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宴廷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家,他的一生創作了許多作品,流傳于世的有四十部,成就最高的是他的戲劇。其中尤為人稱道的有“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本文將以“四大喜劇”之一的《第十二夜》為例,對莎士比亞喜劇作品中的人文主義思想進行解讀。其人文主義思想主要體現在對愛情自由的歌頌,對友情真摯的贊美,對女性自主的贊頌和對理想社會的描寫上。
莎士比亞戲劇創作中的人文主義思想,在他創作的早期表現得更為鮮明,并在他的喜劇作品中多有呈現。這是與當時的創作時代密不可分的,在伊麗莎白女王統治盛世,莎士比亞受到人文主義精神的感召,對人文主義社會的實現充滿了樂觀精神與幻想,并通過喜劇創作對新興資產階級的進步思想進行了表達,因此莎士比亞早期的喜劇創作風格與其后期的悲劇風格有著較大的差異。本文以《第十二夜》為例,對莎士比亞早期喜劇作品中的人文主義思想進行解讀,其人文主義思想的展現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一、對愛情自由的歌頌
莎士比亞認為,愛情來源于人類追求美好事物的本性,而每個人天生都應當有追求幸福愛情的權利和自由,這種自由不應當為金錢、門第、權力或種族差異所阻攔,也不應當為親人朋友所拘束擺布,愛情是發源于內心的強烈情感,并只與戀愛雙方的兩人有關。這一觀點在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中反復出現,與當時社會中所流行的宗教禁欲主義和充滿了強制性與門第觀念的婚姻制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對人性自由的有力歌頌。
《第十二夜》中,富有而權力廣大的伊利里亞公爵奧西諾苦戀著富裕的伯爵小姐奧利維亞,這場門當戶對的戀情卻并不為奧利維亞所接受,奧利維亞則愛上了女扮男裝成為奧西諾公爵侍從的薇奧拉,卻不知薇奧拉實際上暗戀著奧西諾公爵。在這段充滿糾結的戀情中,任何一方的情感都沒有受到財富地位的影響和左右,包括在小說結尾時,得知薇奧拉真實身份的公爵恍然大悟,從而發現薇奧拉才是自己的真愛,而并沒有在意她的財富地位如何。這部戲劇最鮮明的主題,實際上就是對愛情自由的頌揚。愛情的產生不是由于對方的地位,而正如身為侍從的薇奧拉大膽拒絕奧利維亞的表白,處于任何身份的任何人都有自由拒絕愛情和追求愛情的權利。
莎士比亞的喜劇尤其偏愛描寫多個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糾紛與錯亂,往往在經歷種種波折和考驗后,又以皆大歡喜作為結束。這種相似性不只是莎士比亞的創作偏好,更是由于在他看來,主角所經歷的愛情磨難和最終獲得幸福這一過程,是對人文主義精神最終獲得實現的體現,也是人性美好的樂觀表達,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積極意義。
二、對友情真摯的贊美
莎士比亞的喜劇作品中,除了對愛情的歌頌外,不可忽視的還有對友情的贊美,他毫不吝惜筆墨描繪角色間真摯感人的友誼,與當時社會中混亂污濁的政治斗爭丑態和劇中反面角色的陰險狡猾形成了強烈對比。莎士比亞并不避諱對人性丑惡的描寫,但從他對美好友情的描繪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他對人性之美的贊許以及對人與人之間和諧真誠相處的美好理想。
在《第十二夜》與《威尼斯商人》中,人們都能看到一個名為安東尼奧、為了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角色,這個名字本身也代表了莎士比亞對古羅馬時代淳樸人性的懷念與追思。《第十二夜》中的安東尼奧,是一名在伊利里亞當地蒙冤、逃亡海上的船長,但當他看見友人賽巴斯辛陷入決斗的危險時,不惜暴露身份也要前去相幫,從而無意中解救了與朋友賽巴斯辛相貌衣著一樣的、賽巴斯辛的妹妹薇奧拉,自己卻因此被警署抓獲。面對警署的逮捕,他沒有后悔自己暴露身份,卻為了不能再給朋友盡一點力而遺憾。
莎士比亞筆下美好而熱烈的友誼并非當時的現實,正因為現實陰暗,作者才會對友誼產生了如此盡善盡美的期望,雖然這種真摯友情中所展現的人文主義精神在當時尚未得到實現,但莎士比亞依然對它寄托了自己真切的愿望,將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坦誠相待作為人文主義的標志之一。令人遺憾的是,隨著莎士比亞對社會的認識更加深入,他對人性的希望逐漸蒙上了一層陰霾,因而在他的中后期創作中,已經很少出現風格如此明快熱烈的喜劇作品,取而代之的則是對人與人之間欺詐背叛的黑色描繪,雖然尚且沒有對人性美好失去希望,但他也不得不親手撕碎友誼的美好,《奧賽羅》的悲劇正是由此而來。
三、對女性自主的贊頌
中世紀漫長的黑夜中,對女性個性與地位的壓迫使女性的自主意識受到了沉重的束縛,婦女無論出身和地位,始終處于男人之下,是男人的玩物和附屬品,而莎士比亞不僅看到了女性所具有的完全不下于男性甚至超過男性的智慧和才干,還為女性的人格獨立發出了呼聲。幾乎所有的莎士比亞喜劇中,女性都占據著核心位置,因而莎士比亞喜劇的光彩實際上正是由這些充滿特色與性格的女性角色而來,她們或勇敢追求個性獨立,或對愛情熱烈忠貞,或機智勇敢,充滿尊嚴,有著種種高貴的性格品質。
《第十二夜》中的亮點,毫無疑問就是為了追求愛情,女扮男裝充當侍從,混入暗戀的奧西諾公爵宅邸中的女主角薇奧拉,她男裝時的俊美和才華讓公爵青眼有加,讓高傲的富家小姐奧利維亞都為之怦然心動,而她的膽識與勇氣讓她即使面臨決斗的威脅,內心驚慌不已的時候,話語和行為上也沒有失去鎮定自若的風度,可謂是整出劇目的核心。此外,無視對方的權力與地位,對追求自己的奧西諾公爵冷漠拒絕,而對一名普通的侍從進行了熱情大膽的表白的另一女主角奧利維亞,也充分展現出自主獨立的人文主義精神。
四、對理想社會的描寫
在早期的喜劇創作中,莎士比亞絲毫不吝于對社會美好的描寫與表述,雖然在現在看來充滿了樂觀而不現實的期望,但仍然體現了莎士比亞理想中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沒有壓迫,沒有歧視和腐化的大同世界。《第十二夜》中,奧西諾公爵雖然貴為伊利里亞公爵,卻并未使用權利對自己求而不得的奧利維亞進行壓迫,而富家小姐奧利維亞也并未因自己的家庭出身對下人持有偏見。對社會的公正和對人性正直善良的期望,使莎士比亞的喜劇世界成為充滿美好的烏托邦,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相比具有了格外令人警醒的批判力量。雖然莎士比亞以“人類之愛”作為最高的社會理想是不切實際的,但人們不能簡單地用“虛偽性”“不真實”等結論去否定它的歷史進步意義,相反,甚至人們可以說,莎士比亞的偉大就在于在扼殺人性的封建社會里,他發現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