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跑改辦
通過中介“網上競價”,麗水切實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打破中介壟斷,推行一網辦理,促進公開透明,實現了多方互利共贏
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過程中,麗水市發現,中介數量少、市場競爭少、信息公開少等問題,直接導致了中介服務質量差、降費難、效率低,中介服務時間占了項目審批全流程的2/3以上。
服務機構少,效率低,時間長,拖慢審批進度。麗水市2015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因審批中介市場發展緩慢,市本級和各個縣(市、區)中介機構類別少、數量少,僅有12類、51家,技術力量、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許多中介機構“超負荷”承攬業務,缺乏足夠的人員力量和技術水平保障高效優質服務,嚴重拖慢項目審批進度。
競爭不充分,業主高價難買優質服務。過去,麗水市甲級或高級資質中介機構比例僅有15%,房建市政施工圖審查、防雷裝置設計技術評價、檢測機構等類別的中介服務機構僅有1家,交通工程施工圖審查、森林資源評估設計等14類中介機構數量為“零”。許多事項的中介服務市場被獨家壟斷,或者以“抓鬮”“搖號”等“潛規則”確定中介服務機構,業主失去了選擇的空間和余地,高價難買優質服務。
信息不公開,政府項目存在權力尋租風險。中介服務事項缺乏信息公開渠道,導致信息不對稱,業主難找中介、中介難尋項目等問題一直存在。而且,政府性項目的中介服務事項依據招投標有關規定,項目金額50萬元以下不需公開招投標,可由業主直接發包。原來眾多限額以下政府投資項目的中介服務項目走著業主直接發包的簡單程序,信息不公開、不透明且缺乏有效監督,容易出現利益輸送、暗箱操作等問題,存在一定的廉政風險。
在全面梳理中介服務事項、中介機構類別、中介服務收費的基礎上,從2015年4月起,麗水市中介服務網上競價系統開始試運行,集聚網上競價、清單公開、信息發布三大功能。2016年5月,下發《關于麗水市政府投資項目限額以下中介服務事項實行網上競價的通知》,全面推行中介服務網上競價,同時將中介服務競價系統、審批部門權力運行系統及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進行對接,推動中介服務從購買到審批全流程網上運行。并明確由市審改辦牽頭,會同發改(物價)、財政、人事、法制辦、信息中心、市場監管、民政等部門加強對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規范管理工作的統籌和協調;并設立麗水市投資項目審批代辦服務中心及中介服務科室,讓審批中介機構綜合管理職責落實到具體部門。
率先探索中介清單管理模式。一是建立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通過《麗水市涉批中介(專業技術)服務項目清單》,明確73個中介服務事項,涉及19個項目審批部門。二是建立審批中介收費目錄清單,通過《麗水市市級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明確中介服務收費價格。三是建立審批中介服務機構清單,通過《麗水市項目審批入駐中介機構目錄清單》,對中介服務事項的名稱、設立依據、收費依據、收費標準、服務時限等進行了明確和公開。四是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及時根據國家、省、市相關文件對中介服務事項、規范要求等進行調整落實,實行動態管理,目前,根據國務院、浙江省的有關文件,審批中介事項調整為62項,并列入公共服務事項予以公開。
全市中介平臺一張網系全省唯一。搭建了全市統一的“互聯網+中介”服務平臺,打破區域限制,以“零門檻”和“零收費”廣泛引入市內外中介服務機構進駐,實行異地互聯和資源共享,形成中介服務全市“一張網”“上下一盤棋”格局,讓入駐中介機構的服務區域通過互聯網,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實現全市全覆蓋,推動形成有序競爭、全市統一的中介服務市場。
率先創新中介網上競價模式。在全省率先開通中介服務網上競價系統,集成信息公開、考核評價、網上競價、市縣聯動四位一體服務功能,通過互聯網技術促使項目業主與中介機構實現信息對稱、及時互通,破解項目業主找中介、中介機構找項目難題,實現項目業主通過網絡購買中介服務,有效促進競爭,促使中介服務更加規范、高效。
強化監督管理。一是聯動評價,強化監管渠道。建立中介成果審查機構、項目業主單位聯合評價機制,對中介機構的服務質量、合法經營、依規收費、業主滿意度、誠信經營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定期將結果在浙江政務服務網(麗水)、市審管辦中介競價網站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實現推優促劣。二是嚴格違規通報,提升監管實效。(1)建立負面警示名單。將存在不執行服務承諾、違反誠信過失規定等不良行為的中介機構列入重點警示名單,并根據處理意見要求限期整改。(2)掛鉤業務。服務評價結果與登記機關監督管理、網上競價成交選擇等掛鉤,政府性投資項目業主將服務評價結果作為選擇成交的參考條件。(3)公開警示。實行違規通報制度,市審管辦收到對中介機構的投訴,及時通報給監管部門,監管部門對中介機構的違規行為處理結果生效后通報給審管辦,對不良行為記錄、警示名單、重點警示名單在網站、大廳公示牌等多渠道進行公開公示。
