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秋
摘 要:數據新聞學屬于新聞學眾多分支中的一種新興學科,其主要指剛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重要新聞事件,并在視角不同的情況下通過數據挖掘來增加關注者的認知程度。近年來,新聞傳播技術在國際新聞教育的變革下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創新,特別是在大數據的大背景下,新聞編輯也需要意識到新環境的變化,并對知識結構不斷加以更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本文對數據新聞學的作用進行分析,并對數據新聞學與新聞編輯能力的重構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據新聞學;新聞編輯;能力重構;探討
在數據新聞學的發展下,傳統新聞的生產傳播方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這也需要新聞工作者面臨更大的要求和挑戰。新聞編輯工作需要在媒介形態的變化下不斷做出調整,特別是在大數據時代,不僅信息途徑多元化,數量也快速增長,這需要新聞編輯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挖掘信息的有效性。
1 數據新聞學的作用
傳統新聞報道相對缺乏時效性,因為記者要得到確切消息需要從提供者處提取,或者從當事人在描述事件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其消息的來源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時間上也有明顯的滯后。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新聞信息總量中,大眾傳播媒介信源為75%左右,而新聞傳播者需要通過自身感受來完成剩余的25%,其不僅很難保證新聞的絕對真實性,其內部操作的工作性質也很難被外界所理解。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新聞數據學應運而生,其在采集數據過程中主要通過定量研究方法來進行,這也是數據新聞學最具顯著的特征。如果以定量研究的角度來劃分實施機構,其主要通過兩種渠道來獲取數據,第一是主動精確新聞報道的撰寫,其需要新聞工作者通過定量研究方式來進行;第二是反應性精確新聞報道的撰寫,其需要結合社會人士或者相關組織分析的研究成果來進行。總之,對事件的解釋和敘述是傳統新聞存在的最大問題,并缺乏吸引人關注的重點,也難起到說服他人的作用。而隨著數據新聞的發展,新聞工作者在采集信息、處理資料時有了一定的探索新和主動性,并能對隱藏的真實信息進行深入挖掘,這種主動采訪和分析能夠更加全面的揭示新聞事件的本質。
2 數據新聞學與新聞編輯能力重構
新聞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社會文化生活、經濟、政治等,這也需要新聞編輯工作者能夠具備多領域的認知能力。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新聞熱點的傳播不再僅僅通過媒體渠道傳播,各種新興傳播渠道促使了新聞的多元化發展,比如人們可以隨時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分享自己眼前的所見所聞,其在某種程度上比媒體新聞報道更加具有時效性。而在這種復雜的傳播背景中,新聞要獲取廣大群眾的關注和認可,必須要不斷提高新聞編輯的能力,以通過豐富、內涵的新聞內容推動新聞學的發展。而數據不僅可以作為工具應用到新聞報道中,還是重要的新聞數據途徑,其能夠全程貫穿整個新聞報道。在流程中,新聞報道主要通過三個階段來實現,第一是數據搜集;第二是數據加工;第三是數據呈現,其每個階段都能對新聞編輯能力的重構產生重要意義。
(一)數據搜集
