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嘉楠 張巧平 邱秀芳 章少重
摘要:水資源如何進行合理開發、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水污染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本文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人與水環境和諧發展的理念,以梅州五華三大水庫為研究對象,對目前水環境保護過程中存在的水環境治理、生態遷移、生態保護補償、節約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進而形成“美麗鄉村”視域下的水環境保護研究建議或措施,為粵東地區其他區域的水環境保護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水環境;保護;和諧發展;美麗鄉村
中圖分類號:X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1-0243-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140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sight of beautiful country - acase study of wuhua area in meizhou
Xie Jia'nan 1, Zhang Qiaoping 2, Qiu Xiufang 3, Zhang Shaozhong4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 Guangdong Industry and Trade Polytechnic,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China)
Abstract: A series of major issues such as how to develop water resources rationally,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scientifically manage water pollution are the bottlenecks of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is article adheres to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es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water environment. Taking the three reservoirs in Wuhua, Mei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cological migrat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mpens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 and other issues to conduct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d then form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perspective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proposals or 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other regions of eastern Guangdong.
Key words: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autiful country
1 目前梅州五華庫區存在的水環境問題
水環境保護建設對于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地區的環境以及經濟發展影響深遠。目前,我國的水環境保護工作于全國大部分地區而言尚處于起步階段,水源區環境保護與發展在進行探究和探索。以梅州市五華縣三大水庫為例,發現了水庫發展的很多共性問題。生態環境的惡化、管理的疏忽對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十分不利。
1.1 現行水庫管理問題與居民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環境污染
由于歷史和經濟等多重原因,梅州五華地區的三大水庫存在建成后疏于管理的狀態,水庫存在不少問題,形勢不容樂觀。其中益塘水庫建于1974年,主壩是均質土壩,最高壩高42米,壩頂高程159.03米,該水庫曾受臺風及暴雨影響,壩后坡142米高處出現濕潤,面積44平方;益塘水庫目前已開發成當地一處休閑景點,有觀光、釣魚、游覽等項目,由于水庫管理人員對于水庫管理知識更新不及時,且當地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相對較弱,破壞植被等現象時有發生;作為一級飲用水源的桂田水庫,出現疏忽管理現象,時有周邊居民在庫區垂釣,存在安全隱患及水質污染問題?!岸帻堉嗡睅聿块T協調難、責任落實難。在目前管理體制中,“多龍治水”的特征比較明顯,存在輕管理、責任不明的狀況。因此,水庫管理、水資源保護等問題應是相關部門的首要任務。
1.2 水庫移民的特殊性與復雜性
據了解五華三大水庫之一的桂田水庫上游生活較多農民,受歷史原因與自身因素影響,長期居住于水庫上游。由于環保意識薄弱,庫區農民隨意丟棄生活垃圾,堆放飼養畜禽糞便,就地焚燒秸稈,排放生活污水,對于水庫水環境的保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訪談中,了解到因水環境受到污染,庫區周邊居民不飲用庫中水。此外,居民遷移及安置等項目在該地區進展緩慢。
1.3 水庫硬件設備更新緩慢與管理不完善
五華縣三大水庫地理位置分布不均,除益塘水庫,其余兩個水庫建設于相對偏僻山區,交通不便,道路崎嶇,部分路段無安全保護設施或被前來垂釣的居民人為破壞,辦公條件相對落后,從鄉鎮到庫區路途遙遠。除此之外,資金的缺乏使得水庫很多應具備的硬件設施跟不上;工作機構不夠健全;缺乏信息公開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工作稍滯后;缺少學習水庫管理經驗與交流平臺,因此導致水庫管理工作水平低下,更新基本信息緩慢,給水庫保護、管理帶來不便。
1.4 水源區生態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矛盾突出
水庫周邊地區經濟發展類型單一,受限制因素眾多。調查發現,水庫周邊,為保護水資源,對工農業的發展采取了限制,這就造成了庫區周邊居民收入困難,水源保護區域內人民群眾的經濟水平低下。甚至形成一個環形的“貧困帶”。
2 針對當前問題的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我們要有所反思,認真總結。從當地水環境的現狀出發,了解原因,找到其本質。根據上面所述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2.1 實施移民安置與生態補償舉措
國家于1991年頒布了《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移民安置規劃的核心是移民的生產與生活安置,也就是新農村建設。制定切實可行的水庫移民規劃,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使得后期安置有較為可靠的保障。根據五華縣當地水環境及現行水庫管理條例,研究制定以地方補償為主、中央財政給予支持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辦法。鼓勵受益地區與保護生態地區、流域下游與上游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系。鼓勵在具有重要生態功能、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受各種污染危害或威脅嚴重的典型流域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加快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標準體系,健全配套制度體系??赏ㄟ^受益地區安置一批,發展生產安置一批,生態移民安置一批的途徑分批化解矛盾。
