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理生理學是醫學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課程之一,而病理生理學實驗課教學在醫學生的教學培養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我院病理生理學課程的特點和現有的實驗室條件,教師應因材施教和改變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和師資水平,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科研思維和臨床實驗技能。
關鍵詞:病理生理學;教學質量;實驗教學;能力;改革
病理生理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均很強的重要基礎課程,主要任務是闡明疾病的本質,研究疾病中機體的功能和代謝的變化,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所以,病理生理學是一門與醫學、生命科學密切相關的綜合性學科。這樣的學科性質也就決定了實驗教學在病理生理學中的重要性,因此本科教學更要結合實驗教學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科研素養及綜合能力。目前,我院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實驗內容較單一,學生往往按部就班的依據實驗結果重述理論,忽視對學生動手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嚴重束縛了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不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和科研思維、臨床思維的培養。本文將淺析病理生理學實驗的改革方法,使實驗內容多樣化,不僅保證教學質量,還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 優化實驗內容,豐富教學方法
1. 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醫學教育不僅要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而且應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從我院的實驗教學狀況看,常常忽視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問題,這與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要求是相悖的。而且醫學院校培養的是醫務工作者,今后服務的對象是病人,觀察事物不能僅僅局限于單一現象。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因材施教,實驗內容要做到精少但新穎,且每次實驗課應有所側重,有難度,有新的要求。
2. 更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
(1)監督學生預習,提高實驗操作能力
一個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實驗預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長時期的過程中,發現我院學生大部分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狀態,對所做內容一知半解,他們的預習也只是簡單的照抄教材。實驗原理聽教師講,實驗過程照本做,對許多問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樣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實驗操作能力是學生開展科學實驗科研的基本功,有了好的科研設計,同時也需要好的執行力,才能達到可以預期的目標。通過充分預習實驗內容,將當次實驗的目的原理和方法預習透徹,并將自己對這次實驗的看法和疑問帶到實驗中,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鍛煉了綜合分析能力,培養科研實驗設計和創新能力。
(2)規范實驗報告的書寫,融入醫學論文寫作
實驗報告是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對實驗結果的總結。它不僅能反映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還反映學生研究、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我院學生實驗報告存在問題很多,比如在記錄的實驗數據或者描述實驗現象不夠準確,有的為了追求實驗陽性結果而篡改實驗數據。這種一成不變的實驗報告缺乏真實性和創新性,反而加大教師的工作量,為了更好地保證實驗報告質量,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當要求學生依照把醫學論文寫作的基本模式,目的在于訓練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素養,同時體會整個實驗過程的科學合理性與可行性,使其意識到科學素養的重要性。
(3)完善實驗考核方法
傳統的實驗考核多以學生的實驗報告、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印象為依據,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既不客觀也不利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通過借鑒本校南京醫科大學或其他高校的考核方法,在結合我院病理生理學實驗課的特點及學生的綜合條件,并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更系統的,實時的,有效地進行實驗課考核。實驗課考核辦法完善的最終目的是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也提高學生對實驗課重視程度,這樣也有利于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 結合臨床,引入病例分析
學好病理生理學就要有主動聯系臨床的超前意識,因為病理生理學既有基礎的一面,又與臨床醫學密切相關,最終是為臨床服務。在病理生理實驗課中,要恰到好處的引入相關病歷討論,克服過去枯燥無味的上課模式。學生通過參與病例討論,可增強其對學習的欲望和熱情,使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相結合,從而達到開闊學生視野、擴展臨床思維方式、問題舉一反三的教學目的。有利于學生今后在醫療機構工作中臨床醫學思維的形成以及科研工作奠定基礎。
三、 改變實驗室條件,引進新科技,開闊學生視野
在我院由于實驗室條件限制,課時有限,地域藥品限制等原因,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中,比如家兔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無法實施,導致無法觀測結果。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建議引入虛擬實驗仿真軟件,增強學生對病理生理學的濃厚興趣。在模擬實驗室,學生對實驗操作過程進行反復的練習,便于充分理解和掌握。因此該系統對于實驗教學以及理論的學習大有裨益,便于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而且通過實驗教學的輔助作用,加深學生對理論課程的理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虛擬仿真實驗不僅有效的聯系理論,加深理解課堂內容,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充學生的知識,使學生的知識真正達到融會貫通。
總而言之,教育改革的出發點是培養和發展優秀人才。在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僅鞏固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擴展了知識面,同時這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化實驗教學,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對促進病理生理學實驗管理水平及教學質量提高具有十分重要意義。通過加強病理生理實驗教學改革,監控實驗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和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保證我國未來的教育質量,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務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徐有志,盧海妹,李菲菲等.病理生理學探索式綜合設計性實驗在醫學生“科研早接觸”培養科研素養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20):165-165.
[2]丁伯平,陳國祥.在醫學機能實驗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素質教育[J].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12,(14):1722-1723.
[3]李樹平,張荔茗,費嫦等.優化專業實訓平臺,提高學生操作能力[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2,32,(3):439-440.
[4]宋青云.有效提高藏醫藥學生化學實驗報告書寫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04-105.
[5]梁宇濤.虛擬現實技術及其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3):81-85.
作者簡介:吳瑕,江蘇省南京市,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生理學病理生理學教研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