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舟山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竣工測驗合一”改革,進一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實現“一網通辦”,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從立項到竣工驗收最長只需42個工作日
今年起,舟山市在全省率先開展“竣工測驗合一”改革的基礎上,創新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并將這項改革作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攻堅,5月已基本完成。改革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實現“一網通辦”,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從立項到竣工驗收最長只需42個工作日。全球四大咨詢機構之一畢馬威評價此項改革內容高度契合國家政策導向和試點要求,創新性為全國首創,復制推廣性較強。
調整優化,再造全過程審批流程。一是優化審批階段。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4個階段,所有28個部門63個事項(包括中介機構、公共服務部門)分別納入相應階段辦理,確保體外無循環。二是分類細化流程。根據工程建設項目類型、投資類別、規模大小等不同情形,將項目劃分為7類,并編制7套審批流程圖。三是推行并聯審批。對審批時間相近、所需審批材料相似的部門推行同步受理、并聯審批,如在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將建設項目選址審批、用地預審、項目建議書審批等相關事項并聯辦理,縮短審批時間。
精簡環節,全方位提升審批效率。一是減少審批事項。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審批事項,合并管理內容相近的審批事項。以企業投資類項目為例,辦理事項由原來81項精簡至63項。二是壓縮審批時間。如環保部門將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縮減至10個工作日(含7個工作日公示時間)等。三是下放審批權限。按照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原則,以下放或委托下放的方式積極推行審批事項同級化,擴大下放或委托下級審批事項40個。四是整合評估事項。對于地震安全性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等事項,在土地出讓前,由政府統一組織完成區域評估工作,依據區域評價,明確項目準入標準和要求,納入到用地建設條件,積極推進工業標準地項目。五是調整審批時序。如將供水、供電、燃氣、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提前到施工許可證核發后辦理,在工程施工階段完成相關設施建設,竣工驗收后直接辦理接入事宜。
完善體系,“五個一”打造集成服務。一是“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基本實現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融合,明確了各自管控邊界,形成了“一張藍圖”統領,建立“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并完成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對接;二是“一個系統”實施統一管理。整合施工圖聯審系統、“竣工測驗合一”辦理系統和其他業務辦理系統,開發建成舟山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三是“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統一網上申報、統一出件,形成“一個窗口”服務和管理,解決建設單位在多個部門間“多頭跑、來回跑”問題。四是“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分階段制定統一的辦事指南、申請表格、申報材料,實行“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運作模式,解決了建設單位向不同部門重復提交審批材料的問題。五是“一套機制”規范審批運行。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制訂審批制度改革配套文件15個,健全審批機制。
放管結合,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一是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監管單位隨機抽查測繪、施工圖聯審等中介機構,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二是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建立誠信檔案制度,將企業和從業人員違法違規、不履行承諾的不良行為向社會公開,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三是規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務。實行中介機構全程網上監管,明確服務標準和辦事流程,規范服務收費。市政公用單位公開辦理程序,提高工作透明度,嚴格執行限時辦結制度。
建成了管理系統。5月29日,舟山市政府與浙江省建設廳聯合舉行浙江省舟山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開通儀式,并正式啟用該系統。目前已有19個項目在系統運行中,其中政府投資項目11個、企業投資項目8個。同步開發了移動APP,實現企業和政府操作人員移動辦公。實行證書二維碼,企業自助打印帶二維碼的證書,實現辦事“零跑腿”。
精簡了申報材料。通過整合部門間相同材料重復提交、各部門間出具審批結果的直接利用等方式,減少建設單位需要提交的申請材料,企業投資項目申請材料由原來的286項精簡至60項、政府投資項目申請材料由原來的327項精簡至82項。
創新了審批模式。審批管理系統提供“點菜式”審批辦理事項選擇,建設單位可根據項目類別選取需要辦理的審批事項,系統自動初始化相應材料清單,最大化減少了填報的信息。并在審批管理系統中創建移動APP,在移動端對項目辦理環節、材料、辦結情況等進行全面監管與查閱。
提升了服務效率。企業所有審批資料實行網上申報,政府部門一窗受理與網上集成辦理,使企業投資項目辦理時間由200多個工作日壓縮至42個工作日,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
認識到位,加強領導。舟山市委、市政府將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作為貫徹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決策部署的重要內容,努力以政府的簡政放權實現高效率、高品質、高標準的政府服務,換來群眾的好口碑、企業的好體驗、發展的好環境。舟山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40個部門(單位)一把手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并抽調專業人員到住建局進行集中辦公。住建部門牽頭組織企業需求調研、政策文件起草、機構規范和信息系統開發等工作,各部門配合給力,改革工作得以迅速推進。
敢于擔當,攻堅破難。將企業提交材料從286件精簡至60件,企業投資項目辦理時間由200多個工作日壓縮至42個工作日,這是一場以企業、群眾滿意為標準,政府部門“刀刃向內、自我削權”的制度變革。舟山市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作為浙江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成果,努力把這項改革打造成新區和自貿區一流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
力求實效,服務企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簡政放權,提升服務,營造陽光、高效、寬松的政務和商務環境。舟山市住建局注重抓好部門協作與業務培訓、督促指導等工作,完成信息系統推廣應用500余人次培訓。對在建工程進行摸底排查,跟蹤服務,指導企業完成工程建設項目每個階段申報準備工作,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告知企業,并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業務指導,確保了改革的順利推進。
完善機制,創新模式。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涉及政府多部門、多環節、多層次的重大改革,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完善,形成新的模式。舟山市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定期會商、責任單位考核、業務骨干值班和專項經費保障等制度。舟山市住建局會同27個相關部門,先后出臺了15個審批制度改革配套文件,基本形成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舟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