遷移居民補償實行的基本政策是前期補償、補助和后期生產扶植。對水庫移民的補償的基本措施可以考慮以下四點建議:第一,根據科學計算移民安置區的容量,合理規劃移民安置,最大限度的盡可能減少生態破壞。第二,完善和規范移民補償政策,落實庫區移民補償,為移民生產、生活提供保障。第三,因地制宜,靈活多樣進行移民補償,可采取貨幣補償、土地、房屋等置換、參股分紅、崗位安置等方法方式進行移民補償。第四,積極發展農村生態旅游行業,發展移民新村生態旅游,使其成為提高移民收入的方式之一,引導移民盡快走上致富的道路。
水庫移民是進行庫區環境綜合治理的契機。通過移民來改善生態環境,可在人們環境保護意識增強的同時,使得水庫移民和當地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效地結合起來,確保庫區與安置區的良性發展。
2.2 健全庫區管理機制
根據《中小型水庫安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相關部門要不斷健全管理機制,明確不同管理機構所屬水庫的管理主體和相關負責人,將水庫管理職責落實到實處。在分析水庫管理現狀的基礎上,針對水庫存在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體制不順、經費無保障、缺乏運行管理監測設施、無運行管理資料記錄、安全隱患、水庫效益欠佳等問題,應及時完善,進行有效應對。第一,政府要充分認識水庫安全運行的重要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備,加強通訊設施建設。第二,加強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組建專業、高素質人員隊伍。第三,提供與優秀水庫管理團隊的學習交流平臺,相關部門定期開展相關技術培訓與安全教育活動,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第四,加強交通安全建設,水管單位應聯合相關部門,對水庫周邊的道路,安全設施進行修繕或重建。第五,進行監督檢查和跟蹤分析,督察行動要同生態保護補償工作有機結合。對生態保護補償工作落實不力的,啟動追責機制。
水庫分布廣泛的特點,給實際的管理工作帶來了許多難題,需通過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健全制度,完善體系等對策加強水庫的管理工作,保證其安全、穩定運作。
2.3 完善庫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偏僻水庫地處農村區域,由于資金的匱乏,環境基礎設施配套的不完善。如調查中發現的庫區周邊無固定的垃圾投放點,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等情況,對庫區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加大對庫區周邊環境治理的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必須完成的任務。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與鄉村組織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多方籌集資金,加大環境治理的資金投入。地區環境基礎設施的建立,有利于水環境治理的實現,對美麗鄉村的建設具有推動作用。
2.4 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
由于居民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對環境保護和治理的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高,導致當地環境治理得不到有效地整治。為此,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提幾點建議:第一,發揮對生態環境保護的主導作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法規政策,創新體制機制,加大政府服務力度。第二,根據水污染防治法規定,環境保護部門盡快劃定五華縣水庫水源保護區,明確水庫的法律地位,依法保護水環境。第三,發揮示范作用。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環境治理,美麗鄉村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第四,加強輿論宣傳。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依托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典型示范、展覽展示、經驗交流等形式,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強化公民環境意識,使群眾對生態環境治理有一個基本認識,從而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
2.5 科學發展庫區經濟
庫區經濟只能依托現有的山地、水源等自然環境資源進行發展。庫區生態環境脆弱,對于庫區經濟發展有所制約。發展必然會用到庫區特色資源,因此需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策略,推進當地產業發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政府加大庫區扶持政策,庫區依托山地資源、水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與農業科研單位合作,引進先進技術,結合梅州五華當地特色農業,加大茶葉、柚子等特色產業的發展。第二,規范庫區養殖業的發展,規范化操作,生態化運作。第三,針對庫區農民文化程度低、技術不足的現狀,扶持和鼓勵當地龍頭企業參與其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提高庫區經濟水平,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達到利益共享。
庫區經濟發展,需堅持“嚴格保護、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3 結論
水源區生態環境的優劣,取決于保護力度與治理措施,這不僅僅需要政府的重視與資金、人才、技術的投入,更需要健全水源區水環境保護機制作為制度保障。從源頭上保護水環境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個不斷摸索,繼續完善的過程。保護水資源,建設美麗鄉村,我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汪勁著,環境法律的理念與價值追求[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6.
[2]傅爾林,姚愛軍.廣東省水庫庫區生態經濟脆弱帶問題的研究[J].廣東水利水電,2002,(a03):46-47
[3]申海蓮,張華,許力.我國小型水庫現狀及整治對策[J].節水灌溉,2007(08):71-72+75.
[4]吳潔敏,韋娜,陳紅路.水源型水庫整治及保護利用研究[J].價值工程,2015,34(25):183-185.
[5]謝東青,姜春紅,林靜雯,吳丹,王丹丹.沈陽輝山水庫流域環境污染現狀調查及綜合整治[J].沈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6(06):437-441.
收稿日期:2017-11-22
作者簡介:謝嘉楠(1996-),女,大專,研究方向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