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偉祥
【摘要】目的 探析在治療輕、中度高血壓中分別應用氯沙坦與依那普利藥物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對象選取于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輕、中度高血壓病患者76例,并將研究對象分為36例對照組與40例實驗組。對照組應用依那普利治療,實驗組應用氯沙坦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遠遠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氯沙坦比依那普利對輕中度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是一種安全、有效與耐受性強的降壓藥,應用價值高,值得在臨床醫學上推廣。
【關鍵詞】氯沙坦;依那普利;輕、中度高血壓;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6..02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以動脈血壓不斷升高為主要病理特征,嚴重者會引發腎臟或心腦血管病變。主要并發癥包括心肌梗死以及腦卒中等病變,對有效安全控制藥物有顯著的臨床意義[1]。氯沙坦是一種血管緊張素的受體拮抗劑,通過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依那普利相比較,以便深入了解輕、中度高血壓的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本文將探析在治療輕、中度高血壓中分別應用氯沙坦與依那普利藥物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于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輕、中度高血壓病患者76例,兩組研究對象不包括充血性心律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腦血管意外史、哺乳期與孕婦等患者。
將研究對象分為36例對照組與40例實驗組。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3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60.36±5.69)歲;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1.36±6.73)年。實驗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60.46±10.57)歲;病程3~19年,平均病程(11.67±7.21)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治療一周前停用降壓藥物。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予以依那普利(生產廠家: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567),1次/d,一次給予10~20 mg。根據患者血壓情況適度增減藥物劑量,治療2周,患者舒張壓依然大于90 mmHg,則適度增加用藥劑量。
1.2.2 實驗組
實驗組給予氯沙坦(生產廠家:杭州默沙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48),1次/d,一次根據患者病情程度給予25~100 mg。在治療中,禁服影響血壓的藥物,服藥療程為6周。
1.3 觀察指標
采取標準水銀柱血壓計對患者血壓進行測量,以坐位、右臂為準。在測量血壓前,患者要休息15 min,坐位測量2次右上臂肱動脈血壓。兩次測量應間隔至少2 min,并取平均值作為最終參考血壓值。在服藥前和服藥后2周、4周以及6周對血壓做好測量與記錄工作。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舒張壓下降幅度大于10 mmHg或收縮壓下降幅度大于20 mmHg,并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有效:患者舒張壓下降幅度小于10 mmHg或者收縮壓下降幅度在
10~19 mmHg,并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無效:患者血壓較治療前無顯著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在服藥期間頭暈頭痛1例,腹瀉2例,刺激性干咳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對照組患者在服藥期間頭暈頭痛3例,腹瀉2例,刺激性干咳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22%。兩組經過比較,發現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遠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高血壓是一種高發于老年群體的心腦血管疾病,并且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等變化,高血壓的發病年齡也越來越趨向于年輕化。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包括遺傳、精神、生活習慣、年齡、藥物以及其他疾病等因素。高血壓一般包括繼發性高血壓與原發性高血壓兩種類型。原發性高血壓病因不明確,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血壓升高,發病率達90%[2]。繼發性高血壓又被叫做癥狀性高血壓,發病率較低。高血壓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血壓持續性升高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對血壓進行平穩控制才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心肌損害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3]。
在本文研究中,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遠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原因如下:①氯沙坦是一種新一代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的ATI亞型受體拮抗劑,可以充分發揮降壓作用,并且可以顯著改善心臟功能,對預防心室肥厚與血管壁增厚有重大作用。此外氯沙坦可以對腎臟進行有效的保護,促進滲血流量能夠有效運輸,促進尿液排出,減輕組織水腫,增加尿納和尿酸的排出[4]。②在不良反應方面,治療期間服用氯沙坦組的患者幾乎沒有不良反應,沒有依那普利所產生的刺激性干咳等不良反應,患者耐受性好,降壓效果可以持續24 h。而依那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雖然有很好的降壓效果,對心力衰竭、腦卒中有顯著的治療效果,還能夠減少蛋白尿,預防腦血管硬化,保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官功能,但是藥物副作用較多,該抑制劑通過對緩激肽酶Ⅱ進行有效的抑制,從而使得前列腺素、P物質以及緩激肽等咳嗽物質在患者體內積聚,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反應,降低治療效果與患者生活質量,甚至有些患者由于耐受性低,從而停止治療[5]。而氯沙坦是一種長效降壓藥,每天服用一次,降壓效果穩定持續,并且能夠在治療后6周使患者血壓達到穩定水平,且不良反應少,對輕中度的高血壓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繼而保護心腦腎等功能。
綜上,氯沙坦比依那普利對輕中度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更佳顯著,是一種安全、有效與耐受性強的降壓藥,應用價值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向 萍.氯沙坦與依那普利治療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對比[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02):69-70.
[2] 錢家華,翟昌林.氯沙坦與依那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11):107-109.
[3] 張良根.纈沙坦與依那普利治療老年1、2級高血壓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08):14-16.
[4] 王春紅.纈沙坦與依那普利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03):117-118.
[5] 胡葆茹.氯沙坦與依那普利治療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7):34-35.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