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霞++孟波
摘要:我國自1991年開展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以來,培養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本文借鑒卓越績效模式的理念,構建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旨在應對我國MBA教育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實現MBA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卓越績效模式;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
中國自1991年首批授權8所院校開展MBA教育以來,經過25年的發展,MBA教育在招生單位的數量與學員規模上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MBA教育培養單位由最初的8所擴大到現在的237所,MBA的招生人數也 從1991年的84人猛增到2010年的接近4萬人。隨后,在報考人數仍呈不斷上升趨勢的情況下,錄取人數開始出現不升反降的拐點。總結其原因,一方面是各院校開始從重視招生數量開始向注重培養質量轉變,另一方面專業學位多元化的趨勢,使得考生有了更多的選擇。因此,各MBA培養單位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提升MBA教育質量勢在必行。
一、我國MBA教育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生源質量不斷下降
隨著MBA培養單位的不斷擴招,使得MBA教育由高端教育逐步轉化為大眾教育。從生源上看,主要體現出兩方面的特點。一是MBA學員入學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根據中國教育在線2015年的調查數據, 46%的MBA學生入學年齡為27-30歲,30%的學生入學年齡為31—34歲,35歲以上的學生占17%,23—26歲的學生群體占7%。與此相對應,MBA學員的工作年限也呈下降趨勢。二是MBA學生職位下滑。除年齡因素之外,生源職位結構也影響著商學院MBA學員的生源質量。在中國MBA教育起步的前10年,重點高校的生源多為具有豐富經驗與發展潛質的商業人才。但如今MBA學生的職位呈現下滑趨勢。浙江財經大學MBA學員中,部門主管、經理和普通職員職位占比例最高,均為38%;總經理、總監級別僅占8%。上海對外經貿大學MBA學員入學前工作職位中部門經理的占比最大,為39%;其次是專業技術人員和一線員工,分別占21%和19%;總經理、總監級別僅占9%。
2.培養目標針對性差
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不招收本科應屆畢業生,要求報考對象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這就需要培養單位在全日制研究生與非全日制MBA學員在培養目標上加以區分。目前,MBA培養單位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多為:掌握好專業基礎知識,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沒有對兩類教育背景、經歷和學習目的不同的研究生群體進行明確而實質的區分,或者二者在語言表述上有所區別,但實際培養過程中卻無明顯差別。
3.師資力量薄弱
MBA教育培養目標強調培養學生實踐技能,但MBA培養單位師資力量中仍然缺少具有實際工作背景的專家和教授,缺少對學生實踐能力、研究問題能力的培養。目前,MBA培養單位專職的師資隊伍中缺少有管理實踐經驗的教師,這就使部分指導教師在指導實踐性強的MBA學位論文時無從下手。一些培養單位為了突出MBA教育的實踐性,彌補本單位實踐師資的不足,聘請校外從事管理工作的兼職教師授課,對學位論文實行雙導師制等措施,但由于管理模式與資源的限制,兼職教師與企業導師并未真正融入學校的教學與論文指導工作,有的兼職教師在MBA教育中的作用僅限于每年做一兩場報告,企業論文導師也沒有與學校學術導師密切配合共同完成MBA學員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因此并未取得預期效果。
4.學位論文學術水平不高
MBA學位論文要求必須結合實際工作,因此絕大多數學位論文的選題符合專業要求,但由于 MBA 的學員本身的工作就很忙,能抽出學習的時間比較少,對畢業論文的撰寫也很難全力以赴,加上許多學員認為畢業論文就是獲取畢業文憑的手段,未對學位論文的撰寫給與足夠的重視,因此盡管學位論文選題來自實踐,但在理論上很難有所建樹。
5.質量管理體系執行不力
調研數據表明,大多數MBA培養單位都有書面的質量管理體系與措施,但在質量保障中多數存在執行不力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MBA招生市場的激烈競爭。目前,237家培養單位的競爭呈現出如下特點: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等位列第一梯隊的院校,聚合了國內最優質的工商管理教育資源,報考人數十分集中,盡管報錄比率低,但仍擋不住考生對名校的熱情。與此同時,二線院校競爭激烈、三線院校吃不飽、四線院校幾乎無人問津。這導致MBA院校因發展速度過快使得培養質量良莠不齊,部分二三線商學院在招生、調劑、教學質量管理等方面出現了為了搶奪生源擾亂MBA市場的做法,使得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執行不力,有些甚至形同虛設。
二、我國MBA教育引入卓越績效模式的必要性
“卓越績效模式”源自始于1987年的美國波多里奇獎評審標準,是一種世界級企業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強化組織的顧客滿意意識和創新活動,追求卓越的經營績效。其本質是對全面質量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具體化。卓越績效模式包括領導、戰略、顧客和市場、測量分析改進、人力資源、過程管理、經營結果等七個方面(圖1)。
1.引入卓越績效模式是提高我國MBA教育服務質量的內在要求
引入卓越績效模式,有助于構建較完善的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發現并解決MBA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促進培養單位持續導入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方法。
2.引入卓越績效模式是提高MBA教育服務滿意度的需要
教學服務質量與MBA學員滿意度顯著正相關,引入卓越績效模式以作為顧客的MBA學員為中心,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以學員滿意度為經營成果的衡量指標,有力提升MBA教育服務的滿意度。
3.引入卓越績效模式是實現MBA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引入卓越績效模式,一方面能夠提升MBA學員的滿意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MBA教育質量和績效水平,有利于塑造MBA教育品牌,培育核心競爭力,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基于卓越績效模式的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構建
為保證MBA學生培養的質量,長春理工大學MBA教育中心在2009獲得MBA培養授權之時就構建了基于卓越績效模式的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具體包括MBA教學質量管理理念與目標、文件體系、組織體系、監督與評估體系。
1. MBA教學質量管理的理念與目標
(1)MBA教學質量管理的理念
按照國家MBA教指委的要求、MBA項目專項評估的思想與方法,結合卓越績效模式的要素,中心建立了以MBA學員為中心、突出領導作用和全員參與、強化過程管理和系統管理、持續性改進的質量管理理念。
