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為教育?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自內而外引發出來,以成為現實的發展狀態。教育的宗旨——人的發展,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熱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回望我們的教育,充斥著家長的抱怨,學生的哀怨,教師的埋怨。誰之責,無人錯。還是要回到最初的源頭,反思我們教育的初心何在?作為一個新老師,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繁瑣的教育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呢?
關鍵詞:愛;初心;分享
分享幾個發生在身邊的片段:
某初二學生的家長(背景:孩子已埋頭苦讀到凌晨一點,可仍有幾張試卷沒有寫完):“如果我有幾百萬,就不讓我家孩子讀書了,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經常熬夜,對他的身心該有多大的影響啊?”更有甚者,直接幫助孩子完成作業,只是為了孩子爭取更多的休息時間。
某初三學生:“我很苦惱,我覺得學習十分無趣,死板。只是為了考試,毫無意義。考試后,家長關心分數,在他們眼里似乎孩子沒有高分就是丟臉的事。我們所謂學到的東西怎樣真正被利用?我們就像長著翅膀的鳥,知道一切飛翔的要領。知道怎么躲避障礙,背的都會唱出來。結果真正讓我們飛的時候,我們個個摔在地上,我們不敢實踐。”
某初中教師:“孩子的臉上已經沒有了色彩,沒有了喜怒哀樂,沒有了思維的火花,剩下的只有一張張蠟黃的臉,木訥的眼神。孩子們變得都不會玩了,他們一下課就疲倦地趴在桌子上的時候,發自內心地喊道‘我好累。”
這些口口聲聲被我們稱為“民族希望”“祖國未來”的花朵們正在經歷著什么?從一個個鮮活個性的生命變成我們所謂的“好孩子”。沒有主見,沒有行動力,沒有感恩之心,難道這就是我們教育的本意嗎?身為師長,當您千方百計地想把一個孩子教育成您心目中的好孩子時,您必須正視這樣一個事實:青少年身心的成長是一個痛苦而復雜的過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我們做老師的更是如此,以愛為名,靜等花開。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的范例,對青年個人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宣言、任何獎懲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們要想走進兒童的世界,就要尊重本能,保留孩子的好奇心、童真和想象力;堅持兒童的立場;關注兒童發展的完整性,強調人格引領和文化對兒童的熏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告誡世人:“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教育就是種花收果,你只管耕耘播種、除草施肥,至于陽光雨露,也得順應幾分天意。今天,我們的教育航船正劈波斬浪,高歌猛進。越是這樣的時刻,我們就越需要多一些清醒和冷靜,越需要多一些反思和追問。但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能否在所涉及的范圍內作一些改變,或許可以改變孩子們的一生。教育本是個可以產生奇跡的地方,而我自身的成長經歷就是遇到了一些恩師,是他們教會了我堅持,是他們教會了我有夢想一定要追,是他們在人生轉折點給我指明了方向;如今,我接過恩師們的接力棒,將這份神圣的使命傳承下去。“用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成了我的信念,不管將來如何變化,這份初心不變。
教師眼中有“人”,富有人道精神,面對學生時,他才能真正地以人為本,注重細節和習慣的培養。“真正的教學,必須是以人生為中心的,里面跳動著真實的生命。”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對學生成長的意義到底有多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王某,調皮,搗蛋,典型的問題學生,課堂上的表現更是讓人窩火:交頭接耳,扔小紙團。到了11月份,天氣漸漸涼了下來,我看他還只穿著單薄的襯衫,當時也沒說什么。批閱到他的思考集時,寫了一句話送給他‘孩子,天氣涼了,要多穿衣服。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居然回了‘謝謝。驚訝之余頗為感動,后來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才知道他生活在離異的家庭,沒有媽媽,爸爸不管,沒有人告訴他是與非,也許,他的調皮搗蛋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在尋求關愛,尋求關注。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也許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一次深刻的交流之后,王某課堂上安分了,作業也改善了許多,畢業之后也會經常回學校來看看。
夏某,一位內向但自尊心又極強的女生。父母離異,一直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奶奶過世之后,就和爺爺相依為命。和她交流,頭永遠是低著,排斥你對她的關愛,甚至你拍到她的肩膀她都會躲閃。特殊的家庭環境,特殊的個性,我們要給予特別的愛。作業本上鼓勵的話語,課堂上關愛的眼神,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慢慢的,她會和我講她的一些小心思,可以是學習上的困惑,也可以是青春期的困擾。今年教師節我收到了一份最珍貴的禮物——是這個孩子寫給我的,她說,你是我最喜歡的老師,沒有之一。看到這句話時,熱淚盈眶,是的,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有著一顆善良,積極向上的心,我們是最最普通的初中教師,但可以盡我們微薄之力,指引他們一個光明的明天。
教育之初心在點亮人生,而不是成為毫無創新意識的考試機器。教育即生長,一個想象大膽的人,一個性情完滿的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一個心靈溫暖的人,一個靈魂豐盈的人,一個精神崇高的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難道不是既優秀又幸福的人嗎?就算用功利標準衡量,這樣的人在社會上難道不更有希望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嗎?
作者簡介:陳琳,中學二級,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溧城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