通過中介“網上競價”,切實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打破中介壟斷,推行一網辦理,促進公開透明,實現多方互利共贏。
破除壟斷,優化中介服務市場環境。一是中介服務機構擴量提質。截至2018年3月,麗水市審批中介機構從原來12類51家增加為29類1008家,其中市外引進中介748家(含浙江省外132家),各類審批資質中介服務機構均達到3家以上,全市甲級或高級資質中介機構比例從原來15%提升至39%。二是倒逼“紅頂中介”加快改革。麗水施工圖審查市場體量較小,麗水市建筑工程施工圖審查中心原來是麗水唯一的圖審機構。2016年8月,另一家“新空間圖審中心”引進后,已通過網上平臺成交服務項目10個,而“市圖審中心”僅競得5個,倍感生存壓力。如今,該機構面對改革趨勢,已在謀劃圍繞“服務”做文章,以強化人才培養、加快實現“電子圖審”等為抓手,提升核心競爭力。三是中介機構積極參與。當初因打破了原有利益格局,本地多家中介機構曾集體上門“提意見”抗議,但充分的市場競爭、透明便捷的操作讓他們態度逐漸轉變,并主動參與“網上競價”。
深化改革,推進中介服務降本增效。一是成本降低。實行網上競價后,一方面中介機構成本降低,減少了參與競標的時間、精力與費用,目前中介機構已參與競價7.9萬余次,預計可為中介節約費用1.7億元。另一方面業主成本降低,全市通過“網上競價”累計完成競價項目11187個,成交金額近6.9億元,為項目業主節約資金約1.8億元,節約率達20.3%。二是效率提高。抽查了已完成服務評價的部分中介項目,合同約定總時限為884個自然日,實際完成期限為726個自然日,服務效率提高18%。三是涉批職能部門從反對到普遍認可。起初,一些部門擔心“網上競價”中介資質水平較低,服務成果質量難以保證,但隨著平臺高級資質中介的增多和中介服務水平的提升,如今部門對“網上競價”的支持率、認可度已達100%。四是項目業主一致給予高度評價。“網上競價”促進了中介服務市場的競爭,也大大方便了項目業主。對已完成服務的項目業主回訪結果顯示,業主滿意率達100%。
創新監管,促進中介服務行為規范。一是市場更為規范。通過把中介服務采購放在“陽光”下操作、“人機對話”,定期公開入駐中介考評結果、發布不良行為警示等方式,促進了市場自律,推動了優勝劣汰。綜合評價排名靠前的中介服務機構,被業主選擇的概率也相對較高。如浙江博華環境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在同類中介機構中排名居前,其競價成交率為39.3%,而一些評價排名靠后的機構甚至從未接到過業務。二是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實現中介機構與審批部門直接對話新模式,避免業主既要與中介對接、又要與審批部門對接,在中間過程來回跑。實現中介服務“網上發布、網上競價、結果公示、上門簽約”和中介服務成果“中介直接遞交部門、部門直接反饋中介”的服務模式,讓項目業主購買中介服務及審查“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
從符合國家戰略目標的高度去謀劃。全面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及推進供給側改革,麗水市中介服務改革著眼于如何實現市場化配置,思考如何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最后確立了“政府搭臺,市場唱戲”的改革思路,從建立充分競爭的中介服務市場、操作便捷、服務高效三個維度去尋求突破。
順應信息化發展的時代潮流。根據國家提出要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入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的要求,以“互聯網+中介服務”為抓手建立競爭充分的中介服務平臺,通過信息網上公開、中介陽光競價等方式,實現中介機構與項目業主信息的有效對接,解決了“紅頂中介”、中介壟斷以及依靠“關系”找項目等問題,同時也鏟除了滋生腐敗的土壤,切斷利益輸送鏈條。讓市場競爭成為中介機構獲取業務的重要渠道,優質服務成為中介機構核心的競爭力。
符合地方投資環境優化的目標要求。中介服務成果是政府職能部門審批投資項目的重要依據。從麗水項目審批情況來看,項目整個行政審批服務過程中,中介服務時間所占時間達2/3,為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資源再整合、審批再提速、服務再優化,必須在深化行政審批職能部門改革的同時,同步推進中介服務改革,即實行項目審批全流程改革,促進審批服務全面提質、提速、提效,才能創造更加良好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