公開的數據是數據新聞的基礎條件,其也是展開新聞編輯報道的核心。在網絡化時代,各種數據海量襲來,但在這種巨大的數據信息中,新聞編輯必須具備較高的洞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以將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收集。通常情況下,搜集數據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來進行,第一是引擎搜索;第二是專業的數據中心和數據庫;第三是網絡論壇等數據站點。其中,使用最廣泛的工具是引擎搜索,但要將編輯的查詢目標反映出來,一些關鍵的搜索詞并不能夠實現,而一些高級檢索功能目前尚未得到普及,比如附加mdb搜索Access數據庫等,這對新聞編輯的數據搜集有一定的限制;數據庫是引擎搜索以外編輯較為常用的,其包括政府數據庫、中外文數據庫等。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開始將自己的數據門戶加以建設,以將政府信息及時提供給商業機構和公眾,比如http://www.data.gov/,其屬于美國政府的數據門戶,已經擁有高達99000個數據集,其中除了聯邦政府的數據政策以外,還包括了很多非政府機構的數據,比如組織、大學和相關部落等。同時,編輯要獲取大量的公開數據,其還可以從統計數據庫和統計網站等獲取,比如http://data.stats.gov.cn/,其屬于國內統計局的公開數據。隨著網絡論壇和數據站點的不斷發展,其也成為眾多新聞編輯搜集數據的主要途徑,其不僅可以通過網絡調查獲取結果,還可以發起網絡投票等方式進行。
(二)數據加工
新聞編輯搜集到的數據大多是隱匿的,且很難集中,而要將這些信息的價值發揮出來,必須先加工處理這些分散的數據,并在龐雜的數據中提煉一些精簡的內容,以確保新聞的價值性和新鮮性。對于新聞編輯工作而言,數據搜集只是第一步,加工整理龐大的數據信息才是關鍵的部分。而在加工數據時,編輯需要先將多余的干擾數據去除,特別是一些缺乏準確性的數據,盡量做到少而精。同時,以統一的格式來轉化數據,并及時計算和測試數據。在加工數據的過程中,新聞編輯需要對容易錯誤的數據信息加以高度重視,比如概念性數據,其中就包括百分比的使用,避免將40%~60%寫成40~60%這種情況。另外,注意增加和縮小倍數的問題,因為一旦在這些關鍵內容上出現錯誤,將造成科學性的錯誤,甚至可能對社會引起不良的影響,必須嚴格進行數據的加工。總之,在數據新聞學中,編輯是新聞傳播過程中的把關人,其具有報道研究成果和真實性的重任,必須不斷提高個人警覺性,以免出現數據錯誤的情況,而這都需要新聞編輯具備比常人更高的數據敏感度。
(三)數據呈現
數據可視化是數據新聞不可缺少的概念,其對大量的技術領域都有涵蓋,比如人機交互、圖像處理和計算機編程等。在信息化時代,新聞和數據能夠通過可視化技術實現融合,發布的方式也能實現多元化,比如動態信息圖和信息圖標等,以實現數據新聞的全面性。而數據編輯需要結合數據可視化技術,將一些抽象、復雜的數據轉變的生動、具體,以確保數據潛力的呈現。同時,新聞報道的視角也因為數據可視化技術得到擴展,這不僅能夠利于激發新聞編輯的探索欲望,還能為新聞編輯提供更加便利的技術工具。目前,越多越多的可視化服務都為用戶免費提供,比如MangEyes網站,只要用戶將相關數據上傳,就能實現可視化圖表。所以,新聞編輯通過這些工具的使用,能夠快速、準確的將數據生成想要的圖表,可以大大提高新聞呈現的效率。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聞學領域中,數據新聞學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必須趨勢,對生產和傳播新聞的傳統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相關新聞工作者的角色也有了質轉變,且提高對對其工作能力的要求,比如編輯和記者等。在數據新聞學中,不管是搜集數據還是處理加工和新聞編發,新聞編輯都能一氣呵成的完成,并能通過數據深度挖掘新聞的內涵,其中就涉及了傳統新聞報道中記者的部分工作,這也是新聞編輯能力重構的一種具體表現。
參考文獻
[1]張炯.數據新聞學與新聞編輯能力重構[J].編輯之友,2014,(3):45-48.
[2]郭建永.試論數據新聞學視角下的新聞編輯能力重構[J].科學中國人,2015,(11):88-88,89.
[3]吳雨陽.數據新聞學對新聞編輯能力重構的探究[J].魅力中國,2014,(12):295-295,297.
[4]牡蘭.數據新聞學與新聞編輯能力重構[J].速讀(下旬),2014,(9):254-254.
[5]彭蘭.“大數據”時代:新聞業面臨的新震蕩[J].編輯之友,2013,(1):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