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彩
摘 要: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數學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以它獨特的風格,承擔德育的任務。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努力探索德育功能,融德育于數學課堂之中做了一些嘗試,從而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關鍵詞:學生;德育;數學;教育
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規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素質的系統活動過程。數學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它獨特的風格承擔德育的任務。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努力探索德育功能,融德育于數學課堂之中做了一些嘗試。
作為數學老師兼班主任的我,常常有這樣的困惑:德育教育并不只是在一節班會課就能完成的,學生也已習慣了這種教育方式,那是否有更好更新穎的方法呢?教師若能在平時的教學中適當、適時、自然地滲透德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教學中蘊涵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所以,我們要善于把握時機,吃透教材,挖掘到掩藏在知識下的哲理,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德育,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充分發掘教材,德育教育貫穿始終
在數學教材中,思想教育內容并無明顯的呈現。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組織教材,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
德育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從各個方面見縫插針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學科教育中更應該貫穿思想道德育。
數學雖然只是一門普通的中學科目,不是專門的德育課,但是其中也體現著不少的人生哲理,如坐標系與點的關系就猶如人與社會的關系;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體現的則是最簡單的就是捷徑、就是好的;再比如各種數學運算技巧反映的就是生活技巧,很多事,我們只需要轉個彎就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這就說明教師如果能在數學課堂上貫穿德育教育,比起專門的德育教育,或許會事半功倍。這樣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數學的教學中,既增加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精神。
二、運用生活數學,培養學生道德情感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徑。
為了得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個結論。請同學們討論:我們公園的綠地上為什么會留下一串腳印,有些人為了到涼亭玩,總是愛沿著箭頭虛線路線行走?找找其中原因。
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了。有的回答說:這樣直。有的回答說:這樣快。有的回答說:這樣短。也有的回答說:這樣破壞綠地……
經過共同討論得出結論: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同時強調指出:這樣行走雖快,但破壞環境,是沒修養、沒有公德的。同學們今后不僅要提高自我修養,遇到諸如此類的情況也要站出來加以制止。進而提出:如果你是建筑設計師,你會如何設計我們的公共場所?使我們的家鄉美觀、漂亮,綠地能免遭破壞又方便行走?
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和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觀察、聯想,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學會用數學的角度來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增強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同時,也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利用數學史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工作中要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要與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相結合、滲透,貫穿在各科教材中及學校各項活動中,并力求生動和形象化。我國古今數學的輝煌成就,能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例如從上古的結繩記數到中古的《九章算術》是我國最早問世的數學成就;我國古代數學家對圓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晉時期的劉徽開始,到南北朝時祖沖之對圓周率的準確計算大大早于歐洲;近代的華羅庚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做出了卓越貢獻。
四、教師的表率作用
古今中外的人們是這樣概定教師的:“師者,人之模范也。”可見教師在人們心目中地位之高,也說明了教師的責任之大。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有的學生計算概率時出現錯誤。更多的學生只計算了概率,卻忽略了得分規則。
總之,德育教育是數學學科的一個重要任務。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有強烈的德育意識,在數學教學中應充分發掘學科的德育因素,不失時機的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做到“教書”與“育人”的雙豐收!數學語言的絕對精確性,清除了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現象。而數學語言所表達的豐富的創造性的數學思維過程,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參考資料:
[1]王冠軍.利用初中數學教學實現德育教育的策略探微[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11):15.
[2]徐玉榮.論德育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4):44.
[3]孫曉琳.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07):145.
[4]蔡結穩,吳少軍.淺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德育的有效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7):117-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