡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化解其受到輿論力量的負面影響。所以,以網絡輿論熱點為突破口,以高校思想政治課為平臺,不斷優化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體制創新,在當今高校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網絡;輿論熱點;創新
一、 網絡輿論熱點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理念創新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秉持與信息文明發展特征相稱的理念更新,在平等、民主、包容、主動、透明的意識下,積極地與大學生們進行溝通、疏導結合。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的把“網絡輿論”視為“洪水猛獸”進行堵截,這樣反而會使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生的引導應該實現多維交流與等量溝通,構建與時俱進的網絡公共空間。處理好校園主流聲音與基層反響的關系,牢牢把握網絡應急輿情的主動權。通過教學理念的創新,形成雙方互傳思想、感情和信息,進而拓展思維視域。思政教師一方面要尊重大學生自我的內在主體性,開展平等對話并對學生的疑問進行及時的解答;另一方面,指導和鼓勵大學生參與到網絡輿論中,形成相互兼容、和諧共進的機制和格局。
二、 網絡輿論熱點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創新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面,要與時俱進的增加關于網絡輿論安全、信息素質、網絡輿論倫理、網絡輿論法制觀及網絡輿論心理教育等內容。我們要不斷化解網絡輿論中負面影響對高校思政教育的沖擊,同時要做到就地取材,從網絡輿論中收集有利于思政教育的相應教學資源。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當不斷深入了解網絡輿論的信息源,甄別、發現其中與主流價值意識相符的內容,并將其與書本內容融合起來,形成“老師好講、學生愛聽、接地氣、正能量”的課堂教學新內容。將書本中的價值觀與網絡輿論中的正確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融入課堂教學。同時,還要把一些新觀念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讓學生們可以在思政課堂上聽到生活中鮮活的事件與新聞,使教育內容變得豐富而全面。
三、 網絡輿論熱點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創新
高校思政教師應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尤其在教育方法上要更重視基層言論,主動了解設置輿論議題,并有意識的進行強化引導。積極開展形式各樣的校園信息評議活動,傾聽學生們內心的真實聲音。將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總結歸納,并給予正面引導,這樣才能形成和諧的校園輿論環境。高校的思政老師應當在網絡輿論熱點聚焦中汲取養分、總結經驗,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重塑大學生價值觀念。在這個過程中,思政教師要注意轉變觀念、改進方式,適應網絡輿論發展的趨勢,教學方法也應當做到“線上線下”并舉,用機動靈活的方式,增強大學生對網絡輿論負面信息的“免疫力”,提高大學生對網絡事件認知程度,減少其在網絡輿論事件中的非理性過激行為。
四、 網絡輿論熱點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媒介創新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建設,是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必然選擇。思政教師可以通過新興媒介技術的掌握和應用,利用郵件系統、貼吧、個人空間、QQ、微信、微博等相對成熟的交互手段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網絡上已經有很多具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思政教師通過現代媒介手段,發揮輿論傳播中的控制能力,用現代化的媒介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又有效預防和勸阻各種校園非理性網絡輿論行為的發生,這種創新的媒介傳播范圍更廣,受眾體更多。各高校應當加強校園網絡環境建設,其不僅是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平臺,也是大學生通過網絡發表見解、看法最多的平臺,我們應當重視其在思政教學中的輿論引領作用。通過校園網絡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讓學生形成文化自信;另一方面,用新的途徑將學生的思想意志、社會價值、國家意志緊緊地粘連在一起,將思政教學效果發揮得更好。
五、 網絡輿論熱點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團隊創新
高校思政教師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關鍵因素。因此,高校的思政教師必須首先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成為“四個自信”的先行者,這是上好思政課的前提。面臨當前網絡輿論信息發展的時代特點,思政教師還應該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具備熟練的網絡技術和操控能力,準確把握各種網絡輿論,關注大學生對網絡輿論的態度。我們應當建立一支來自于不同學科背景,對網絡輿情判斷和把握水平較高、反應能力較快的復合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同時,在隊伍內定期開展經驗交流會,分享學習心得和實踐經驗。各高校應當對思政教師就網絡技術和網絡法律法規、學生心理學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培訓,讓思政教師掌握更多知識理論進而更好的進行網絡輿情引導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青年人成長成才的重要階段,其成效也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我們希望通過嚴格把控網絡輿論信息源的價值質量,豐富思政教學資源;堅持疏堵結合,營造平等互動的思政教學氛圍;提高高校思政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增強思政教學自信力;加強和完善校園網絡環境建設,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輿論發展。讓思政教育在網絡輿論熱點環境中化“弊”為“利”,助力青年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尹燕.化解不良網絡輿論反相滲透對高校思政教育沖擊的路徑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2016,(4).
[2]周濤.網絡輿論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財政大學,2011.
作者簡介:
劉嘉堯,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