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慧 王麗梅 陳雪平
【摘要】 目的:探討血液透析患者內瘺護理中分階段匹配護理干預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10月-2016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90例建立動靜脈內瘺的血液透析患者為分析對象,分為兩組,對照組(n=45)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n=45)采用分階段匹配護理干預模式,觀察兩種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7.7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5.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自護行為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健康教育及內瘺成熟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液透析患者內瘺護理中分階段匹配護理干預模式的應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 血液透析患者; 內瘺; 分階段匹配護理; 應用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1-0129-02
血液透析屬于一種減緩終末期腎病進程的療法,而實施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條件就是進行血管通路,現階段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血管通路是動靜脈內瘺[1]。據文獻[2]資料顯示,導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動靜脈內瘺血管通路失功,而患者內瘺護理的意識薄弱、缺乏相關知識及技能等是引發內瘺失敗的重要因素[2]。因此,對科學、合理、有效護理模式的深入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意識、知識及技能,增強治療的效果[3]。為了探討血液透析患者內瘺護理中分階段匹配護理干預模式的應用效果。筆者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建立動靜脈內瘺的血液透析患者展開研究,將其分為兩組,分別選擇常規護理和分階段匹配護理干預兩組護理模式,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建立動靜脈內瘺的血液透析患者90例,對這9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5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26例;年齡22~61歲,平均(42.7±8.1)歲;住院時間8~43 d,平均(22.7±3.2)d。觀察組中,男22例,女23例;年齡21~62歲,平均(45.4±8.5)歲;住院時間9~42 d,平均(22.4±3.1)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法,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采用內瘺的護理規范進行護理,包括門診復查、健康教育等常規模式[4]。
觀察組患者采用分階段匹配護理干預模式,主要包括:(1)第1階段。這個階段為手術前準備,主要是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血液透析及建立動靜脈內瘺的相關知識,讓他們能了解和掌握這些血液透析和建立動靜脈內瘺的目的,消除顧慮并做好與疾病做斗爭的思想準備[5]。此外,對術側肢體的皮膚及血管要悉心保護,應避免穿刺動靜脈[6]。(2)第2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進行手術后護理,指導患者術后進行7~24 h的平臥,避免在術肢進行抽血、輸血及測血壓等操作,按時進行抗凝藥、抗生素等藥物治療;避免過度使用術肢,對術肢指縫、手背采用喜遼妥進行外涂,2次/d;及時了解內瘺通暢情況,可通過觸摸靜脈端血管震顫或者是聽診血管雜音來知曉;觀察患者的呼吸、心律等各項相關體征的變化情況,是否存在心悸、胸悶等現象,術肢是否發生瘀斑、血腫等,手指是否存在疼痛、麻木、發冷等缺血的現象[7]。(3)第3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實施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在手術后的11~15 d實施安全有效的相關功能鍛煉,對術肢進行鍛煉,主要是進行交替反復的握拳、松拳或者是擠壓握力球,使得頭靜脈怒張有效,讓其強度及力度逐漸地增加,有效促進血管擴張及增厚靜脈管壁[8]。(4)第4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和隨訪,指導并叮囑患者按時服用藥物,對患者進行保護內瘺的相關教育,使其掌握相關的注意事項,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9]。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水腫、感染、栓塞等并發癥發生情況。(2)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自護行為能力。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自護行為能力越強。(3)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健康教育效果、內瘺成熟情況[10]。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7.78%,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75.5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自護行為能力比較
觀察組患者自護行為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健康教育效果、內瘺成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健康教育及內瘺成熟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保證內瘺有效、安全使用除了要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支持之外,還要患者自身具備高度的自我內瘺護理意識及相關知識和技能[11]。在血液透析患者內瘺護理中采用分階段匹配護理干預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內瘺自我護理水平,減少內瘺相關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12]。本次護理的研究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手術前準備、手術后護理、實施功能鍛煉及出院指導和隨訪,讓患者遵醫囑用藥、進行科學合理的功能鍛煉、有效預防感染、自我監測、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能實施有效、正確、安全的內瘺自我護理[13]。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7.7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5.56%(P<0.05);觀察組自護行為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滿意度、健康教育及內瘺成熟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endprint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內瘺護理中分階段匹配護理干預模式的應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曉輝,單巖,時秋英.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穿刺疼痛的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1):1045-1047.
[2] Wang R R,Deng L,Zhang G Q,et al.The effects of iontophoretic injection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on the maturation of the arteriovenous fistula: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2016,13(4):225.
[3]張仲華,鄢建軍,童輝,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維護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6,31(15):107-110.
[4]謝莉莉.協同護理模式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9):11-13.
[5] Kooraki S,Grohmann J,Elshikh S,et al.Covered stents for exclusion of iatrogenic common carotid artery-internal jugular vein fistula and brachiocephalic artery pseudoaneurysm.[J].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2016,8(11):88.
[6]孫柳,王星燕,李莉,等.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過程中運動鍛煉行為階段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5):547-551.
[7] Vahedian J,Jalayifar A M,Keramati M R,et al.Primary success of bifurcated vein patch arteriovenous fistula and Brescia-Cimino methods.[J].Irani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12,12(2):62.
[8] Gong Y,Xu H X,Lin M,et al.An iatrogenic complication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for hemodialysis[J].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2012,7(13):1811.
[9]吳曉英,黃靜.早期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12(1):96-99.
[10]董小慧.優質護理服務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3):138-139.
[11]趙春慧,李平,孔慶華,等.細節優化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內瘺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15,12(8):499-502.
[12]宋愛萍.分階段匹配護理干預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內瘺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8):22-24.
[13]李莉.長期透析患者內瘺護理過程中應用紅外理療儀對內瘺護理效果的改善及并發癥的防治[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6,5(12):110-112.
(收稿日期:2017-03-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