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娟
【摘要】目的 探討小兒手足口病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間在我院兒科進行治療的小兒手足口病患者117例,將其分為常規組與綜聯組,分別實施常規護理以及綜合護理聯合健康教育,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綜聯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96.6%明顯好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患者的恢復速度較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小兒手足口病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健康教育的護理模式具有較優的效果,可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推廣。
【關鍵詞】綜合性護理;健康教育;小兒手足口病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1..02
手足口病在嬰幼兒患者中較為常見,且該疾病的特點之一是具有高強度的傳染性該疾病的的發病的年齡多在5歲以下[1]。其臨床的表現主要有黏膜皰疹以及手、足以及口腔出現皰疹,隨后病情惡化形成潰瘍[2]。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心肌炎等高危險性的并發癥,而且隨著病情的惡化發展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3],所以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是當今醫學研究領域中的重點內容,為探討出行之有效的護理方案,本文將以我院近期收治的多例小兒手足口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綜合性護理+健康教育為主要的措施實施研究,現將結果作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的樣本對象均選自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間在我院兒科進行治療的小兒手足口病患者117例,將其分成常規組與綜聯組,其中常規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30∶29;年齡為2~9歲,平均年齡為(5.8±2.1)歲;綜聯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7∶31;年齡為2~10歲,平均年齡為(6.0±2.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以及年齡上均無明顯的統計學差距,(P>0.05),可用于本組研究的后續對比。
1.2 護理方案
常規組患者實施傳統的護理方案,而綜聯組患者執行綜合性護理+健康教育的護理方案。具體的內容為:由于嬰幼兒的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其面對疾病時候常會出現恐懼與不安的心理,導致不愿意配合治療,因此應給予心理干預,以富有親和力的語氣與其交流,用講故事使得方式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消除其不良的心理情緒。手粗口病本身可引發口腔潰瘍,其消化道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要注意進食的指導,主要以流質食物為主,攝入高蛋白且口味清淡的食物;同時在進食后注意口腔的衛生清潔,對于口腔內的皰疹,可采用適量的康復新液進行護理干預;保持皮膚以及床單的清潔與干燥。另外強化患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向其講解有關手足口病的預防以及護理等知識,時期對疾病的發病機制與治療措施有所了解提升其疾病知識的水平,幫助其提升免疫與抵抗能力。
1.3 療效的觀察與評價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療效,該項目的評價分為效果顯著、一般改善以及尚無效果3個等級;對比兩組患者潰瘍愈合用時以及住院用時。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經護理,綜聯組患者總體的護理有效率為96.6%,明顯高于常規組的86.4%,組間的對比存在明顯的差距,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潰瘍愈合用時以及住院用時
經護理,綜聯組患者平均的潰瘍愈合時間為(3.5±0.4)天、(6.8±1.3)天;而常規組患者的用時分別為(6.3±0.7)天、(12.4±1.8)天,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手足口哦并是臨床兒科的多發病且較易傳染,該疾病病情發展嚴重可對患者產生致命威脅,因此手足口病已經成為當今醫療研究的重點項目;該疾病的重中之重是防治以及護理。傳統的護理措施的實施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而綜合護理干預+健康教育目前臨床上較為有效的護理模式,因此本文特此就該模式應用于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效果做探究。
該模式除了綜合護理干預之外,還強調對患兒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在本組的研究中,綜聯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綜聯組潰瘍愈合與住院的用時較短,相對于常規組的差距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綜合護理干預聯合健康教育可促進患者的快速恢復,也可提升護理的總體效果,值得臨床的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彭東平.綜合性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2):176-177.
[2] 尹雪梅.小兒手足口病76例臨床觀察與護理[J].雙足與保健,2017,24(07):107-108.
[3] 張 燕,龔 燕.126例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47):271+274.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