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飛
【摘 要】血液安全是血站質量管理工作的生命線和根本目標,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而血站質量體系的建立直接關乎采供血整個工作流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基于血站質量管理工作實際,就在質量體系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梳理,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旨為進一步建立全面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及提高質量管理工作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血站;質量管理體系;改進建議
【中圖分類號】R9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2
1998年國家針對采供血系統的《獻血法》正式實施,并在2005年后陸續頒布實施了《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范》[1]、《血站技術操作規程》和《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等規范性文件,這對于我國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制定血站內部質量體系有了法律法規的依據。血站質量管理的重要工作和根本目標就是要確保血液的質量安全與供給,其體系的建設則更為了進一步實現這一根本目標而采取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可以說科學規范的質量管理體系能夠有效促進血站工作的良好開展。近年來,血站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逐步受到國家和地方領導部門的重視,并取得了較大進步,然而受行業標準、地方差異等因素影響,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存在參差不齊等現狀。本文就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整理,尋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旨為進一步提高血站質量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 血站質量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1 專業人才配置欠合理
血站質量管理規范中要求,衛生技術人員比例不得低于總職工人數的75%,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衛生技術人員的比例受到影響[2],簡要分析造成該現象的原因可能為,一方面,薪酬因素,受福利待遇的影響血站較難招聘到醫師,時常出現體檢醫師崗位由其他醫務人員代替的情況;另一方面,編制因素,受崗位編制的影響,血站工作人員常出現一人多崗等現象,工作壓力大,人員流動性也較大,進而導致專業人員隊伍不穩定。以上這些因素往往會對質量管理的效果和效率產生一定影響,進而也會對血液的安全造成一定的隱患。
1.2 管理體系建設不完善
血站管理體系建設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1.血站對新頒布的質量體系文件培訓不夠及時和到位,導致員工對新文件的理解和執行意識滯后;2.血站質量體系建設覆蓋不夠全面,內容不夠細化可操作性不強,造成文件和規定的執行力不強。
1.3 管理職責職能不明確
血站質量管理工作未能得到有效開展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體系文件中科室或崗位職責不明確,部分職能部門或管理者之間的工作出現過度交叉或重疊[3]。例如,在實際工作中常出現“共管”或“共不管”現象,事情發生后出現互相推諉的現象,使得管理的效果和效率下降。此外,質管部門職能轉換意識不強,工作重心仍停留在檢測層面,沒有向質保和綜合質量管理方向邁進,要樹立宏觀、全面、整體的質量管理體系意識。
1.4 基礎設施環境有待改善
自國家衛計委要求在2015年年底前所有血站覆蓋核酸檢測以來,血站需建立獨立的核酸實驗室和購進相應的設備和試劑,大大增加了血液成本費用,而目前血液仍然沿用原標準收費,國家專項資金投入又往往低于實際檢測費用,使得血站的資金投入日漸緊張。此外,血站的供血量逐年遞增,場地、設備及各項業務工作量也隨之增加,原有的場地設施等已不能滿足現有工作需要[4],例如擴增用房或選址新建對于血站來說,都是不能獨立完成的,需要政府等有關部門給予相應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2 血站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建議
2.1 合理配置專業技術人員,首先,地方政府和衛計委等部門要給予大力的政策和待遇條件支持,增加人員編制并引進高端技術人才,保證專業技術人員的穩定以及血站技術水平的提高。在質量管理方面設立有專職人員執行質量管理工作,對全體員工加強質量意識培訓,科室挑選質量骨干作為質量監督人員,負責科室日常工作的質量監管并及時向科室負責人和質量管理部門反饋發生的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做到質量管理人員“點”“面”結合的人員構成,將質量管理工作的眼睛看得更遠,手伸的更長,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發揮。其次,要提高血站工作人員的福利待遇,不僅要能招的到人才,更重要的是要留的住人才。最后,血站在質量管理人員配置過程中應采取合理配置與培訓、引進相結合的機制,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各部門工作的性質和人員需求特征,引進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要把人員培訓與專業技術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采用講座、崗前培訓、知識競賽等形式,強化員工專業技術意識的培養,促進他們專業素養的提高,激勵他們向著更高職稱邁進,改善職稱梯度不均衡等現象。
2.2 建立健全管理體系
第一,在嚴格參照一法兩規等文件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本血站的實際工作,制定全面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質量管理體系,內容覆蓋采供血全過程,使各崗位各環節都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標準操作規程。第二,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新標準新規范的要求,并將提出的新要求在質量體系文件中得到體現,并在實施前對涉及的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保證要求得到正確的貫徹實施。對于流程或方法改變以及新增儀器設備等,要建立相應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保證在整個采供血流程中都能做到“寫我所做、做我所寫”的質量意識。
2.3 明確職能落實職責
質量體系文件中要明確各部門各崗位職能,以及涉及具體多部門合作的具體流程,落實管理職責。特別是要建立和細化發生突發事件時的具體職責,需具體責任到人,并定期進行演練,驗證在具體實踐中職責落實的有效性和適宜性。結合本單位實際,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優化相關流程,并對流程中涉及的科室明確分工,從而保證體系運行的流暢和有效,進而提升質量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
2.4 改善基礎設施和環境
血站內部在現有用地規模的基礎上,以保證質量為前提權衡利弊分清主次,找出重要環節重點科室,集中主要力量進行建設,對于進行血液傳染病項目檢測的實驗室,根據情況采用現階段實驗性能較好的設備和試劑,保證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及時性。對于業務用房暫不能增加的情況下,要做到布局合理“五臟俱全”,既要保證流程符合實際,也要盡可能給獻血者提供安全舒適的獻血環境。對于有明確要求的分區和標識,要嚴格執行。另一方面,要爭取相關部門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從而使血站得到合理有序的發展,滿足現有工作需求。
3 結語
我國血站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目前已經處于較為成熟的階段,但在一些方面還有改進的空間,質量管理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結合實際,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制定出切實可行符合本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使血站采供血各項工作得到有效的指導并嚴格執行,從而進一步保證血液質量,盡全力向臨床機構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
參考文獻:
郭永建,王鴻捷.血站質量管理文件體系的構建[J].中國輸血雜志,2008,1,21(1):71-75.
張華.血站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改進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2(35):381-382.
杜曉明,嚴振有.血站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J].中國輸血雜志,2004,12,17(6):460-461.
路萍.血站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與持續改進問題的探討[J].經濟師,2010,6(7):234-2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