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摘 要】我國地域遼闊,公路運輸在我國運輸行業又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公路運輸質量對于促進國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分析了影響公路經濟效益的幾個主要因素,并從制度建設與技術創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針對性措施。
【關鍵詞】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廣告經濟;行政規制;職能定位;公路產業;協調發展
0 引言
交通運輸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而公路運輸在我國交通運輸業中又占據著半壁江山,建設快速高效的公路運輸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基礎。新中國建立后,我國的公路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是近二十年來,公路建設達到了頂峰,而公路作為一種基礎性資源,其運營與管理還沿襲了許多計劃經濟的模式,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其深層次的弊端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逐步凸顯出來,在這種背景下,對公路經濟需要重新定位和認識。考慮到影響公路經濟效益的因素眾多,不單單是技術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體制制度方面的約束,本文探討了影響公路經濟效益的幾個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改善措施。
1 公路經濟效益具體體現
公路的經濟效益可分為直接的和間接的兩個方面,前者與公路的修建、養護和運營有關,也就是在公路的運營與管理過程中,公路系統內部相關部門得到了經濟收益,提高了公路系統的經濟基礎和硬件條件;同時考慮到公路運輸質量的改善及其運輸環境安全度與暢通性的提高,將降低運行總費用,縮短了時間,這些外部效益亦可納入直接經濟效益,而與之相對的間接經濟效益是公路運輸中一些特定項目要素的改變而產生的經濟效益,比如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降低了事故的發生;又如通過綜合整治或提高公路等級等措施,改善了公路周圍的運營環境,減少了一部分運輸費用;再入通過制度建設或相關科技改革的運用,形成了綜合的連鎖經濟效益,諸如此類的外部經濟效益也可以納入間接經濟效益的范圍。
2 影響公路經濟效益的幾個主要因素
2.1 思想認識尚有不足
路政部門還存在明顯計劃經濟的烙印,除了體制制度方面的束縛外,其也束縛了路政部門員工的思想。有相當部分員工還突破不了舊的體制,不能超越和擺脫傳統體制的束縛,這影響了市場經濟觀念的建立,表現在一些員工明顯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這就決定了龐大的公路管理部門員工的個人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發揮,制約了他們在工作中的創造性思維。
2.2 管理體制尚未完全理順
如前所述,我國公路系統在管理體制上依然延續了計劃經濟,這種體制決定了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僵化。如公路從建設到建成養護所需要的費用均來自省一級的財政撥款,行業管理由省一級來完成,而具體的行政和人事管理歸地方,這種制度是有其自身的優勢,如可以讓地方與行業的積極性得到較大程度的調動,但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如公路建設與養護無法滿足省一級的計劃要求,也達不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公路建設與養護標準。
2.3 人員有超編現象
最近幾年,一些地方公路系統相關部門員工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可以用過快來描述,這使得一些地方工作人員出現了相對的過剩,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人吃路”的情況。
3 提高公路經濟效益的針對性措施
上文分析了影響公路經濟效益的幾個主要因素,總的來說,若要提高公路行業的經濟效益,圍繞我國經濟建設需要,在市場經濟思維下創造性地改變目前的顯著,從技術和制度兩方面入手,采取強有力措施,才能實現公路積極性的全面提升。
3.1 轉變思想觀念
公路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不同于一般的企事業單位,思想是創新的源泉,要全面提高公路經濟效益,首先要解放思想,讓市場經濟的思維在廣大員工的腦海里遍地開花,這樣首先有利于調動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思想的改變才能讓員工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去工作,員工的聰明才智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為公路經濟效益的提升注入活力。
3.2 推進技術改革
公路建設與維護費用對公路的經濟效益有重要影響,若能在公路的前期設計及其后續的建設中使用先進的技術,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造費用,亦可降低運營期間的維護成本,提高公路的經濟效益;另外,如能在公路中采用安全高效的管理技術,則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這樣也能提高公路的經濟效益;再者,借助于新的設計方法將運行路線的等級進行提升,還可以對線路采取取直設計,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運輸時間,間接提高了公路經濟效益。總之,公路的建設、運營與維護,要積極擁抱新技術,技術的革新對經濟效益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3.3 科學的養護與管理
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摸索出一套符合當地公路行業現狀的管理辦法,最大程度調動廣大職工的主觀能動性。有了廣大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從技術裝備和人才資源上為公路的維護提供保障;引進科學和的管理理念,提高公路養護的技術含量,對新技術與新制度要有開放包容的機制,使得公路的養護有科學技術支持,這樣會讓有限的養護資金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總之,新科學與新技術離不開制度的建設和提升,可能在某些情況下,制度的制約或促進作用是決定性的,只要廣大職工以主人翁的意識參與工作,公路的經濟效益將會得到很大地提升。
3.4 改善公路周邊環境
對公路周邊的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如常見的噪音和空氣污染等不良環境;對低級別公路路面進行改造可以提高運輸環境;在公路兩側構筑消音帶等,都可以對環境污染和噪音污染有改善作用。對于客貨運輸,要本著安全、快速和高效的原則,提高工作效率,以提升相關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的競爭力,這樣對整體環境的治理就可以提高公路的經濟效益。
3.5 轉換經營機制,拓展經營渠道
新技術和高素質的人才離不開科學合理的制度,當前公路的管理要緊跟市場經濟的步伐,以滿足市場經濟需求為目的之一,靈活調整管理機制,對公路管理部門的內部結構適時做出調整,并緊跟行業的需求,開展合理的路外業務,為創造公路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奮斗。充分利用自身行業的特殊性,通過這種資源上的優勢開展運營渠道,積極發展與公路運輸相關的產業。借鑒我國其它行業的改革思維,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讓公路系統中的各種經濟成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科學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了公路運輸的經濟效益,也是公路部門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3.6 擁抱資本市場
我國幅員遼闊,高速公路建設費用本身就非常龐大,而后期的維護費用也不可忽視。若僅僅依靠省級或者國家有關部門的投資是無法滿足的,而目前我國民間資本投資欲望很強,對于一些路段,可以通過引入民間資本、銀行貸款、申請補助等多種渠道籌集相關資金,通過引入第三方的資金、技術或管理,提高公路經濟效益。
4 結束語
總之,我國地域廣闊且公路運輸在我國運輸行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公路經濟對于國民經濟有重要意義。只有因地制宜,抓住影響當地公路運輸效益的主要因素,通過制度建設與機制創新,并全面引入新技術和新管理,才能引領公路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使得公路的經濟效益得到最大地發揮。
【參考文獻】
[1]劉碧萍.淺析公路經濟效益限制因素及解決措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24).
[2]孟建瑋.試析公路經濟效益影響因素及措施[J].現代商業, 2014(02).
[3]趙寧.試析當前我國公路系統提高經濟效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3(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