(2)MBA教學質量管理目標
中心把促進MBA學員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人才培養水平的標準。培養有相當文化知識,有良好思想品德修養,具有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能力,實現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的技術應用型中高級管理人才。此目標一方面反映MBA教育的普遍目標,另一方面結合長春理工大學的優勢與特色學科背景,提出技術應用型的特色培養目標。
2. MBA教學質量管理的文件體系
我校MBA教育中心制定了一系列MBA管理制度,并將其全部要素、要求和規定都以文件的形式,形成質量管理文件體系。質量文件體系共分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綱領性指導性文件;第二層次是規范通用性文件,包括技術、管理規范和程序;第三層次是方案措施性文件,包括計劃方案和措施;第四層次是記錄鑒證性文件。文件包括了MBA教育質量管理從招生到入學后教務管理、畢業論文撰寫與論文答辯的全過程管理文件。
3. MBA教學質量管理的組織體系
質量管理組織系統包括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培養科、經濟管理學院MBA教學督導和專業教研室。組織系統具體包括教學質量目標值、教學管理標準化、教學流程控制點、教學監控信息網五項關鍵內容。
4. MBA教育的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
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覆蓋MBA教育招生、教學、畢業論文的全過程。
(1)招生環節的質量控制
在招生環節,我們尤為關注生源的教育背景、個人特質和職業發展潛力,具體內容見表1。
(2)教學環節的質量控制
中心根據MBA專項評估的要求與我校MBA培養的目標,通過系統地搜集信息和科學分析,借鑒教學評估的理論與方法,制定了系列化的教學評估方案。評估體系包括日常教學評估、專項教學評估、學生教學評估、督導教學評估、同行教學評估、社會評估五個方面。
上述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組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實現MBA教育質量的持續改進。
(3)畢業論文階段的質量控制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MBA學員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管理工作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中心對學位論文選題、開題、論文中期檢查、論文評審與答辯等關鍵環節實施嚴格監控,以保證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
四、基于卓越績效模式的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取得的成效
經過六年的實踐,基于卓越績效模式的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MBA學員滿意度高
我們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電話訪談等形式了解學員對我校MBA教育的滿意度。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66份,收回166份。調研結果表明:兩屆畢業生對MBA教育滿意度為100%,其中非常滿意的學員占90%以上(表2)。
另外,從學生學習MBA的目的看,多數畢業生攻讀MBA的目的是希望通過MBA的學習,能夠在原有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上取得更大的提升。從調研數據看,攻讀MBA后,就讀MBA前在單位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比例為由59人上升為93人,所占比例由35.54%變為了56.03%,在單位為普通員工的比例由40.36%下降為14.45%,高層管理人員比例由6.02%上升到了14.46%。管理崗位人員比例提升或中高級管理崗位人員比例的增大,雖然有人員工作年限增長和工作經驗的不斷豐富而帶來的正常晉升和提拔的原因,但也很直觀的反應了攻讀MBA對管理者管理技能的提升,尤其是對其職位的提升具有很大的積極影響和作用。
2.學位論文質量較高
MBA教育的性質,決定了 MBA 學位論文應是運用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企業實際經營問題。學校MBA學位論文從論文選題、導師選擇、過程管理、格式規范等方面均有嚴格的制度規定。如:導師“雙向選擇制”、論文指導“雙導師制”,論文選題“結合本人工作或單位管理實踐”等,要求學生在調研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我國尤其是吉林省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和企業發展實際,對論文創作從選題、開題、中期檢查、評審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從而提高了學生系統進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確保學位論文的質量。在已答辯的146名畢業論文中,均結合學生本人工作實際進行選題,實踐性突出,研究的針對性強,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3.用人單位認可度較高
在對中國一汽-大眾汽車公司、東北工業集團公司、中東集團、中國鐵建房地產集團、永新集團、大陸汽車電子(長春)公司、中國聯通吉林省四平市分公司等數十家MBA畢業生所在工作單位調查,工作單位認為我校MBA畢業生大多數表現優秀,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和良好評價。用人單位認為,學校MBA畢業生在其單位工作認真務實,業績出色,得到重用;學校培養和輸送的在職MBA人才復合型和應用型特點明顯,能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能依據產業轉型的需求,結合學校學科特長,培養了一大批既懂技術又會管理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這體現了我校MBA教育的成效顯著。
研究與實踐表明,卓越績效模式為我國MBA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指導思想與實踐路徑,是提高MBA教育質量與績效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周文輝,高明. 教學服務質量對學員滿意影響的實證研究——以MBA教育為例. 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J],2008(24): 137-137.
[2]王蘭. 基于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的研究生教育評價研究.西安科技大學[D],
[3]葉少明,謝訊.高職院校卓越績效模式.當代經濟[J],2013(1): 84-86.
[4]李志德,孫建,李偉. 基于卓越績效模式基本理念的高校教研一體實驗室建設管理研究.實驗技術與管理[J], 2015, 32(6):229-232.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陳麗霞(1973-),女,吉林長春人,長春理工大學MBA教育中心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運營管理。
第二作者:孟波(1972-),吉林長春,長春理工大學產業管理處,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產業管理。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