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冬梅
財務需要做的包括人員的溝通傳達以及 IT系統和數據分析,這些數據集成公司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財務需要在此基礎上對企業決策提供時時數據分析和解讀
隨著中國9億多網民的基數不斷攀升,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每個環節。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互聯網思維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詞匯,即使并非從事互聯網行業,但互聯網思維卻不可或缺,否則路就會越走越窄。同樣,身處公司核心管理崗位,財務高管在工作中保持互聯網思維更是至關重要!
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呢?互聯網思維就是互聯網化的資源整合模式,就是尋找到微觀個體的共同點,通過“開放平臺”的組織形式,建立起微觀個體的交流機制,進而形成宏觀群體的組織性。互聯網思維代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代表著一種全新的生產組織方式,代表著先進的互聯網經濟模式。依據英國《經濟學人》對工業革命的定義,按照生產組織方式的劃分方法,第一次工業革命始于18世紀的英國紡織業,機器化代替手工紡織,促使工廠化生產的誕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大繁榮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汽車業,亨利福特發明的流水線裝配制度,開啟了規模化生產的工業經濟時代。而目前正在進行著以互聯網思維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中國流通產業或將借助互聯網實現跨越式發展,從而走出與美國流通完全不同的路徑,而這種跨越也將極大地助力中國經濟轉型。阿里雙十一當天的銷售額1682億元,超過全國線下最大連鎖超市全年銷售額,商業基礎設施巨變,網絡零售的交易效率是實體零售的4倍。同樣1元的投入成本,實體零售完成的商品成交額是12.5元,而網絡零售完成的商品交易額是49.6元。除了交易效率,網絡零售還帶來了交易結構的革命。互聯網將重新構建一個新的商業生態,消費者占據主導地位,靠信息不對稱賺取差價的傳統中間商將面臨轉型,小生產商可與大生產商同臺競技,控制式的B2C價值鏈將逐步讓位于協同式的C2B價值網。
未來十年,中國不必像美國那樣將實體門店遍布全國各地,尤其是在實體商業基礎設施相對不足的中西部,而是將直接跨入“線下體驗+線上下單+中央倉儲配送+售后服務”的立體式無縫連接的零售形態。位于前端的消費品流通借助互聯網實現跨越式發展,將能放大經濟流量,促進收入增長,形成經濟正循環,助力中國經濟從要素投入增長向提升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
互聯網思維最為核心的就是開放理念,而這一理念主要體現在為五個方面:完美用戶體驗、開放核心競爭力、集成與被集成、社會責任、公平競爭的生態圈。目標與手段必須把握好平衡,用戶體驗與社會責任是目標,產品營銷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如果本末倒置,就會回到傳統理念的經營模式上去。這一模式如何應用于財務呢?
首先“完美用戶體驗”,即財務部門需分析清楚自己的用戶是誰,自身所處的生態圈里涵蓋哪些內容,財務作為公司核心管理部門,對外面對投資人、監管機構,對內面對上至股東會董事會,協同總經理及各部門負責人,下至公司全體工作人員,無不與之發生生態往來,如何實現完美用戶體驗?一方面管理人的職責所在,要求其嚴格履行國家和公司相關規定,底線和框架十分清晰,另一方面,錯綜復雜的企業現實問題,亟需財務人員靈活應對,切身體會生態體系內的所有用戶心聲,方能與之共同推進財務建制。如果沒有開放為重的心態,財務工作只會形成一個封閉的孤島,雖然財務原則讓人敬畏,但卻無法真正實現用戶美好體驗,進而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正如美國權威機構預測的蘋果未來會逐漸開放允許安裝第三方應用,授予專門的第三方市場提供蘋果應用下載,而Google為了安卓的安全性,將加強對未知來源的應用的檢查機制等方式,以實現用戶的完美體驗。
與完美用戶體驗相對應的是社會責任,如果沒有一種財務的“大愛”,只為關鍵用戶完美體驗,很可能給企業及社會留下無法彌補的財務漏洞和影響,比如很多公司為了上市財務造假,包括萬福生科、四川雙馬等,另有上市公司為了粉飾業績財務作假,包括大智慧、天利控股等,而欣泰電氣更是因為造假而遭退市。這些企業只為營銷“公司”,而忘了社會責任,最終導致股東資產減損,產業鏈合作伙伴業務流失,公司員工人心渙散,喪失了社會對公司基本的信任,所以財務需擔當完美用戶體驗和社會責任的核心目標,再輔以良好的營銷手段!
而開放核心競爭力和集成與被集成、最明顯的體會就是業務財務的融合,財務核心競爭力在于其現金流和數據思維,一切源于數據支持的分析結果。同理,企業的生產與銷售部門的業務思維也會融合在財務部門中,使得財務人員很好的理解業務的訴求,打造出財務的業務語言。所謂大數據時代,就是整合各個板塊的割裂的數據,讓其相關可比,為實現這個目標,財務需要做的即包括人員的溝通傳達,還需要IT系統的強力支持,不是簡單的財務軟件,而是能集成公司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的大IT系統,進而對企業決策提供時時數據分析和解讀,國內的國美電器、海爾和華為等大IT系統都非常成熟,具有行業指導價值。

最后一點即公平競爭的生態圈,這里生態圈既包括公司財務內部也包括公司的外部財務生態,而公平競爭中也包含著合作,或者說共享。財務界已經非常成熟的模式就是把核算等基本財務工作改造成為共享中心,中興、國美、萬科等都已經實現財務基礎票據核算管理的共享中心,而這些共享中心,雖然目前主要服務于本集團內部,但作為業務相似度較高的行業,這些公司的共享中心也是可以共享給更多企業的,當然,共享中心這一做法很可能也會直接被人工智能替代,總之處理重復簡單問題的解決方案會越來越多,于是財務人員勢必將從傳統繁榮的單一票據業務中脫離,參與到公司管理或需要靈活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對財務人員要求更多的是其面對復雜問題的應變能力,這將與資歷無關、與學歷無關,正如互聯網化的商業基礎機制,使得小廠商有機會與大廠商同臺競技一樣,財務人員都將在一個公平競爭的條件下,參與企業財務和業務財務的生態。這也是越來越多新生態的財務負責人不斷涌現,甚至很多財務負責人轉型為公司總經理的主要推動因素。
財務人的互聯網思維帶動企業管理轉型,進而推進企業商業模式的變革,人人懂財務,人人用財務,財務不是只有財務部門的封閉性工作,而是一個企業的管理語言,未來的財務格局將給有準備的人以更為廣闊的空間,而沒有轉變思維,固守傳統的財務人員將不得不面對遲暮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