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北京市昌平區政府全資設立產業生態投資運營平臺 “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昌發展),旨在通過市場化的模式來運作昌平區眾多的產業要素并形成一個生態閉環。
“以前是以財政補貼為主,現在政府為了實現更好的財政資金的放大效應、循環效應,由原來的補貼慢慢轉向投資,通過投資招商,投資引商,投資助商?!辈l展總經理王穎說。
2015年,昌平區迎來了基金業務的發展契機。資料顯示,2010年到2015年昌平區總收入從900億增加到了3400億,翻了幾乎四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30%,園區收入持續增長;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能源科技四大支柱產業已經占據了園區經濟總量的91%;同時,航空、機器人、3D打印等一批新興產業業態也在昌平區初見雛形。
2016年昌發展的工作重點就是協助推動政府把整個基金管理的流程,基金運作的目標要求固化到政策里面。同步完成了三個母基金的注冊以及證監會的備案。目前,母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的體系已經基本搭建完成。
據王穎介紹,在GP的篩選標準上,母基金將重點關注這些基金專注和聚焦的投資方向,對行業趨勢的研判能力,對項目投后的輔導能力,“優秀的基金,除了能夠找到好項目以外,更多看他在投完之后能不能幫助這個企業鏈接到一些比較核心的資源?!?/p>
在兼顧政府的政策目標和基金商業目標方面,昌發展也做了靈活安排。“我們對基金有返投的要求。這是一個社會化的目標,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但真正在運作上面,需要市場化的手段進行推動和補充,不能強買強賣。所以大部分我們洽談的合作基金的投資方向跟昌平重點產業方向是吻合的,那他就會有信心未來在昌平能找到這些優質的項目,我們也會積極給他輸送項目源?!?/p>
在管理費和收益分配上,母基金跟市場上的LP是同股同權,“母基金的投資比例在一個基金里占15%左右,盡可能還是希望放大杠桿效應,希望多一點的社會資本進入。我們特別要求一支基金里國有資本的比例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以內,太多了也會影響未來的退出?!?/p>
初期母基金主要的投資人是昌發展以及昌發展旗下昌科金投資有限公司和社會資本,“所以基金的周期比較長,沒有那么大的兌付壓力或者投資回收的壓力,基本上能覆蓋住我們投的子基金的周期?!?/p>
王穎坦誠,考核標準現在還在摸索過程當中。“一般的國有企業,一個任期考核,是需要一定的經濟指標的,基金一天不清算,都是賬面上的收益回報水平,都沒有真正的結算,這點政府也是在摸索?!?/p>
她認為,考核標準將關注三個方面:第一,社會效益。設立基金之初所要引導或者推動產業發展的目標是否實現了,基金投了什么項目、投了多少,是否撬動了社會資本的杠桿;第二,合規性。決策是不是嚴格按照程序流程在進行;第三,經濟效益,也是一個國有資產保持增值的問題。
在基金投資的股權激勵和團隊激勵方面,昌發展也在積極聘請專業咨詢機構設計方案。
“從員工角度,也是雙向的選擇,一旦參與股權激勵,就要有實際資金投入,而經濟效益的兌現,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長的周期,員工的專業度、風險容忍度、經濟狀況是否能鼓勵支持他去做這樣的一種薪酬的結構?”
昌發展的團隊結構比較年輕,結構非常多元化。“這里除了董事成員是體制內人員,高管層有一位核心管理人員是由政府委派的體制內人員,其他都是市場化招聘的職業經理人,有在央企國企工作過的,有在外資公司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工作過的,有在互聯網公司工作過的,還有一些以前是在投資機構工作?!?/p>
王穎介紹,在“十三五”期間母基金的三步走戰略目標:首先在2016-2017年,我們規劃帶動總投資達到30-50億,主要是投資市場化母基金,早期階段的子基金,以及直投一些重大的項目。2017-2018年希望帶動投資總規模累計達到50-100億,主要投資中后期基金、海外基金,以及跟投優選項目。2018年-2020年主要重點是子基金的投后管理,以及直投項目的退出管理,還有園區企業的債權投資、園區開發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債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