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輝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對上消化道疾病采用無痛胃鏡檢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12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為此研究任務主要對象,通過采用計算機產生隨機數字,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其中參照組為64例,采用常規胃鏡檢查,研究組為64例,予以無痛胃鏡檢查,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診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統計數據并分析,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88%),參照組總有效率為(87.50%),同時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9%),參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上消化道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無痛胃鏡檢查手段,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患者診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有著一定的降低作用,具有十分優異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無痛胃鏡;上消化道疾病;診斷;治療;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上消化道疾病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種多發病,隨著近幾年社會群眾不良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的出現,導致上消化道疾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給我國社會群眾身體健康帶來影響,并降低我國社會群眾的生活質量。根據現階段臨床研究明示,對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臨床診療過程中,積極采用無痛胃鏡診療手段,能夠降低胃鏡檢查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幫助患者提升治療效果[1]。基于此,我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對127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積極研究應用無痛胃鏡的臨床價值,獲得了十分優異的研究成果,報告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12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為此研究任務主要對象,通過采用計算機產生隨機數字,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其中參照組為64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17~71周歲,平均年齡(43.64±0.36);研究組為64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19~69周歲,平均年齡(43.81±0.19),對兩組一般資料進行深入分析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兩組之間的可比性十分優異。
1.2 方法
對參照組采用常規胃鏡檢查。
對研究組實施無痛胃鏡檢查。在術前要求患者禁食、禁煙禁酒,并對患者進行血壓、血氧飽和以及心率等生命體征觀察,對有需要患者可以在術前進行葡萄糖靜脈滴注。引導患者采用正確體位接受檢查(屈膝左側位),對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并予以面罩吸氧(2.0L/min)[2]。對患者靜脈注射0.5ug/Kg~1.5ug/Kg的芬太尼進行麻醉,并持續靜脈推注1.mg/Kg~2.0mg/Kg的丙泊酚進行維持麻醉[3]。在檢查結束后,要求患者進行2h左右的臥床休息,待患者完全清醒并無任何不適感后,自行出院。
1.3 觀察指標 統計比較兩組臨床效果以及診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1 臨床效果觀察指標:顯效:患者其生命體征無顯著變化,無明顯不良反應,上消化道疾病確診率高,患者治療后病癥消失;有效:患者生命體征有細小變化,有明顯的不良反應,患者病情診斷效果明確,治療效果較佳;無效:患者血壓以及心率等生命體征有明顯波動,患者不良反應明顯,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
1.3.2 不良反應觀察:集中觀察患者嘔吐、咽喉腫痛以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數據分析
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用%表示,卡方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統計數據并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顯效為49(76.56)例,有效為13(20.31)例,無效為2(3.13)例,總有效率為96.88%(62/64);參照組患者顯效為34(53.13)例,有效為22(34.38)例,無效為8(12.50)例,總有效率為87.50%(56/6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9051,P=0.0481)。
2.2 兩組診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統計數據并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嘔吐為2(3.13)例,消化道出血為1(1.56)例,咽喉腫痛為0(0.0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9%(3/64);參照組患者嘔吐為4(6.25)例,消化道出血為5(7.81)例,咽喉腫痛為3(4.69)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75%(12/6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6.1168,P=0.0134)。
3 討論
臨床中針對上消化道疾病多采用胃鏡診療,但是常規胃鏡診療的過程中,容易對患者帶來一定的不適感,造成患者出現嘔吐、血壓升高以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反應,影響患者診療效果,因此,選擇科學有效的檢查手段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此次實驗研究結果明示,采用無痛胃鏡診療后的治療效果(96.88%)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4.69%),均優于常規胃鏡檢查后的治療效果(87.50%)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18.7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相比較常規胃鏡檢查手段,無痛胃鏡能夠降低對患者產生的心理負面影響,能夠減輕患者檢查過程中的疼痛感,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4]。在采用丙泊酚麻醉藥物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發揮丙泊酚具備的麻醉效果快以及蘇醒時間短的優勢特點,加之芬太尼具有的鎮痛作用,能夠在降低為檢查痛感的同時,對患者的消化道幾乎沒有任何不良反應,安全性更高[5]。
綜上所述,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診療中應用無痛胃鏡,效果十分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孔令琴. 無痛胃鏡對上消化道疾病診斷與治療的優越性[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87):19-20.
李靜海. 無痛胃鏡與常規胃鏡檢查效果的對比分析[J]. 山西醫藥雜志,2015,44(11):1294-1295.
陶云建. 無痛胃鏡在消化內科臨床診療中的應用價值[J]. 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3):51-52.
楊媛芬. 丙泊酚聯合小劑量芬太尼用于無痛胃鏡麻醉觀察[J]. 醫藥論壇雜志,2014,35(04):129-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