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俠
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階段誦讀、背讀優秀詩文不少于160篇,課內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闭n標在實施意見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為落實課程標準的精神,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各校都開展了紅紅火火的主題閱讀活動,學生受益很多,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小覷。
我通過聽課發現老師們開展主題閱讀,但是上課卻抓住課文的內容不放,只深挖洞,不廣積糧。給課外閱讀材料的時間少的可憐——只二三分鐘,走過場的讀一讀,更別說把在教材中學到的閱讀方法,表達特點運用到閱讀材料中了。這樣的主題閱讀課,只是披著主題閱讀華麗的外衣,舊山流舊水,新瓶裝老酒罷了。
2017年5月17日,我參加了旗教育局組織的股級干部培訓,在錦山小學聽了張艷紅老師的主題閱讀課《三個兒子》,張老師的課如雨后的空氣令人清新爽朗,讓我聽到了一堂真正的主題閱讀課。
上課伊始,張老師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讀課文“老爺爺問什么說只看見了第三個兒子”?先讓學生讀1---6自然段,想一想三個媽媽眼中的兒子是怎樣的?學生匯報:第一個兒子“聰明可愛”,第二個兒子“歌聲動聽”,師指導朗讀,體會媽媽當時的心情,讀出媽媽自豪、驕傲的語氣。第三個兒子沒什么特別的地方。
學生讀好1---6自然段后,教師指導學生讀第8自然段,體會這是一桶怎樣的水?怎樣讀出水的重?通過采訪形式,體會媽媽為什么會走走停停,從而體會水桶的重,急需幫助。
讀好1-6自然段后,讓學生默讀9---11自然段,畫出三個兒子的做法。學生匯報三個兒子的做法,第一個翻跟頭好看,第二個唱歌好聽,第三個幫媽媽提水。通過體會人物心情,讀好寫三個兒子的句子。
在學生體會好三個孩子的特點后,回答老爺爺的問題:為什么老爺爺只看見了第三個兒子?此時學生明白了,因為第三個兒子懂得孝敬父母。老師在處理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沒有抓住第三個兒子孝敬美德不放,沒有給學生講很多孝敬父母的大道理,沒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涵,而是把時間用在了學習語言上,用在了運用語言上。老師大屏幕打出三個兒子,三個媽媽不同表現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用哪三個詞連接起來的:
一個媽媽...... 一個孩子......
一個媽媽...... 一個孩子......
另一個媽媽...... 另一個孩子......
通過體會兩組句子,體會“一個......一個......另一個......”的用法。教師及時讀寫結合:
先出示三個小學生在操場上活動的畫面,再讓學生看圖寫話:
操場上,小朋友在活動。一個_________,一個___________,另一個____________。
當學生會用這個句式說完整話后,教師又設計了一個詞語加油站環節:
輕盈 滿頭大汗 快活
像燕子一樣快 像風一樣快 上下翻飛
這樣的練習,學生不僅學會了用“一個一個另一個”的句式說話,還能把句子說得更具體了。這樣環節的設計扎實有效。
課文學完以后,張老師又及時讓學生讀課外讀物《一粒種子》中的《動物開會》,把在本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及時運用到這篇文章中“想一想人物說話時的語氣,練習讀好人物對話,并把朗讀展示出來”。課外讀物讀完以后,教師能及時展示學生的朗讀,朗讀環節的設計不走過場。更難能可貴的是教師還設計了說話環節:
根據文章內容填空:狗熊真________!老虎大王讓他通知開會,一次________,一次______,最后一次_______。在課文中學到的句式得到了鞏固與加強。真正做到了在教材中學方法,在閱讀資料中學會運用,舉一反三。從而實現了主題閱讀以一篇帶一篇甚至帶多篇的目的,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陶冶了學生情操,啟迪了學生智慧,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這樣的主題閱讀課,才是真正的主題閱讀課,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指日可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