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發庭 布拉夏克·卡畢
【摘 要】目的:觀察并探討肝囊型包蟲病個體化外科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者復發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78例肝囊型包蟲病患者,并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并探討不同手術方式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78例患者中11例患者行肝包蟲內囊完整摘除術聯合殘腔引流術,12例患者行肝包蟲內囊完整摘除術,3例患者行左半肝切除術,52例患者行肝包蟲內囊摘除術聯合外囊部分全切術,所有患者在治療之后均得到有效恢復。結論:幾種手術方式均具有顯著的治療療效,都是治療肝囊型包蟲病的有效方式,手術方式主要取決于患者患病的包蟲位置、大小,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給予科學合理的手術方式,并在術后保證引流通常,能取得高度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肝囊型包蟲病;外科手術;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53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肝囊型包蟲病是牧區常見的一種寄生蟲類疾病,患者通常具有多年病史,一旦患病患者病情、病程將呈現出漸進性的發展[1]。患病初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出現輕微疼痛、上腹部脹滿感以及壓迫鄰近器官而導致其他癥狀[2]。肝囊型包蟲病雖然具有較高發病率,但是通過手術方式治療能夠取得良好治療效果,治療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3]。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78例肝囊型包蟲病患者,并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并探討不同手術方式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78例肝囊型包蟲病患者,并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并探討不同手術方式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中男性患者人數為42例,女性患者人數為36例,年齡為15—48歲,平均年齡為(31.54±1.0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肝囊型包蟲病的臨床治療標準。其中單發肝囊型包蟲病患者人數為52例,肝內多發包蟲囊患者人數為26例。
1.2 方法
1.2.1 肝包蟲外囊完整剝除術 該手術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出現膽瘺、囊液外溢現象,但是在手術進行過程中良好操作外囊剝離較難,包蟲囊腫的大小及部位都會對外囊剝離操作產生限制。改良后的手術可以通過肝組織進行外囊的完整剝除,找準肝臟與包蟲外囊間的間隙,順著間隙進行分離與剝除,這種手術方式能夠實現患者疾病的根治。
1.2.2 肝部分切除術 該手術方式在手術條件上要求較高,并且會對患者帶來較大的手術創傷,對患者條件有較高要求。
1.2.3 肝包蟲內囊完整摘除術 這種手術方式具有手術創傷小、操作簡單等優勢,在治療中聯合應用包蟲頭節殺蟲劑,能夠在大部分的包蟲囊腫治療中應用。手術中穿針刺入囊腫頂部,盡可能的吸出囊內液體,之后通過電刀或者組織剪緩慢剪開囊腫擴大外囊壁,使得內囊可以被成功摘除,對外壁使用高滲鹽水紗布進行反復涂擦,并對殘腔給予鹽水沖洗,應用電刀盡快切除多與外囊壁,從而有效縮小殘腔。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治愈,無死亡病例。78例患者中11例患者行肝包蟲內囊完整摘除術聯合殘腔引流術,12例患者行肝包蟲內囊完整摘除術,3例患者行左半肝切除術,52例患者行肝包蟲內囊摘除術聯合外囊部分全切術,住院時間為12—24d,平均時間為(15.23±1.41)d。患者出院2—4年后我院隨訪未發現患者原位復發或死亡病例。
2.2 術后并發癥及其處理 術后患者的主要并發癥表現為:16例患者術后出現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再得到抗感染治療之后得到痊愈,5例患者出現膽瘺癥狀,通過帶管引流1—2月之后得到痊愈,33例患者出現右下肺炎、右側胸腔內積液癥狀,經過抗感染、霧化治療之后均得到痊愈。
3 討論
肝包蟲病主要包含了泡型包蟲病及囊型包蟲病兩種,消化道是該疾病傳播的主要途徑[4]。當蟲卵吞咽之后會在人體十二指腸內孵化成六鉤蚴,之后在人體小腸黏膜上進行吸附,再進入到門靜脈系統,六鉤蚴會隨著血液的流動而流向患者身體的多個腎臟器官,因為多數六鉤蚴在患者肝臟內被阻留,從而表現為肝包蟲病[5]。患者一旦患病會出現肝區的不適感,甚至會出現肝區包塊,患者可以通過CT、B超等影像學檢查進行確診[6]。本研究選取我院期間收治的78例肝囊型包蟲病患者,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并探討不同手術方式的臨床治療效果。患者通過行肝包蟲內囊完整摘除術聯合殘腔引流術、肝包蟲內囊完整摘除術、左半肝切除術、肝包蟲內囊摘除術聯合外囊部分全切術多種手術方式治療,治療效果顯著,所有出現并發癥的患者在得到對癥治療后均得到治愈。總而言之,幾種手術方式均具有顯著的治療療效,都是治療肝囊型包蟲病的有效方式,手術方式主要取決于患者患病的包蟲位置、大小,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給予科學合理的手術方式,并在術后保證引流通常,能取得高度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楊孫虎,阿不都斯木·艾沙,阿合提別木·塔布斯,馬博,鄭建忠,孫存山,任菲,楊旭.外囊切除術治療復發性肝囊型包蟲病的體會(附15例報道)[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4,2102:226-228.
鄔榮蓉,阿爾新,王萍,王倩倩,阿比拉,阿合買提卡力,賈俊奇,初伊明,王紅,王艷,郭永忠,邵英梅,吐爾干,蔣鐵民,溫浩.肝囊型包蟲病的臨床路徑實施方案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2:114-115.
阿爾新,賈俊奇,阿合買提卡力,佳玲,古麗孜拉,鄔蓉榮,初伊明,陳海燕,郭永忠,邵英梅,吐爾干,溫浩.肝囊型包蟲病臨床路徑實施經驗[J].外科研究與新技術,2014,303:182-184.
李永忠,劉軍,莊華,蔡迪明,陳紅艷,馬文敏.肝囊型包蟲病的超聲表現及其病理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8,19:3869-3871.
周峰,顧軍,欒琳,黃橋梁,吳桂花,呂劍,徐俊.超聲在肝囊型包蟲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與意義[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7,3204:416-417..
阿米娜汗·吐爾尼牙孜.肝囊型包蟲病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5:251-2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