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梅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注射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糖尿病患者共142例,通過區組隨機化分為對照組(71例)和觀察組(71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胰島素注射護理干預,將兩組胰島素注射技能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胰島素注射技能更優,P均<0.05。結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胰島素注射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胰島素相關知識及技能掌握程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胰島素注射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相關的研究發現,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齡較大、記憶力差,再加上缺乏胰島素相關用藥知識,因此在接受胰島素治療期間其發生低血糖的風險更高[1]。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生低血糖甚至出現低血糖昏迷,其情況將十分危急[2]。在本次研究中,給予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護理干預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度,我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共142例,通過區組隨機化分為對照組(71例)和觀察組(71例),其中,對照組男41例,女30例;年齡在62歲-8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3.4±8.8)歲。觀察組男42例,女29例;年齡在63歲-8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3.3±8.8)歲。兩組基線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胰島素注射護理干預:
1.2.1 胰島素注射教育。囑咐患者按時使用胰島素,做到劑量準確。由于胰島素的種類各不相同,而老年人的記性較差,因此要求患者在注射前應閱讀藥物使用說明書,針對文化程度較低者則囑咐其家屬,或在藥品包裝盒醒目處標注使用劑量。告知患者若需大量運動,應避免食用胰島素。若胰島素容器已開啟,應進行冷藏保存,在需要使用前放置于室溫環境當中一段時間后再行注射,避免藥物溫度較低導致患者不適,減少皮下刺激。提醒患者在注射前應將注射筆當中的氣泡排凈,否則可能導致注射量過低或多高引發血糖不穩。
1.2.2 健康宣教。結合宣傳冊、講座以及光盤發放等方式為患者及其家屬普及糖尿病以及胰島素注射知識,讓他們認識到血糖過高或過低都會對患者的器官功能造成影響,甚至引發功能衰竭。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一旦患者出現煩躁、大汗、頭暈、反應遲鈍、饑餓等癥狀,則提示可能發生了低血糖,應及時進行干預。
1.2.3 生活指導。胰島素的類型不同,其注射后患者的用餐時間也不一樣。比如門冬胰島素注射后吸收較快,15分鐘后就能起效,因此應在5分鐘-10分內進食。而諾和靈類胰島素具有藥物代謝雙峰特征,30分鐘后起效,因此在注射完成后15分鐘-30分鐘內進食。在患者床頭懸掛提示牌,并標注好胰島素注射后的進餐時間。
1.3 評價指標
將胰島素注射技能作為評價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SPSS22.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由卡方檢驗,P<0.05提示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胰島素注射技能更優,P均<0.05。見表1。
3 討論
胰島素治療在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干預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大部分患者的用藥知識缺乏,因此容易發生低血糖,導致患者出現意識障礙甚至酮癥酸中毒或死亡[3]。在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胰島素注射護理干預,經對比,觀察組的胰島素注射技能更優,P均<0.05。胰島素注射護理干預的實施能夠加強糖尿病專科的基礎護理水平,并通過健康宣教進一步強化了患者對于胰島素使用禁忌以及科學用量等知識的掌握,有效避免由于用量不當而引發的低血糖發生[4]。另一方面,生活指導當中能夠使患者做到合理進食,使其重視了用藥后的進餐時間,從而保證了胰島素注射效用的完全發揮,也能夠有效降低低血糖的發生風險[5]。
綜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胰島素注射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胰島素相關知識及技能掌握程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曹麗娟.老年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及護理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03):266-267.
韓玉琴,黎瑞紅,夏引芳,等.互動式健康教育規范初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1):818-822.
任紅霞,黃德秀,汪四虎,等.改良胰島素腹部注射定位卡在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34):2608-2611.
石紅麗,張小曼,李惠敏,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島素自我注射技能社區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09):65-67.
安艷麗,蘇寧,焦麗,等.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18(10):1388-13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