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如何補齊科技創新這塊短板?衢州市眼睛向外、另辟蹊徑,在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打造創新飛地,借力構建創新驅動發展的生態體系,給衢州的未來提供無限可能
衢州地處錢江源頭,既要建設浙江生態屏障,又要成為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綠色發展、轉型發展是必由之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衢州經濟總量較小,產業結構偏重,高校院所特別是高端人才相對匱乏。如何補齊科技創新這塊短板?衢州市眼睛向外、另辟蹊徑,建設創新飛地,借力構建創新驅動發展的生態體系。
近年來,衢州市北上南下,在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打造創新飛地。這些“飛地”逐漸成為衢州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項目的“新高地”。
衢州海創園。2016年4月在杭州未來科技城旁動工,2017年4月正式開園,總投資3.2億元,占地面積6.7萬平方米,開園以來已招引136個項目,總投資23億元,涵蓋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等。2017年規劃建設海創園二期,占地51畝,目前土地已摘牌。
衢州生物醫藥孵化基地。位于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3年,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跨區域對接上海張江,打開接軌世界生物醫藥領先技術的“鑰匙”,園區容納了一批比肩國際生物醫藥巨頭的研發實驗室,而中間試驗和產業化基地均落戶衢州,形成“上海孵化—衢州生產”的產業培育新模式。
浙江(衢州)中關村·創新飛地。位于北京中關村綠地中央廣場,2013年8月通過全面對接合作,浙江(衢州)中關村·創新飛地應運而生。園區容納了北京綠地中央廣場孵化器項目、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衢州分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
衢州綠海飛地(深圳)。位于深圳前海,2018年5月開園。依托中澳(悉尼)海外創新中心在生物醫藥、科技醫療研發等方面優勢,引進海外高端孵化器、創新團隊、科研成果和知識產權在深圳創新中心落戶轉化,充分發揮項目孵化與創業投資一體化服務優勢。
互補的資源優勢。發展“飛地經濟”的目的是實現雙贏,必定要通過合作解決雙方的困境。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等飛出地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具有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比較優勢,但因過度開發,資源比較匱乏;而衢州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產業發展程度不高,但擁有人力、土地等方面的資源優勢。2012年,杭州未來科技城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大量土地指標。而衢州的土地指標在省內相對充裕,加之杭衢兩地早有山海協作基礎,衢州即以土地指標換取余杭“飛地”空間,海創園便在這種創新模式下誕生。衢州借助杭州的優勢孵育高端企業,待時機成熟,再把企業引回到衢州本地落戶投產,將各種高端技術轉化成鮮活的產能。
恰當的發展時機。飛出地和飛入地區域經濟發展的時機要相匹配。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之間的經濟交往日益頻繁,北、上、杭、深等大城市出現了土地、勞動力、港口等資源緊缺的現象,由此引發了上述城市在其鄰近的、經濟發展相對較慢的城市尋找土地、勞動力等資源,拓展新空間。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充分發揮北、上、杭、深等大城市的核心作用和周邊城市的比較優勢,打造戰略“飛地”,有利于上述大城市的功能拓展、產業轉移和人口疏解,同時可以發揮大城市的輻射效應,促進衢州發展水平的提升,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合理的開發模式。“飛地”雙方互惠互利、成效雙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雙方合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杭州給予入駐衢州海創園的企業“同城待遇”,可享受余杭區人才、項目、金融等政策,并為衢州海創園入駐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學、醫療服務等便利。研發總部入駐海創園不僅享受以上待遇,產業落地衢州還可享受衢州優惠政策。如評上或引進“國千”“省千”給予獎勵津貼,住房保障的租賃津貼,還有創業啟動資金獎勵、財政獎勵、租金補助、設備資助等。此外,權責明確的管理運營機制,也是創新飛地建設的基礎。以海創園為例,衢州市國資委與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成立衢州海創園聯合管委會,雙方職責權限明確,利于后續招商和管理運營。
政府主導推動。打造創新飛地,衢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不遺余力加強同當地政府對接,2012年時任衢州市委書記陳新的一個突發奇想,拉開海創園建設序幕。同年8月,衢州市委市政府與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簽訂項目投資合作協議。2015年7月,海創園項目竣工,刷新衢州速度。為提升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產業發展水平,尤其是生物醫藥產業能級,從2013年開始,集聚區管委會跨區域對接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籌建“衢州生物醫藥孵化基地”。2018年5月,衢州綠海飛地(深圳)開園儀式在深圳前海舉行,衢州市政協副主席祝曉農深情推介衢州營商環境,續寫創新飛地發展新篇章。
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舉全市之力推進杭衢高鐵建設,將杭衢兩地時空距離壓縮到48分鐘,真正實現杭衢同城化,衢州工作、杭州生活的“同城效應”充分顯現,創新飛地建設搭上快車道。2016年4月在余杭未來科技城籌建衢州海創園,2017年海創園二期立項,衢州市國資委主動作為,積極對接,目前二期土地已掛牌。在上海張江打造衢州生物醫藥孵化基地,各類高端生物醫藥研發實驗室落地張江,同時中試及產業化基地、標準廠房落戶衢州,兩地形成研發、中試再到產業化的科技創新鏈條。京、滬、深、杭四大創新飛地,衢州都以一流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和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成為絕佳的投資創業平臺。
龍頭項目帶動。衢州海創園開園以來,共引進項目136個,其中產業項目73個,總注冊資本7.01億元。入駐企業涵蓋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制造裝備項目。預計未來三年,衢州海創園將為衢州創造出稅收3000萬元以上,培育國千、省千5人以上,培育主板、創業板、新三板掛牌企業5家以上。中澳聯合創新中心落戶衢州綠海飛地(深圳),依托于中澳(悉尼)海外創新中心在生物醫藥、科技醫療研發等方面的優勢,引進海外的高端孵化器、創新創業團隊、科研成果和知識產權在深圳創新中心落戶與轉化,激發“創新飛地”產業吸引力。
創新飛地成為衢州引進高端人才的驛站。“創新飛地”異地聚才模式,讓衢州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中搶占發展先機。衢州海創園內的浙江紐頓醫療集團計劃將醫療設備生產線落戶在衢州。上海張江的“衢州生物醫藥孵化基地”內,國產肺炎疫苗等一批比肩國際生物醫藥巨頭的項目正在研制中。借助創新飛地,短期內已集聚了60多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浙江省“千人計劃”人才帶著高端項目回歸衢州創業。
創新飛地成為衢州承接高端產業的孵化器。衢州屬于浙西欠發達地區之一,比較前沿的一些產業和項目,特別是智慧產業和數字經濟,相比于杭州、上海等城市缺少發展土壤。想要這些企業和項目直接落地衢州有一定的難度,而創新飛地可以成為這些項目的跳板。孵化在杭州、產業在衢州,研發在上海、生產在衢州,新科技、新產業通過創新飛地的孵化,為衢州所用,給衢州的未來提供無限可能。
創新飛地為兩地發展帶來雙贏。創新飛地幫助衢州企業“走出來”,衢州有一些具備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和準上市公司,在轉型以及發展過程中需要技術人員和研發中心的支持,通過創新飛地將這類企業的研發中心遷出來或者直接在創新飛地設立新的研發中心。創新飛地的開發建設和運營,在人氣打造、解決就業等方面對周邊板塊也具有積極意義。飛出地與飛入地之間發揮各自優勢,合作領域不斷拓寬,效益不斷提升,創新飛地這片跨界區域上結出的科技、產業“果實”,兩座城市共同享有。