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亮
【摘 要】目的:分析超聲診斷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104例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超聲診斷,分析病變瓣膜分布、累及情況,并將104例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分為70歲以上組和70歲以下組,對比兩組患者的病變瓣膜分布、累及情況。結果:本組104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經超聲診斷發現,以主動脈瓣病變為主,而主動脈瓣、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病變最為少見;70歲以上組患者的主動脈瓣病變發生率大于70歲以下組,主動脈瓣合并二尖瓣發生率小于70歲以下組,經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病變瓣膜可累及瓣葉,包括瓣葉基底部、邊緣、上瓣葉,甚至瓣葉鈣化粘連等;其中累及瓣葉基底部最為常見,累及瓣葉邊緣最為少見,70歲以上組患者瓣葉鈣化粘連發生率顯著大于70歲以下組(P<0.05)。結論:超聲診斷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的效果效果,可顯示病變瓣膜分布、累及情況,對于指導治療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超聲;診斷
【中圖分類號】R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01
心臟瓣膜病是指心臟瓣膜因風濕熱、缺血性壞死、感染或退行性改變等,瓣膜結構缺損,導致心臟血液循環障礙[1]。對于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而言,病因與心臟瓣膜退行性改變密切相關,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由于病因較為隱匿,給臨床診斷帶來較大困難。目前,超聲作為篩查、診斷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的首選影響學方法之一,操作簡便、無創傷性、安全性高、可重復檢查等,可直接反映受檢者心臟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對于顯示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病灶的基本情況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一系列研究表明,超聲檢查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過程中,可反映患者心臟瓣膜呈現不同程度的病灶,且分布不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病變類型。對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超聲診斷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確診的104例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男患65例、女患39例;年齡范圍62.7~78.8歲、平均年齡(68.4±4.9)歲;排除風濕性、感染性缺血壞死性心臟瓣膜病等;根據年齡是否大于70歲分為70歲以上組和70歲以下組;其中70歲以上組65例、70歲以下組3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IU22彩超進行超聲檢查,探頭頻率為2.25 MHz;取左側臥位后,取心尖四腔切面,顯示二尖瓣前后葉瓣環運動的二維彩色速度圖,將取樣容積分別置于室間隔和左室側壁二尖瓣瓣環水平處,測量心肌的血流動力學參數;并切換至血流多普勒模式,測量二尖瓣口舒張早期、晚期充盈速度;此外,測量患者的左房右室和主動脈內徑,觀察瓣膜形態結構、活動范圍和分布情況;本組病例的超聲檢查均由一資深超聲科醫師完成,各個指標均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
1.3 觀察指標
觀察病變瓣膜在主動脈瓣、二尖瓣、主動脈瓣合并二尖瓣、主動脈瓣、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的分布情況,以及病變瓣膜的累及情況,包括心瓣葉基底部、上瓣葉、瓣葉鈣化粘連、瓣葉邊緣;并對比兩組患者的病變瓣膜分布、累及情況[2]。
1.4 數據處理方法 計數資料使用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病變瓣膜情況分析對比
本組104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經超聲診斷發現,以主動脈瓣病變為主,而主動脈瓣、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病變最為少見,70歲以上組與70歲以下組患者的二尖瓣、主動脈瓣、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病變發生率,經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70歲以上組患者的主動脈瓣病變發生率大于70歲以下組,主動脈瓣合并二尖瓣發生率小于70歲以下組,經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病變瓣膜累及情況分析對比
超聲診斷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發現,病變瓣膜可累及瓣葉,包括瓣葉基底部、邊緣、上瓣葉,甚至瓣葉鈣化粘連等;其中累及瓣葉基底部最為常見,累及瓣葉邊緣最為少見,70歲以上組患者瓣葉鈣化粘連發生率顯著大于70歲以下組(P<0.05),除瓣葉鈣化粘連外,兩組患者的病變瓣膜累及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上,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的發病率、嚴重程度與年齡呈正相關,可導致一系列病理性變化,如瓣膜纖維化、鈣化,甚至脂質堆積等。由于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容易與其他心血管疾病相混淆,導致誤診率及漏診率均較高,需充分鑒別診斷,而迄今為止,超聲仍作為診斷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的有效方法[3]。由于超聲檢查可直觀觀察患者心臟瓣膜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并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心臟瓣膜的病變范圍、分布情況等,通過了解病變瓣膜的鈣化粘連情況、開閉情況等,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和預后,對于區分其他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4]。唐昂[5]等研究認為,在超聲檢查診斷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時,可反映患者異常的心肌血流動力學,對于判斷預后和療效亦具有一定作用。在本研究中,旨在分析超聲檢查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的病變瓣膜分布、累及情況,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由本研究表1可知,本組104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經超聲診斷發現,以主動脈瓣病變為主,而主動脈瓣、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病變最為少見,而主動脈瓣病變發生率、主動脈瓣合并二尖瓣發生率與年齡密切相關。此外,病變瓣膜可累及瓣葉,包括瓣葉基底部、邊緣、上瓣葉,甚至瓣葉鈣化粘連等;其中累及瓣葉基底部最為常見,累及瓣葉邊緣最為少見;而瓣葉鈣化粘連累及情況與年齡密切相關;與鐘周華[6]等的研究相一致。因此,超聲診斷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的效果效果,可顯示病變瓣膜分布、累及情況,對于指導治療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陳文斌.超聲診斷在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3,09(29):66-67.
邢國平,高波,芮云云等.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283例超聲診斷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4):139-140.
李素梅,寧彬,李廣霞等.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超聲診斷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2,14(2):83-84.
陳功泉.老年期退行性心臟瓣膜病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臨床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7):3800-3801.
唐昂.126例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結果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12(8):1087-1088.
鐘周華,陳愛琴,廖萍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9):1095-1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