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旋
【摘 要】農業景觀的特質性主要表現在地域的環境特征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具備生態、生活、生產三方面的功能,進行鄉村旅游的開發過程之中,應當對農業景觀特質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形成全面性的認識,當前農業景觀規劃及建設之中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效的特質性保護模式及措施進行完善。
【關鍵詞】鄉村旅游開發;農業景觀;特質性;保護
在農業的特質性景觀開發過程之中,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保護,應當在保護農業自然生態以及人文歷史的基礎上,加強對農業景觀的建設,對于農業景觀的特質性需要加強保護,實現農業景觀特質性的持續利用以及有效保護,從而有效促進鄉村旅游開發水平的提升。
1 農業景觀規劃以及建設過程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鄉村旅游開發中需要加強對農業景觀的規劃及建設工作,但是,農業景觀在規劃及建設過程之中存在較多問題。主要包括農業景觀之中的核心價值日益喪失、所開發的項目以及產品雷同、農業景觀開發缺乏鄉村特色。
1.1 農業景觀之中的核心價值日益喪失
農業景觀之中具備一定美學價值以及生態價值,但是,在對農業景觀進行開發的過程之中,很多管理者以及建設人員忽視對農業特質性的挖掘,嚴重缺乏審美意識,忽視農業土地之中所承載的人文歷史信息,對于農業的景觀建設工作,過分重視色彩以及建設形式,缺乏內涵以及人文情懷,從而導致當前的農業景觀缺乏核心的價值。
1.2 鄉村旅游開發的項目以及產品雷同
農業景觀的主要特質性就是體現在生產模式、水系特點、四季變化以及植物等,特質性包含了豐富的文化以及歷史氣息。但是,目前的旅游項目大多是雷同的,比如餐飲、農家樂、棋牌樂、體驗活動,鄉村旅游大同小異,這樣的模式嚴重影響了農業景觀特質性的開發。
1.3 農業景觀開發缺乏鄉村特色
在農業的旅游開發過程之中,應當注重對特色的開發,但是,當前的旅游開發項目過分追求標準化,在建設旅游項目的過程之中,砍掉樹林以及填埋河道等,這樣就讓充滿野趣的鄉村變得毫無樂趣,這樣的標準化建設方式導致農村的景觀缺乏特色,以及日益走向平庸。
2 關于農業旅游項目開發農業景觀的特質性保護分析
2.1 農業景觀三生功能
農業景觀根據發展階段以及層次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的農業景觀,另一類是現代農業景觀。其中,傳統的農村景觀是建立在自給自足基礎上的。但是,現代化的農業景觀是建立在新設施、新技術以及新管理的基礎之上的,相對傳統的農業景觀而言,現代化的農業景觀更加具備復雜性,具備三生功能,所謂三生,就是生產、生態以及生活。第一,生產,就是農業景觀能夠生產產品。第二,生活,農業景觀之中存在很多非物質的遺產,這具有生命活力。第三,生態,農業景觀生態就是循環再生的系統。
2.2 農業景觀的特質性保護重要原則
為了保護農業景觀的特質性,需要堅持一下四個原則,第一,整體性原則,就是在開發旅游項目的過程之中,應當保障經濟、生態環境整體上的效益。第二,可持續的原則,就是在進行鄉村旅游項目開發的過程之中,不但應當滿足現代人的實際需求,而且不影響子孫后代的發展,應當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第三,應當堅持地域性的原則,由于不同的地區在農業景觀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因此,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開發。第四,應當堅持共生原則,農業景觀的生態系統和相關的子系統是相互制約以及影響的,在對鄉村旅游項目進行開發的過程之中,應當促使子系統之間有序、協調以及共生發展。
2.3 農業景觀的特質性保護模式
在對鄉村旅游項目進行開發的過程之中,應當對農業景觀的類型以及生態結構等進行評估以及監測,一方面,應當在評估及開發過程之中對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進行研究,找到影響農業景觀可持續的相關阻礙因素,另一方面,應當根據旅游開發主要目標,對農業景觀保護目標進行有效確定,在對農村的旅游項目進行開發的過程之中應當根據調查解構對農業景觀的開發環境進行研究,應當分析區域之間的生態環境狀況。
2.4 保留農業景觀的特質性體驗
鄉村一般是在廣闊的田野上,一些鄉村地區有著美麗的農田、起伏的山崗、蜿蜒的河流及美麗的樹林等,這些都是農業景觀所具備的一種特質性,農業景觀的這些特質能夠有效提升游客的體驗,這些也體現了著名的思想家海德格爾所言理想的生存狀態,就是“詩意的棲息”。在農業景觀的設計過程之中,就應當發揮這些特質,保存農業景觀特質帶給游客清新、自然的體驗。廣西地貌總體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狀。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環繞,中部存在較寬廣的平原,主要包括了郁江平原、潯江平原和玉林盆地等。河流眾多,水力資源異常豐富。石灰巖廣泛分布,加上該地區高溫多雨,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觀。因此,廣西需要保留這些特質景觀,對其進行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廣西同時也是農業大省,其農業歷史悠久,包括農業技術、農具、服飾等都很具有特色,但是,廣西并未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關聯在一起,當前的很多園區之中缺乏特色的農業文化景觀,這一點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必要規劃以及完善。
2.5 延續農業景觀的自然人文氣息以及多樣性
農業景觀是包括了一定人文以及歷史氣息的農業活動景觀形態,如新疆的坎兒井、廣西的龍脊梯田等,與工業景觀以及城市景觀進行比較發現,農業景觀具備特質性,這些特質性是農耕活動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積淀而成的生態系統,是和當地土地形態、社會、風俗、經濟、文化綜合交織的一種土地形態。農業景觀是自然和人文相互結合的產物,包含人類以及鄉村社會所具備的獨特以及多樣化的生存方式,也體現了人類和自然的協調發展。因此,為了保護農業景觀特質性,需要延續其中的自然人文氣息以及延續景觀形態的多樣性。如,具有“世界梯田之冠”美譽的龍脊梯田,其最典型的就是平安壯寨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這樣的兩處梯田一方面具備大刀闊斧砍削,另一方面,也具備絲絲入扣的精雕細啄;不但顯得氣勢磅礴,而且具有清秀藝術情調。由于山行各異,呈現兩種互不雷同詩域畫境,兩者雙壁輝映,構成北壯和紅瑤兩個文化空間,可謂組合巧妙,相互輝映。在農業景觀特質性的挖掘之中,應當發揮出其獨特的景觀價值,體現其自然價值以及文化價值。
3 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景觀的特質性需要進行保護,這對于提升鄉村旅游開發的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農業景觀規劃以及建設當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完善,尤其是加強對農業景觀特質性保護工作。
【參考文獻】
[1]單福彬,周靜,李馨.鄉村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多層次評價——以遼寧赫圖阿拉村為例[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7,31(12):196-202.
[2]李春.風景區旅游廁所設計及實踐研究——以南寧青秀山風景區旅游廁所為例[J].價值工程,2017,36(33):204-205.
[3]羅智穎.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上虞區下管鎮為例[J].價值工程,2017,36(33):16-17.
[4]劉銳,陶卓民,李濤.鄉村景觀資源特質性游客感知研究——以合肥大圩鎮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2):54-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